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之后,红军的大名就传开了,大家一想到红军,就觉得他们是能吃苦、战斗力超强的队伍。可后来,抗日战争全面打响,红军也就变成了八路军。
中国的红军队伍名称已成历史,不过,在那个时候,苏联的部队还是被称为红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6年,苏联才不再使用红军这个称呼。从那以后,中苏这两个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就都没有了红军这个名字。
而其他那些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他们之前叫的红军,也跟着时间的推进和政权的变化,慢慢消失了。
到现在为止,全球仅有一支叫做红军的队伍,它不在中国,也不在朝鲜或古巴,偏偏在菲律宾。这支队伍一直在跟菲律宾政府硬碰硬,想着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统治。
挺让人纳闷,这支红军队伍人数不算多,武器装备也挺一般,可菲律宾政府就是拿它没办法,消灭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新人民军是怎么来的说起新人民军的起源,其实挺有故事的。一开始,它并不是现在这个名字,也不是现在这么一支强大的队伍。它是经过时间的积累和人民的呼唤,慢慢成长起来的。最早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些零散的、为了保卫家园而自发组织起来的队伍。他们拿着简陋的武器,面对着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混乱,勇敢地站了出来。这些人,心里装的都是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队伍开始有了联系,有了共同的目标和信念。他们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于是,他们开始整合,开始训练,开始有了更明确的组织和纪律。就这样,新人民军诞生了。它不再只是那些零散队伍的简单相加,而是成为了一支有着严密组织、坚定信念和强大战斗力的队伍。它代表着人民的力量,代表着对和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从那时候起,新人民军就成为了人民心中的英雄,成为了保卫家园、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它的由来,就是一段人民为了保卫自己家园、追求和平正义而不断奋斗的历史。
菲律宾的新人民军,它的起源得从上个世纪40年代讲起。那时候,就有了菲律宾红军的影子,这其实就是新人民军的前身。
1942年的时候,菲律宾共产党为了跟日本侵略者对抗,他们自己动手建了个军队,叫虎克军。这个虎克军啊,就是后来的新人民军的开始。
菲共还有虎克军,一开始被美国佬掌控的菲律宾最高法院说成是不合法的团体。不过后来,因为他们帮忙当局跟日本帝国主义干架,这才慢慢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变成了合法的队伍。
二战那时候,虎克军主要在吕宋岛中间那块地方忙活。他们一边跟日本人干架,一边动手把菲律宾地主的地给分了,搞起了土地改革的大动作。
打完仗以后,虎克军的人数噌噌噌涨到了十万,他们个个能打,士气高涨得不得了。
但美国帝国主义重新插手菲律宾后,菲共的武装力量,也就是虎克军,基本上就没了。菲共的头头们也被美国列为了通缉对象。
1968年那会儿,菲共的头儿何塞·希松搞了个新组织,叫新菲共,还拉起了一支新的武装队伍。
希松给这支部队起了个新名字,叫新人民军,就是为了跟二战时候的那个虎克军区分开来。
菲律宾有支由菲共指挥的队伍,大家习惯叫它菲律宾新人民军,也有人直接叫它菲律宾红军。
刚开始那会儿,新人民军总共就那么五六十号人,希松手里头紧巴巴地攥着三条步枪。
十多年的艰难拼搏和成长后,新人民军慢慢壮大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军事势力,把菲律宾很多农村地区都掌握在了手里。
根据菲律宾国防部提供的信息,80年代那会儿,新人民军掌控了菲律宾至少两成的乡村地区,他们的活动还蔓延到了全国73个省里的59个省。
在军事力量上,新人民军手头有大约一万六到两万人的正规军和游击队员,他们现在能和菲律宾的政府军队抗衡,不分上下。
到了20世纪快结束的时候,新人民军的力量大大增强,他们主要在吕宋岛北边的科迪勒拉山区活动,同时也会跑到班乃岛的乡村地区和棉兰老岛的山区去开展行动。
再者,菲律宾全国各处都有新人民军的游击队,他们是以连为组织单位的。
他们在好多地方建了350多间工厂,还有300所学校,让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新人民军的打算,就是要带动老百姓跟政府对着干,让工厂、交通、学校这些重要地方都停下来不运转,最后达到推翻菲律宾自由党和国民党管理的目的。
就像菲共的那个《人民报》说的那样:
罢工的用意是要激起民众的反抗,给城市革命的到来铺好路。
在这个过程里,新人民军跟政府军免不了要打上几仗,闹点冲突。
据说,在20世纪末那会儿,两边每年平均要打上好几千场架,害得政府军死了伤了好多人。
在好几千次的武力对峙里,大概有四分之三是新人民军先挑起来的,而且最后他们还占了上风。
这种情况,真的让人对菲律宾那20多万政府军的战斗力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菲律宾政府军的战斗力到底咋样?为啥这么久都没能摆平新人民军?大家可能都好奇,菲律宾政府军到底行不行,为啥对付新人民军这么久都没个结果。说实话,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政府军虽然人数不少,装备也还行,但战斗力嘛,可能还真不是吹出来的那么强。新人民军这边呢,他们熟悉地形,又深得民心,打起游击战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政府军想找他们麻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再加上有时候政府军内部也会出点问题,比如指挥不力、配合不到位啥的,这样一来,想剿灭新人民军就更难了。所以说啊,菲律宾政府军要想彻底解决新人民军这个问题,不光得加强自身的战斗力,还得想想怎么改善内部管理和指挥体系,不然的话,这场拉锯战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新人民军为何能不断壮大新人民军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并壮大,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首先,他们始终坚持为民众谋利益的宗旨,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真心支持和拥护。老百姓们看到新人民军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和利益而战,自然愿意站出来,为他们提供物资、情报,甚至直接参军入伍。其次,新人民军内部纪律严明,战士们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他们对待敌人毫不手软,但对待百姓却如同亲人一般,这样的军队自然能够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敬。再者,新人民军还注重战略战术的运用,善于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作战计划。他们不仅敢于硬碰硬,更擅长以智取胜,这使得他们在多次战斗中都能以少胜多,逐渐积累起了强大的实力。最后,新人民军还积极争取外部援助,与其他正义力量保持紧密联系。这种广泛的国际合作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和装备支持,还让他们在战略上占据了有利地位。综上所述,新人民军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离不开他们坚定的宗旨、严明的纪律、强大的战斗力、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及广泛的国际合作。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新人民军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就表面上的能力来说,新人民军跟政府军比起来,那真的是差了一大截。
新人民军全靠自己,手头紧得很,武器也不够使。他们的正规队伍,大多拿着M16自动步枪和加仑半自动步枪,再有就是几颗手榴弹,还有少量的40毫米枪榴弹发射器。外援是没有的,装备就这些,得省着点儿用。
游击队的装备相当简单,他们手里拿的大多是老旧的枪械,像美国早年间的1903型步枪,还有日本的三八式步枪。
有个西方记者在探访新人民军时注意到,他们手里拿的M16步枪上,都打着“菲律宾政府兵工厂出品”的烙印。这事儿说明,新人民军完全是靠自己,没啥外界帮忙。
看看菲律宾政府军那边,美国给他们的先进飞机、坦克、榴弹炮,那真的是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地送过来。
他们俩在军事装备上的差距,那简直是差得太远了。
这种时候,真不明白新人民军是咋跟政府军对抗的?
说实话,新人民军的发展道路真挺坎坷的,一开始他们就吃了个大亏。
1976年以前,新人民军的队伍也就三千来号人,他们经常碰到被抓或者牺牲的事儿,就连司令员丹特这样的头头也没能幸免。
不过,到了1976年,新人民军的战地头头金塔纳尔,在棉兰老岛上搞了一次“大变革”,这一下子就让新人民军从低谷里爬了出来,形势大变。
金塔纳尔实施改革后,新人民军跟农村的关系变得更铁了,他们在全国到处都建了长期的驻扎地。这样一来,新人民军完全变了个样,打起仗来更厉害了,人员也增加得很快。
仅仅四年光景,新人民军的队伍就壮大了一倍多,人数涨到了八千多人。
到了80年代,菲律宾经济又陷入了低谷,失业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老百姓对马科斯政府的管理开始有了怨言。
现在这种情况下,新人民军瞅准时机,把反政府的宣传焦点从政治层面挪到了经济层面,着重起菲律宾民族利益来,想要赢得更多老百姓的支持。
另外,菲共也吸收了不少没工作的人,用来壮大新人民军的规模。
1983年8月21号,菲律宾那边出大事了,反对派的头头阿基诺被人给暗杀了。这一搞,菲律宾老百姓可不干了,纷纷站出来反对那个专制的政府。马科斯政府呢,被搞得焦头烂额,实在没办法,只好先放一放对菲共的打压。
结果,新人民军的行动变得更为频繁和有力。
菲律宾政府数据显示,1984年那会儿,新人民军自个儿动手发起了超过2800次的攻击,他们在全国好多地方都搞起了战斗线。
1982年的时候,新人民军的反政府行动路线仅有29条,但到了1985年,这个数量就涨到了62条。
看看政府军那边,因为老百姓怨气冲天,他们根本不得人心。结果呢,军事力量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弱了。
随着时间推移,新人民军的势力慢慢赶上来了,跟政府军不相上下了。
菲律宾这个国家啊,山多岛也多,国土就像是被掰碎的饼干,一块一块的。农村地方呢,也都散得很,不集中。
新人民军用了个挺聪明的战术,就是“统一指挥,各自为战”。他们一直控制着战斗力,不让它太强也不让太弱,这样一来,敌人就很难把他们分开打败。而且,这样他们还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灵活转移。
跟政府军打仗时,新人民军最常用的策略就是游击战,简单说就是“打完就走”。
为了把灵活性发挥到极致,新人民军的正规队伍通常按排来组织行动,每组大约四五十人一起行动。
要是发现敌人动静,新人民军会先瞅瞅自己是不是占了上风,能把战场主导权攥手里。要是情况允许,他们就会瞅准时机,突然出击。
他们得手后,立马带上抢来的武器就开溜,让政府军根本没法还手。
新兵进了新人民军,得先进行半年的训练,这训练包括军事和政治两方面。在这半年里,他们会参加很多实际的军事操作和政治活动。
所以,新人民军的战士们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挺有本事,这也是他们一直没能被消灭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菲律宾那边物价涨得飞快,国内东西也不够用,政府还存在贪污腐败,管得还特别严。这些问题都使得菲律宾的老百姓开始反对政府,转而支持菲共,让新人民军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跟菲律宾那个不得人心的政府比起来,菲共搞了些挺管用的斗争法子。
比如说,咱们得联手合作,跟乡下的天主教会拉近关系,搞好团结之类的。
从1983年开始,菲共就更多地和国内的学生、工人、媒体人士以及文化圈子的人打交道了。
菲共明确表示,等革命取得胜利,他们会着手组建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并且诚邀所有为了民众权益而奋斗的人士加入。
这些话和举动,在菲律宾国内闹得沸沸扬扬。
在大街小巷,好多人自己动手做了牌子,上面写着“要求建立联合政府”。
在菲律宾政府军里头,现在也有人开始喊累了,觉得劲儿使不上。
菲共和新人民军因为深得民心,所以在菲律宾站稳了脚跟,政府也难以将他们剿灭。
到了20世纪快结束的时候,因为国际上发生的事情,新人民军和政府军的情况颠倒了过来。
新人民军的未来该怎么走?
东欧发生大变动之后,菲律宾共产党里面闹起了大矛盾,结果在1992年,他们分成了两拨人,一拨是坚持列宁主义的那派,另一拨则是亲近希松的那派。
新人民军因为菲共头目的背叛,最终选择了向政府投降。这样一来,他们的武装力量从之前的数万人一下子减少到了3000人。
再说,美国在菲律宾搞的反恐新战线,又让新人民军的日子更难过了。
从2002年开始算起,美国和菲律宾已经一块儿搞了27回军事演习。这些演习啊,主要就是冲着新人民军和那些反政府的人去的。
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一直往棉兰老岛派兵,还持续给菲律宾提供国防资金,帮他们更新军事装备。
同时,菲律宾国内那些和政府对着干的力量开始和解,这让菲共失去了最后一个帮手。
在菲律宾南部,有个叫摩洛民族阵线的伊斯兰组织,他们跟新人民军关系一直不错。以前,这两股力量还联手跟政府军打过游击战。
在利比亚和伊斯兰会议组织帮忙调解下,摩洛民族阵线跟菲政府握手言和,同意接受政府的重新整编。
从那以后,菲共和新人民军就像是没了依靠的独行侠,只能又一次跑到山里头,跟政府军玩起了躲猫猫,接着干他们的反政府老本行。
虽然新人民军之后还在活动,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声势已经大不如前,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小了。
现在,菲律宾政府正在用“分步解决”的策略,一点点削弱新人民军最后的反抗力量。
菲律宾那支新人民军的未来,看起来早就有数了。
2011年开头那会儿,菲律宾政府试着跟菲共聊过和平的事儿。
那边的人特别想和菲共结束战斗,然后签个“永久和平”的大合同。
不过到了那年7月,两边又打起来了,和谈的事就只能先放一边了。
说到底,菲共和他们旗下的新人民军,跟摩洛民族阵线不是一码事。
他们跟菲政府没啥大利益纠纷,所以菲政府一说给他们划块自治区,两边很快就握手言和了。
可菲共一心盼望的,就是打倒现政府,然后建个全新的民主联合政府。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就跟菲律宾政府对着干了,两边根本没法和平共处。
结束的话到这里,咱们就聊得差不多了。总结一下,就是希望咱们说的这些内容能给你带来点启发,帮你解决点问题。要是觉得有用,那就太好了;要是觉得还有哪儿没说明白,也欢迎你随时提出来。反正啊,咱们的目标就是让你觉得有所收获,没白花时间看这些。以后的路还长,希望咱们都能不断进步,学到更多东西。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再见啦!
新人民军是从上世纪40年代那会儿开始有的,一路走来,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各种挑战和磨难。
他们曾落魄到只剩下五六十号人,手里就三杆步枪,但神奇的是,他们竟一度能和国家的正规军抗衡,不分上下。
可惜啊,由于国际形势突然变了天,他们本就底子差,又没个帮手,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衰败了。
可能没过多久,这世界上最后一支红军部队,就会完全消失了。
他们虽然过得挺不容易,但说来也怪,正因为有了他们,菲律宾政府在治理国家时,眼光更多地放到了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身上。这样一来,那些底层的人就有了更多机会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而这种作用可能就像切格瓦拉所讲的那样,
咱们走了以后,他们会动手给你们建学校、盖医院,还会给你们涨工资。这可不是因为他们突然良心好过了,更不是因为他们变善良了,而是咱们曾经来过这里,闹过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