1997年7月1日,中国必须收回香港。如果英国方面故意拖延,我们将毫不犹豫地派军队进驻,坚决解决问题!
1997年是个特别的年份,那年的7月1日,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92年,时任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将军向邓小平提交了一份报告,详细阐述了我国接管香港的具体方案。
出乎意料的是,邓小平看完后只写了两个字的批示,简单却分量十足,他写道:“不够硬。”
【割地赔款,香港易主】
这两个字的意思很好懂,邓公马上接着说:
你们只考虑了和平接管香港的预案,但忽略了武力接管的可能性。得把这一块也补上,有备无患,才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作为新中国建立历程中多次重大战役的亲历者,邓公虽然早已告别硝烟弥漫的战场,可他身上那种久经沙场的军人风范依然鲜明可见。
为了确保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
邓公的意思是,如果香港回归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导致进展受阻,那么不需要多说,解放军会立即采取行动,我们并不担心再次开战。
近代中国一直为失去香港而感到痛心,这件事始终是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中国历史的划分中,1840年以后的时期被定义为近代史。这一时期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华民族苦难历程的起始。
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大量鸦片,看起来似乎一下子解决了清朝政府长期面对的鸦片难题。
英国长期从中国攫取利益,面对即将失去的巨大经济好处,他们不甘心就此罢手,于是大张旗鼓地派遣海军舰队前往中国。
对英国来说,这场冲突根本称不上是"战争",他们觉得这不过是对中国人的一个教训罢了。
清朝还沉浸在“天朝大国”的幻想里无法自拔,直到英国的炮火无情地打破了这一幻象。
1997年香港为何一定要回到祖国怀抱?
要是我们没能在这份不公平的协议到期前收回香港,就会错过最佳谈判时机。无论如何,绝不能让英国人在香港待满一百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就明确说过:香港早晚要回到祖国怀抱,只是时机未到。所以我们打下广州后,没有继续向南推进,而是选择暂时观望香港的局势。
这样一来,香港的经济基础更加扎实,还能利用其特殊的国际地位融入全球格局。毛主席当年决定不动香港,现在看来确实是明智之举。
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是我们民族与生俱来的信念,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动摇。面对外来侵犯,退让只会带来更多伤害,唯有坚定立场才能捍卫我们的尊严。
80年代初,在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政策下,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关于香港回归的议题也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我们即将面对的首个考验,就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即将到访中国。
1982年,撒切尔夫人正值事业巅峰期,就在她访问中国前不久,阿根廷成功夺回了原本被英国控制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撒切尔首相亲自出面与阿根廷进行磋商,凭借她卓越的外交手腕和沟通技巧,最终成功收回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
这次来中国,撒切尔夫人胸有成竹,决心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英国继续掌控香港。
当时国际上普遍对中国能否成功收回香港持怀疑态度,大家都紧盯着中国的动向。这场外交谈判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呢?
【领土主权,无法退让】
撒切尔夫人可能无法理解,在新时期的中国,人民对于领土完整的坚持是毫不动摇的,绝不会做出任何妥协。
就这样,关于香港未来归属的讨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展开。面对当前局势,中国和英国的最高层代表坐到了一起,开始面对面交流。
撒切尔夫人一开始就犯了个大错,她居然想拿过去英国和清政府签的那三个不公平条约来说事儿,这简直是在戳中国人的痛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始终拒绝接受这三个条约的合法性。
其实早在1972年,我国就向联合国提出要求,把香港从殖民地名单中移除。这个提议很快就获得了联合国的同意,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已经承认了我们的立场。
在这种形势下,一旦九龙半岛周边岛屿的租约到期,香港就必须回归中国。
邓小平当时立场坚定地表示:"到1977年,我们一定要把香港拿回来,实在不行的话,就算动用军队也要完成这个目标。"
1997年,我们明确表示,等到1999年租约期满的那天,香港一定要回归祖国怀抱,这是当时全国人民共同的决心。
撒切尔夫人在谈判中很有一套,她玩了个文字游戏,表面上承认主权归中国,但实际上却想把管理权继续留在英国手中。
她提出英国统治香港时间长,比中国更懂得如何管理。对于这种毫无道理的说法,邓小平当然不会接受。
香港本来就是被英国非法占据的,之前一直是他们的殖民地。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掌控和管理这块地方,那和没收回香港又有什么两样呢?
邓公对此提议坚决拒绝,并强调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政府的立场是绝对不容商量的。
面对毫不妥协的邓小平,撒切尔夫人逐渐显露出强硬姿态。
她说,要是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英国政府就没法确保香港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会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动荡。
邓小平明确表态:“要是香港在这15年过渡期内出了大乱子,那中国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什么时候收回香港、用什么方式收回了。”
这相当于明确表示,中国或许会提早采取军事手段收回香港。
眼看政治施压不起作用,撒切尔夫人立刻改变策略,把讨论重点转移到了经济问题上来。
她担心,如果香港不再是英国管理,这些年打造出来的繁华局面可能会消失。
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与政策框架,使得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潜力难以充分展现。
邓小平对此显得十分淡定,他平静地说:即便出现这种情况,那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们全国上下一定会团结一致,解决香港可能面临的任何困难。
特别是现在,"一国两制"的方案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中国不会轻易插手香港的经济运作,而是会尽全力保障香港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撒切尔夫人向来在谈判桌上所向披靡,但这次却碰了个硬钉子。她使尽浑身解数,却都被邓小平的坚定立场给挡了回来,一点好处都没捞着。
她不仅误判了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更没意识到中国早就做好武力收回香港的准备,而且根本不怕任何形式的对抗。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还在处理与越南的边境问题,之前的那场自卫反击战也才打完没多久。
在涉及国家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无论是朝鲜战争时期美军逼近鸭绿江,还是中苏之间的珍宝岛冲突,亦或是关乎台湾的主权争议,中国始终坚定不移,从未有过丝毫妥协。
散会之后,撒切尔夫人从会议室出来时神情恍惚,一不小心就跌了一跤,正好被在场的记者拍到了这个意外瞬间。
为了保护英国政府的形象,这张照片在国内媒体上从未公开过。
这就是我们礼仪之邦的处世之道。谈事情是一回事,交朋友是另一回事,两者要分得清清楚楚。
【东方之珠,回归祖国】
经过这次谈判,我们和英国方面展开了长达22轮的反复磋商。
我国政府在处理香港事务上始终坚持一个坚定的立场:1997年香港必须回到祖国怀抱,这一目标不容改变,实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邓公曾说:要是1997年香港没能回到祖国怀抱,我就没脸面对全国人民。要是连这个事都办不成,那我跟当年的李鸿章有什么区别?
英国想方设法在各个领域谋求特殊待遇,但都被我们坚决驳回。我们必须确保香港完整回归,绝不容许任何形式的虚假敷衍。
英国曾经打着“和平”的旗号,试图说服我国同意不在香港地区驻扎军队。
为什么中国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驻扎军队?这实际上还是想变相剥夺中国对香港的实际控制权,只给个空头名义罢了。
我们最终敲定了收回香港的最终方案,并且明确表态,这是我们的最后立场,不会再做任何让步。
如果你们仍然不同意,我们就取消这个计划,之后产生的所有后果由你们承担。
谁不会说狠话呢?中国的领土回归祖国,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站在道理这边。
就这样,这场你来我往、反复较量的谈判总算画上了句号。
撒切尔夫人由衷赞叹邓小平是位杰出的领导人,他作风坚定却不失礼貌,展现出大国领导人的非凡气度。
邓公在政治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具备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让人发自内心地信服。这种能力正是邓公与其他人相比最为突出的优势之一。
1992年,邓小平明确下达命令,要求做好武力接管香港的准备。如果英国方面找各种理由拖延不交,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直接进驻香港,彻底解决问题。
到了那个阶段,英国将不再是谈判中的合作伙伴,而是变成了侵占我们国土的侵略者。
可到了1996年底,香港回归的日子越来越近,英国那边还是想方设法给我们添堵。
他们一开始在时间问题上斤斤计较,声称英国虽然答应7月1日交还香港,但没明确具体时间点,所以一度反对我们要求在7月1日零时整准时升起中国国旗的提议。
经过反复协商,英国方面终于松口,同意在6月30日晚上11点59分58秒降下他们的旗帜。不过,他们坚持要求我们不能提前升起自己的旗帜。
我们接受了英国方面的请求。1997年6月30日晚上,全世界都在着即将到来的政权交接仪式。
负责接收香港的我国代表团成员个个紧张万分,他们心知肚明,英国方面极有可能在交接过程中耍些花招。
在边境驻守的解放军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可以确信的是,一旦出现任何突发状况,他们定会迅速行动,立即进入香港应对。
升旗团队已经把所有细节都安排妥当,连最坏的情况都想到了。即便英国那边故意拖时间,导致两国国歌同时播放,我们也要确保在零点整的那一刻,准时把国旗升到旗杆顶端。
这件事绝不能出半点差错,果然,英国人一开始就在讲话上耍花招,故意拖拖拉拉,想打乱我们的计划。
后来在降旗仪式上搞了个小动作,把英国国歌放得快了些,旗子提前降完。英国国旗完全落下时,时间停在6月30日23点59分55秒。
别觉得这五秒钟很短,其实它既快又慢。快的是,如果升旗手和护旗手太紧张,很容易错过最佳时机,那可就丢脸了。
在那短暂的瞬间,整整五秒钟,我们全中国的人仿佛都屏住了呼吸,时间仿佛凝固了。
凌晨整点,国歌准时奏响。升旗手和护旗手默契十足,顺利完成升旗任务,让在场所有人都放下了悬着的心。当国歌声落下的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已在香港的天空中迎风招展!
香港啊,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惜的是,我们敬爱的邓公,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尽管这件事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早已做好周密安排的邓公,显然是信心满满地将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了年轻一代。
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令人难忘。我们深深怀念邓小平先生,他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他的功绩我们永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