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网友小红书对账行动戛然而止了?
本文分四个章节,各章节标题如下:
第一 事物的发展总是波动式前进的
第二 小红书对账后中美网友有哪些碰撞?
第三 这个在美国的教中文的机构有什么故事?
第四 如何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发展充满起伏:以史为鉴
第一 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的
中美网友小红书对账行动戛然而止了?
关于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才能让疑问的人更好的理解呢?
一般的理解:互联网没有记忆——每天都有新鲜事,一个热点能维持一段时间,就很不错了。
深刻的理解: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波动的,是螺旋的,是反复,是起伏的。。。
深刻的理解,太抽象,太理论,太文绉绉。。。
那换个说话:万事开头难、引水方知开源不易、婴儿学走起步难。。。
这样还不好理解?打个比方,一家新饭馆很重要的一个关节是什么?开业要热闹——开业重要的不是赚多少,开业重要的是让目标客户知道有家新饭馆开业:让客户记住有这么一家饭馆。
再打个比方,比如一首歌,有前奏、有副歌、有主歌、有高潮、有间奏、有尾声。。。而好的前奏重要性之一在于,能一下抓住听着的心理,让聆听者有强烈的意愿听完整首歌曲。
所以当时热热闹闹的中美网友小红书对账行动,就像一个饭馆的开业,就像一首歌的前奏——回归平淡、进入下一阶段本来就是“对账行动”以后本该有的发展规律。
第二 小红书对账后中美网友有哪些碰撞?网红甲亢哥从3月24日开始中国行,包括上海、北京、河南、成都、重庆、深圳、长沙、香港等多个城市,半个月,到4月10日。
有一句话概括.对于“甲亢哥”中国行,一位美国博主说:美国政府过去一年刚花了16亿美元抹黑中国,结果被一些个人网红在影响力上碾压了。

甲亢哥中国行,谁最伤?我觉得是Jiggly Boy 。
他是谁?篮球迷们应该不陌生。作为事件营销高手,Jiggly Boy 成功的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知名IP。
当小红书对账形成热点事件时,Jiggly Boy 的团队规划了一场中国行,首站也是上海,同时也有规划甲亢哥相似的城市行。。。但估计是甲亢哥的行程,打乱了他们团队的规划:结果主要活动都集中在上海——3月22日到达上海,24日,甲亢哥就到了(消息肯定比人先到)。
Jiggly Boy 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他有两个儿子,会说中文!在专业的中文机构学习了6年:中文、中国文化、传统文化。。。

第三 这个在美国的教中文的机构有什么故事?
盛顿育英公立特许学校是2008年成立的。幼儿园和小学部大受欢迎,,每天将有近1000名学生学习中文。 育英学校的许多学生家长与中国和亚洲没有任何联系,他们只是把这所学校当作一个让子女拥有更多人生选择的机会。 育英学校一名学生的家长萨姆·怀特解释说:“我的理由很简单:通过一个独特的机会让我们孩子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明。”
美国中小学的沉浸式中文教学计划
2015年,奥巴马曾保证到2020年实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中文。
全美各地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里的沉浸式中文教学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受到地缘政治动态的影响。 事实证明,学习中文的需求强劲,大约340个政府出资的沉浸式教学计划中有大概三分之一是在后奥巴马时代设立的。
除首都华盛顿外,在美国的32个州都可以找到沉浸式中文教学计划。在31个州有政府出资的沉浸式中文教学计划。截至12月(2021年),全美共有大约407项沉浸式中文教学计划。
第四 如何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发展充满起伏:以史为鉴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1919 年 1 月 15 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发表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反对《新青年》的人,无非是因为我们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破坏旧宗教,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我们直认不讳。但是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919年,五四事件;1921年,一大召开;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1929年,古田会议;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4年,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1938年,论持久战;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1919年认识德先生,赛先生,到1949年,经历了30年。
从1919年,到2025年,经历了106年。
今天,我们认识德先生、赛先生这个事情圆满了、完结了吗?
关于中美网友对账,就像自1840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才有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中美网友对账,是美国人民在精英群体(门阀、士族)早已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下一次下沉到普通民众的全民关注、参与、讨论的事件。
对账虽然过去,但是由此引发的思考,由此引发的讨论,由此引发的改变必然还要经过一个悠久的时间,通过诸多事件才能产生一个,你我皆无法预知的结果。
由此思考,站在我们的角度,川普团队是个一言难尽的团队;但是,站在美国人民的视角,川普团队就像一个不完美的探索的团队:该如何前行,没有任何人有现成的答案,但是,相比其他团队,至少对于很多美国人民而言,这是他们的“摸着石头过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