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柏林战役时苏德双方投入三百余万军队,苏军虽占据优势仍伤亡惨重

说到柏林战役,大家都能想到三个字“规模大”。确实,柏林战役以二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而载入史册,在这场战役中,苏军

说到柏林战役,大家都能想到三个字“规模大”。确实,柏林战役以二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而载入史册,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兵力火力都超越德军,但苏军强攻柏林仍然付出了伤亡30万人的巨大代价。

二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攻城集团

1945年春季,苏联红军和美、英、法三国盟军从东西两线同时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进入最后的灭亡倒计时。

东线苏军持续发起攻势,连续歼灭德军库尔兰集团军、东普鲁士集团。截止1945年4月中旬,苏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德国东部的奥德河,在屈斯特林地区夺取了若干登陆场,粉碎了德军波拉美尼亚集团的反扑。乌克兰第1方面军抵达尼思河,逐步逼近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包括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内的苏军重兵集团对柏林形成合围之势。

直至1945年4月,德军的大部分兵力仍然在东线抵抗苏军。根据事后统计,截止柏林战役打响的时候,德军在东线集结了214个师的兵力(其中有34个坦克师,15个摩托化步兵师)对付苏军,而德军在西线仅仅集结了60个师的兵力对付盟军。

为了守住德国的最后老巢柏林,希特勒孤注一掷,在柏林集结了海因里希上将指挥的维斯瓦集团军群、舍尔纳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这两个集团军群的总兵力有48个师,火炮10000门,坦克1500辆,作战飞机3000多架。如果加上防守柏林市区街道的民兵等后备国防力量,德军防守柏林的总兵力有100万人。

柏林是欧洲的特大城市,德军以百万重兵防守柏林,足以见得其对柏林防御的重视程度!为了攻克柏林,苏军集结了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作战兵团,苏军投入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这三个方面军,共162个师进攻柏林,苏军总兵力超过250万人,火炮42000门,坦克6250辆,飞机7500架,无论是兵力,还是火炮、坦克、飞机等重武器的数量,乃至苏德两军的综合火力对比,苏军都远超德军。不说别的,苏军在攻打柏林时有喀秋莎火箭炮参战,而德军防守柏林的部队没有多管火箭炮。

然而,即便苏军投入250万大军强攻柏林,但苏军仍然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根据事后统计,苏军进攻柏林的部队有8万多官兵壮烈牺牲,20多万官兵英勇负伤,苏军整个伤亡超过30万人,等于每8个苏军官兵中就有1个人倒在了进攻柏林的道路上。那么,苏军强攻柏林付出巨大代价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原因?

苏军伤亡大的深层原因

第一,德军构筑了完整的,极其严密的纵深防御体系

德军的防御体系有两个,一个是奥德河-尼斯河防御体系,另一个是柏林防御体系。奥德河-尼斯河防御体系是德军的外围防御体系,德军在奥德河-尼斯河河畔构筑了三道防御阵地,纵深20到40公里。柏林防御体系也分成三道防御阵地,包括柏林的外层防御体系,内层防御体系和市区防御体系。所有的阵地既能独立而战,又能相互支援。

在奥德河-尼斯河防御体系中,德军在屈斯特林登陆场、泽洛夫高地、科特布斯一线部署的工事是最为坚固的。

恰好,泽洛夫高地是苏军攻坚的重点地带,德军在泽洛夫高地部署了第56装甲师下属的第20掷弹兵师、明赫贝格师等精锐部队。在德军第20掷弹兵师、明赫贝格师的身后,德军近千门火炮为泽洛夫高地守军提供强大的炮火支持。德军还把88毫米高炮部署在泽洛夫高地上防守德军。为了防止苏军坦克部队快速通过泽洛夫高地,德军将领海德里希还在高地后方部署了坦克部队,只要苏军突破泽洛夫高地,海德里希就让德军坦克部队堵住缺口,顶住苏军进攻。

1945年4月16日凌晨,苏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其他配属部队集中2万多门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向德军阵地猛烈开火。半个小时内,苏军就把60万发炮弹砸到了德军阵地上,苏军735架飞机向泽洛夫高地投下了3000吨烈性炸药。炮击结束后,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集中兵力强攻德军阵地,近卫第8集团军轻松突破德军第一道阵地,但在第二道防线——泽洛夫高地遭到了德军的拼死抗击。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崔克夫是防守斯大林格勒的英雄,昔日的英雄在柏林城下停滞不前,其上级,苏军名将朱可夫非常着急。为了尽快攻克泽洛夫高地,4月16日下午,朱可夫将近卫第1、第2坦克集团军的13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投入实战,此举正中德军下怀,德军用88高炮、铁拳火箭筒摧毁了苏军的大量坦克。德军“库尔马特”掷弹兵师的坦克,装甲车也在高地南线打退了苏军进攻。

由于朱可夫在泽洛夫高地的攻势遇到阻碍,斯大林于4月16日晚上打电话给朱可夫,要求朱可夫在4月17日必须拿下泽洛夫高地。但由于德军抵抗非常顽强,苏军于4月17日,18日两天进攻受挫,根据德国陆军部长凯特尔的描述,德军防守泽洛夫高地第56装甲军在3天内击退了苏军的多次进攻,击毁了苏军的数百辆坦克。

4月19日早上,朱可夫给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各级部队下达最后命令:19日中午12点必须攻占高地,否则指挥官被送入惩戒营。近卫第8集团军加强攻势,于中午12点左右突破泽洛夫高地。根据苏联资料统计,苏军进攻泽洛夫高地就付出了阵亡3万人,损失坦克800辆的巨大代价。

一个小小的泽洛夫高地能让苏军付出牺牲3万人的巨大代价,能惊动最高统帅斯大林亲自给朱可夫打电话下达紧急作战命令,证明德军在泽洛夫高地的防御是相当成功的,泽洛夫高地战斗也成为朱可夫一生中最惨烈的战争回忆。泽洛夫高地攻坚战这一缩影就能证明,德军的尼斯河-奥德河防线确实固若金汤。

说完了尼斯河-奥德河防线的特点及其典型的战斗——泽洛夫高地攻坚战,再来看看德军第二道防线——柏林防线的核心,市区防线。为了守住柏林,德国当局将柏林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为8个防御区域,每个防御区都部署重兵把守。德军还设置了9个特别防御区,负责守卫各级政府大楼,帝国办公厅,盖世太保总部等纳粹党政机关。德军将沿街的楼房窗户进行加固,打上射击孔,方便士兵依托楼房和苏军打巷战。楼房、地下室、地铁站、地下水道都成为德军抵抗苏军的工事。

为了准备柏林长期的巷战,德军动员了至少20万人的“国民突击队”民兵组织,很多德国民兵携带铁拳火箭筒等反坦克兵器,躲在坚固工事里猎杀苏军坦克。

根据苏联老兵回忆,德军炮火不如苏军,其防守柏林的战斗也彻底失去制空权。但是,德军单兵作战素质很高,枪法很准。当苏军冲上来的时候,德军就躲在工事里开枪猎杀苏军。如果苏军在坦克、自行火炮的掩护下攻入德军阵地,德军就拼尽全力和苏军展开白刃战。平均每两到三个苏军士兵才能在白刃肉搏战中打败一个德军士兵。为了提高攻坚战的效率,苏军将各个部队切割成由坦克兵、步兵、炮兵、工兵组成的若干战斗分队,逐一攻克柏林街区的楼房街道。

第二,直至1945年4月,德军抵抗苏军意志顽强,这里面体现出德军对苏联意识形态的仇恨

苏军大兵压境,柏林失守,德国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为何有数以十万计的德军官兵愿意陪希特勒殉葬而死守柏林呢?其深层原因在于:对于德军官兵而言,由于苏联和德国的意识形态是对立的,德国和英美在某些意识形态上是相同的,德军宁可向意识形态有共同点的美英投降,也不愿意向苏联投降。

根据德国战犯赫斯的回忆,在德国即将战败的最后岁月里,部分德国高官萌生了 “在东线必须抵抗,直至英美接管德国”等想法,包括英国政治家欧内斯特・贝文在内的个别英美官员和里宾特洛甫、希姆莱等德国高官进行秘密会谈,希望德国单独向英美妥协。由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等国际会议,要求法西斯阵营不能接受开出条件妥协,必须无条件投降,所以当时的英美两国首脑——杜鲁门和丘吉尔否决了希姆莱的想法,要求德国政府必须无条件投降。

德国部分官员和英美单独媾和的事情被英美两国政府首脑“扼杀在摇篮里”,但这件事情却反映出当时德国部分官员的政治思维:一旦战争结束,失去共同敌人的美英和苏联也就成为新的对手。为了尽最大限度的保住第三帝国的战时利益,部分德国官员就希望能和意识形态类似的英美等国单独媾和,并和英美一起对抗苏联。

美苏两国领导人不允许自己的个别官员与德国官员单独媾和,但这件事情却反映出一个不争的国际局势导向:冷战的萌芽在二战的最后时间段就已经出来了。

德国部分官员的这种思维也影响了前线的德军的兵力部署,在西线,德军只有60多个师对抗美英盟军,其抵抗程度不如东线战场。在东线,德军集中了214个师对抗苏军,即便在苏德战争的收尾——柏林战役中,德军也拼死抵抗到底。坚守国会大厦的3000多德军打到最后一个人,德国国民突击队的民兵高喊口号,和苏军坦克同归于尽。总而言之,柏林战役中德军的拼死抵抗,确实体现出德军和德国当局对苏联意识形态的强烈仇恨。

4月26日清晨,苏军数千架飞机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汽油弹。近千门的各种火炮集中射击。在轰炸和射击结束后,苏军派出无数个突击群和突击分队,从四面八方向柏林市区突进。由于有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经验,苏军战士们知道如何去攻占一个城市。苏军在进攻前首先用火炮和飞机对目标地域进行轰击,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喷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护下,一小段一小段的前进,从后院、地下室甚至地下铁道和下水道渗透进去,攻占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房,逐渐推进到柏林市中心。

德国人的抵抗也相当的顽固,由老弱病残组成的国民突击队和“铁拳”反坦克火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德军的88毫米高射炮也成为了苏军坦克的二号杀手。在碎石垃圾成堆的柏林街道里,只要有一辆坦克被击中,其余的坦克就会被堵塞,然后德国人就可以用反坦克火箭逐个从侧面加以消灭。在市区建筑内,狭处相逢的苏军和德军还展开了刺刀见红的白刃战,柏林的下水道、地铁甚至是排水沟都变成了战场,德军的机动兵力甚至能出现在苏军的背后。

4月30日下午3:30,已经回天无望的希特勒与结婚才一天的妻子在地下暗堡的寝室里双双服毒自杀。当天傍晚6时,苏军再次向国会大厦发起攻击,2000名德军进行了最顽固的抵抗,战斗发生在每一个楼层和每一个角落。晚上9:50,苏军终于在国会大厦的圆顶升起红旗。

深夜时分,德军通过广播请求临时停火,要求与苏军进行谈判。5月1日上午9:45,朱可夫元帅代表苏军向柏林德军发出最后通牒。5月2日上午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苏军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柏林战役至此结束。

整个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100余万人,其中俘虏德军48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也付出了30万人伤亡的代价。柏林战役的胜利,也粉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将战争拖延下去的图谋。1945年5月9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