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石油

石油和化工催化剂研讨会开班!石科院李明丰详解行业转型与技术破局之道

9月16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主办、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支持的石油和化工催化剂核心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践研讨会正式开班。石科院院长李明丰在开班致辞中,结合石科院发展历程与行业现状,深入剖析行业挑战、指明技术...
朝鲜是没人敢动的国家!卡塔尔事件告诉世界一个道理,你再有钱没有武器也是任人宰割的

朝鲜是没人敢动的国家!卡塔尔事件告诉世界一个道理,你再有钱没有武器也是任人宰割的

朝鲜是没人敢动的国家!卡塔尔事件告诉世界一个道理,你再有钱没有武器也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朝鲜告诉大家另一个事实,就是你再穷手里有烧火棍敌人也不敢随便动你。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很多人认为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武器。毕竟谁不想依靠财富来获得更多的安全保障呢?然而,近些年来的一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深刻的现实:光有钱没有足够的军力,依然可能沦为国际博弈中的“弱者”。就像卡塔尔一样,表面上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依赖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赚得盆满钵满,拥有世界一流的设施和生活条件,但却没有足够的军力来捍卫自己的主权,最终在外部威胁面前只能依赖他国。而朝鲜,虽然经济上困顿,甚至几乎被国际社会孤立,但却凭借强大的军事能力,特别是其不断发展的核武器,使得其在全球的安全保障方面占有一席之地。2017年,卡塔尔与多个海湾国家的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了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宣布断交的危机。原本繁荣的卡塔尔经济遭遇重大打击,能源出口被严重阻断,国内的商品供应出现了短缺。这个时候,卡塔尔作为一个能源富国,所有人都看到了它的脆弱之处,外部的压力让它暴露出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无力感。尽管卡塔尔靠着外交手段一度恢复了局势,但它依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外部的军事冲突。尤其是在美国和以色列的联合压力下,卡塔尔不得不依赖他国的军事支援。这与朝鲜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朝鲜的经济极度困窘,但它却长期以来坚持将军事力量作为国家战略的重心,特别是核武器的研发。朝鲜的军事力量并不是依赖于现代化的常规武器,而是通过不断提升核武能力,尤其是其导弹技术,成功达成了对外部威胁的威慑。朝鲜的核武器并没有让它在国际关系中得到太多的朋友,反而多次遭遇各国的制裁和压力,但它依然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绝大多数国家在与它对抗时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大家都知道,朝鲜手中有着摧毁对手的“烧火棍”。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朝鲜的核试验。从2006年开始,朝鲜进行了多次地下核试验,并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核技术,直到2017年,朝鲜完成了对氢弹的成功试爆。这一系列的举动让周边国家和大国纷纷提高警惕,因为核武器的威慑力,不仅仅来自于它的杀伤力,更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一旦朝鲜宣布拥有了更强的核能力,国际社会的决策者必须认真考虑这一因素,以免卷入可能会引发灾难的冲突中。朝鲜它没有大笔的资金支持,却能够凭借有限的资源,积累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核武器体系。朝鲜不求与世界大国对抗,但却保持着能够进行第二次打击的能力,这种能力让它在与外界的博弈中不至于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无论是常规武力的不足,还是经济条件的艰难,朝鲜凭借其核武威慑力,使得任何想要挑战它的力量都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无论是美韩联合军演的频繁,还是核导弹的不断试射,都显示出朝鲜对于自身生存的坚决捍卫。而正是这种不对称的威慑力,让朝鲜在面对强大压力时,始终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卡塔尔与朝鲜的对比,无疑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财富并不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的唯一因素。尽管卡塔尔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面对国际局势变化时,它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来保护自身。而朝鲜,虽然经济贫弱,却通过注重军事力量的发展,尤其是核武器的研发,保障了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存在感。它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其经济的强大,而是依靠“烧火棍”一样的核威慑力,使得所有对其不满的国家都无法轻易采取行动。正是这种能力,成为了朝鲜应对外部压力、捍卫主权的坚强后盾。对于现代国家来说,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经济和军事力量都必须协调发展。单纯依赖金钱和外交关系,只能在短期内带来便利,但一旦碰到真正的冲突,没有强大的军力支撑,最终仍然会沦为他国的摆布对象。相反,通过增强国防力量,尤其是核武器等战略威慑力量,可以在国际博弈中占据主动,确保国家的长期安全。世界的格局变得越来越复杂,国际安全的保障不再仅仅依赖于财富,而更多地依赖于硬实力,尤其是不可预测的军事力量。卡塔尔和朝鲜这两个国家的对比,正是这种大国博弈中深刻启示的写照。
大浪淘沙,新能源车到底能挺住几轮呢?赢则第一,在石油不可再生前提下,能否杀出重围

大浪淘沙,新能源车到底能挺住几轮呢?赢则第一,在石油不可再生前提下,能否杀出重围

大浪淘沙,新能源车到底能挺住几轮呢?赢则第一,在石油不可再生前提下,能否杀出重围呢?[呲牙笑][呲牙笑]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候插一脚,越南估计得跟中国闹翻。南海可不是普通的地方,它是全球40%贸易的必经之路,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国际政治棋盘,中国在这里的每一步棋,都经过深思熟虑。实际上,中国在南海的油气开发有着清晰的路线图,先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再逐步推进,靠近沿海的区域已经实现规模化开采,而争议较大的南沙群岛区域,则采取了更加谨慎的策略。能源专家指出:“南海油气资源大多在深水区,开采成本很高,与其在争议海域冒险,不如先打好技术基础,”中国打造的“深海一号”能源站,能下潜到1500米深海作业,就是在为未来做准备。面对越南等国家已经在部分区域开采石油的情况,中国的选择很有意思,不是直接去“插一脚”,而是提出了“共同开发”的理念。这个思路最早由邓小平提出,核心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虽然实施起来不容易,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这个方向上的努力从未停止,202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重启“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际法专家分析道:“中国在南海的策略很特别,一方面坚决维护主权,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合作,这种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务实的态度,体现了大国智慧,”你可能会问:难道中国就不着急这些能源吗?其实,中国早就布好了更大的局。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都是世界第一,同时,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也在不断加强,这种多元化的能源战略,让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南海策略不是不开采,而是选择最佳的时机和方式,当你在其他领域有了足够保障,谈判时就能更加从容,”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南海的局势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时间可能成为中国最好的盟友。而且,全球能源转型正在加速,未来石油的重要性可能会逐渐下降,中国的耐心等待,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个更大的趋势。说实话,我觉得很多人对南海问题的看法太过简单了,这不只是一场“抢石油”的游戏,而是一盘关于区域未来发展的战略大棋。如果大家都抱着“谁抢到就是谁的”这种旧思维,南海很可能变成冲突的温床,中国提出的共同开发理念,虽然推进起来不容易,但确实为区域的长期稳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想想看,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许等到我们有能力大规模开发南海深海油气的时候,石油已经没那么重要了,那么今天的激烈争夺,在未来看来还有多少意义呢?在我看来,南海的真正价值可能不仅在于地下的石油,更在于它能否成为区域合作的新样板,中国作为地区大国,眼光不能只盯着资源,更要思考如何构建共赢的秩序。其实,区域国家已经在海洋科研、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始合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合作,可能正是在为更大的合作积累信任。我认为,中国在南海展现出的“战略耐心”很有意思,它体现了一种自信:真正的大国影响力不只是看你控制了多少资源,更要看你能为区域带来怎样的发展方案。当未来我们回看这段历史时,评判标准可能不是谁开采了更多石油,而是谁为这个地区带来了持久的和平与繁荣。中国在南海的这盘棋,看似下得不急不缓,实则着眼长远,这种战略定力,或许正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智慧的体现。
霸权崩塌?一张“人民币石油发票”点燃导火索“美元石油”刚吹完生日蜡烛,人民币发

霸权崩塌?一张“人民币石油发票”点燃导火索“美元石油”刚吹完生日蜡烛,人民币发

霸权崩塌?一张“人民币石油发票”点燃导火索“美元石油”刚吹完生日蜡烛,人民币发票就端上桌:上海原油期货用黄金兜底,巴西原油直接写CNY标价,美元连群聊都被踢。更狠的是中端杀价——宁德60%电池份额、光伏硅料砍到欧美“用美元怕亏”,干脆欧元、人民币双结算。芯片战更离谱,美国封锁14nm,中国自产14nm上车芯片够用,高通一年少卖120亿,补贴200亿连工厂地基都铺不平。我看霸权就像老手机:系统再牛,没人更新就死机。下一张被人民币“偷家”的会是芯片还是大豆?你押谁,评论区晒单!
不声不响,美团憋了个大招,把外卖大战打成一场“跨国局”,直接靠石油国家的美元反哺

不声不响,美团憋了个大招,把外卖大战打成一场“跨国局”,直接靠石油国家的美元反哺

不声不响,美团憋了个大招,把外卖大战打成一场“跨国局”,直接靠石油国家的美元反哺国内。前几天看到,美团Keeta正式上线科威特。这已经是它在中东的第三个落点,继沙特、卡塔尔之后再下一城,开启中东第三站、全球第四站的征程。为什么是中东?看看数据就懂了。海湾六国人均GDP普遍在4万—7万美元之间,沙特3.2万美元,阿联酋5万美元,卡塔尔更是接近8万美元,远超日韩,接近欧美,是真正的“土豪市场”。关键是,当地常年炎热,对外卖需求旺盛,而他们本地生活数字化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外卖服务缺口巨大,这给了中国模式机会。比如在科威特,Keeta一上线就放了个狠招:首单5折+免运费。结果直接登顶苹果商店餐饮类下载榜第一。打法简单粗暴,但对老外来说就是降维碾压。沙特的战绩更夸张,Keeta进入4个月就冲进市占前三,如今街头到处都是穿黄工服的大胡子小哥骑车送餐。根据摩根大通研报测算,到2028年Keeta在海湾六国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到20%,能跑出至少60亿美元营收,折合约430亿人民币。反观国内外卖平台还在百亿补贴里互相撕扯,商家和骑手被卷得透不过气,价格体系一再被摧毁。美团这次另辟蹊径:海外赚钱,国内补贴。取消骑手超时罚款,给小店发助力金,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背后,都是中东赚回来的“石油美元”。说到底,外卖大战的终局,不是拼谁补贴狠,而是拼谁能跳出内卷、走出去、赚到新钱。美团靠中东土豪的钱养活国内商家和骑手,等于修了一条“海外输血管道”。在这样的格局下,外卖大战孰胜孰负已经不言而喻了。大家觉得呢?
巴菲特一辈子就买过2只中国股票,光这俩就赚得盆满钵满!买中国石油翻了7倍净

巴菲特一辈子就买过2只中国股票,光这俩就赚得盆满钵满!买中国石油翻了7倍净

巴菲特一辈子就买过2只中国股票,光这俩就赚得盆满钵满!买中国石油翻了7倍净赚40亿美金,投比亚迪更狠,翻30多倍揣走600多亿。但最近他把比亚迪清仓了,这操作让不少人猜破了头。有人说他是不是缺钱了?可人家手里握着2000多亿美金现金,根本不差这点。依我看啊,他卖股不是看衰,而是这只股票再也给不了他想要的收益了。巴菲特向来玩的是长期价值,一旦觉得后续增长没盼头,再赚过钱的股也会果断出手。咱们普通人不懂金融,但这点生活常识还是有的:没人会放着能持续生钱的东西随便扔。他清仓比亚迪,更像给市场提了个醒——再牛的企业,也得看长远价值。你们觉得,接下来还会有中国企业能入巴菲特的眼吗?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候插一脚,越南估计得跟中国闹翻。南海这片海域,资源藏得可真不少。地质勘探数据摆在那儿,石油储量估计超过300亿吨,天然气也有25万亿立方米左右,这数字一听就让人眼热。要知道,这么大一笔家底,够全球用好多年的。要是搁在别的地方,早挖得热火朝天了。可现实是,这么丰沛的油气,中国到现在在争议区还没动一铲子土。不是技术跟不上,也不是不想用,而是事儿太复杂。越南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陆续占了南海29个岛礁,当成跳板往海里钻井。结果呢,这些年他们从南海抽出来的原油加起来超1亿吨,换回的钱足足有250多亿美元。这笔收入在越南石油总产量里占了30%以上,成了他们经济的一个大支柱。越南自己技术有限,主要靠拉外国公司下水,比如西班牙的Repsol、美国的埃克森美孚这些巨头。举个例子,2017年左右,越南就授权Repsol在万安滩附近勘探,那地方中国管它叫万安北-21,纯属争议区。越南船队护航,钻井平台一安,油就往上冒。到了2024年,他们还在继续,去年10月就有报道说越南在南沙群岛周边新签合同,继续挖油气。这不是小打小闹,越南经济对南海资源依赖太深了,占他们GDP的比重不小。要是没了这些油,他们的能源账本就得大翻车。那中国为啥不跟进呢?说到底,就是怕把关系闹僵。南海这块地儿,主权争议本来就多,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汶莱都掺和进来。美国还老在边上搅和,派军舰“自由航行”。中国的主张是基于历史管辖,从明清时候就管着这些岛礁,国际法上也站得住脚。但越南他们不认,非说那是他们的专属经济区。结果呢,争议区一开发,就容易擦枪走火。2014年那次事件挺典型的,中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去西沙附近作业,越南船队直接围上来,撞了中方船一千四百多次。平台晃荡着,缆绳被剪,闹得海面鸡飞狗跳。最后越南赔了10亿美元给外国公司,还得中止合同。中国那边也得权衡,硬来容易把整个南海搅浑,航道堵了,渔民出不去,贸易链子一断,损失更大。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看长远。南海不是谁先挖谁的,中国一直推“海洋命运共同体”,意思是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先把主权问题搞明白,再谈资源共享。要是现在冲进去开采,别人就抓着把柄说你不守规矩,国际舆论一围攻,反而被动。外交部老强调,依法维权,维护稳定。这不是软弱,是战略智慧。想想看,南海每年过境贸易5万亿美元,占全球三分之一。要是闹大,东南亚各国都得遭殃,中国作为大邻居,得带头稳盘子。越南那边也知道这点,他们依赖中国市场,去年双边贸易超2000亿美元,越南出口到中国的电子产品、农产品一大堆。要是真翻脸,越南经济先扛不住。再说技术这块,有人觉得中国不行?这就冤枉了。中国在中东、非洲到处钻井,深海技术早过硬。在非争议区,中国已经干得风生水起。比如涠洲10-5油田,每天出102吨原油和37万立方米天然气,惠州19-6探明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钻井深度到5415米,海水下面高温高压,中国设备扛得住。2025年3月,惠州那块还公布新发现,深层油藏确认了,团队直接上马开发。这证明中国有实力,但争议区不一样。那里水深3500米以上,台风多,地质复杂,成本得翻倍。国际油价一波动,赚的可能不够本钱。2025年油价在80美元一桶晃荡,要是掉到60以下,开发就亏本。中国进口石油多,是因为全球供应链稳,进口来自沙特、俄罗斯这些稳定来源。去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超5亿吨,南海争议区那点油,短期内顶不上大盘。中国这几年,在规则上,推动南海行为准则(COC)三读。2025年7月,北京办研讨会,东盟中国官员围桌谈,文本细化了。越南也参与,但他们总想拉美国进场,中国不干,坚持当事国商量。准则落地后,大家开发才有谱,既不丢主权,还能分资源。技术上,中国继续攻关,2025年2月雅加达会议,王毅宣布三读完成,意味着规则框架稳了。未来,中国计划把涠洲经验推到深海,平台升级,产能翻番。越南如果聪明点,早点谈共同开发,大家共赢。
沙特出钱给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买中国武器,中国拿到钱后向沙特购买石油,钱再次回到了

沙特出钱给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买中国武器,中国拿到钱后向沙特购买石油,钱再次回到了

沙特出钱给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买中国武器,中国拿到钱后向沙特购买石油,钱再次回到了沙特,“完美”的闭环,三赢局面啊。但中国出口给小巴的武器还是要留一手防止技术外泄,毕竟巴基斯坦背后还有土耳其在盯着。毕竟土耳其通过巴基斯坦从中国窃取了不少的先进的武器技术啊。
万米地下挖出宝藏!中国深地钻探震撼全球,井中究竟发现了啥?那是一项注定无法回头

万米地下挖出宝藏!中国深地钻探震撼全球,井中究竟发现了啥?那是一项注定无法回头

万米地下挖出宝藏!中国深地钻探震撼全球,井中究竟发现了啥?那是一项注定无法回头的冒险。2023年5月30日,启动仪式在沙雅县寂静的沙漠中进行。脚下,是塔里木盆地无尽的黄沙;地下,却隐藏着亿万年的秘密。工程启动之初,很多人都清楚,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越石油本身。近些年,我国浅层油气资源逐渐枯竭,向更深地层寻找能源成为必然趋势。数据显示,全国约34%的油气资源沉睡于6000米以下的超深层,成为一块尚未开发的“战略高地”。而塔里木,则是这块高地的核心所在。塔科1井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能源。它承担着更宏大的任务,揭示地球演化的秘密、探索生命的起源、提升地质灾害预警能力。它是一座通向地心的“科学天梯”,是人类向地球内部延伸的前沿哨所。但这条“天梯”的修建,远比登月更复杂。万米以下的地层,温度高达220摄氏度,压力达到145兆帕,相当于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1.4吨的重压。在那里,钢铁都会变得柔软如面条,钻头承受的载荷达到665吨,接近两列动车组的总重。而地层结构更是复杂多变,燧石、石膏等岩层交错如同重重锁链。稍有疏忽,钻具就可能断裂,传感器也极易失效。任何一次小小的井漏,都是几千万的损失。面对这些世界级难题,中国人没退缩。相反,他们拿出了真正的“硬核”科技。一台名为“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的装备被运送至现场。它具备900吨的提升能力,能够吊起整整20节地铁车厢。抗220℃的水基钻井液、高强度钻头、超高温测井仪器等十大核心技术武器,也一一上阵。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设备和技术,90%实现国产化。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完成了一口井,更建立了自主可控的深地技术体系。2025年初,钻头终于抵达10910米深处。而真正的“宝藏”,也随之出现在人们眼前。在10851至10910米之间,科研团队首次在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优质烃源岩。它的年龄可追溯至5.4亿年前,静静沉睡在塔里木腹地。更重要的是,这是全球首次在陆地万米以下发现油气显示。这不仅是地质界的一次突破,更是能源领域的一个信号。它直接证实了塔里木盆地万米深层具备油气成藏条件,为中国未来的超深层油气开发打开新篇章。科学家们获取的岩芯,被评价为“堪比月壤”。这些岩芯样本,帮助他们首次绘制出亚洲首份万米深度以下地质剖面图,填补了全球深地地质研究的空白。而这些成果,并非孤立存在。从工程角度看,深地塔科1井创造了五项世界纪录。全球尾管固井最深、全球电缆成像测井最深、陆地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直井钻探最深、亚洲取芯深度最深。每一项纪录的背后,都是中国科技一次次突破极限的成果。对比之下,苏联在1970年启动的科拉SG-3井用时24年才达12262米深度。而中国,仅用279天就突破万米大关。这不仅是速度的胜利,更是技术体系成熟的体现。塔科1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的经验将在未来被推广至深海油气勘探、极地地质研究、地热资源开发等多领域。它所揭示的地层信息,将成为地震预测、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我国实现深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曾经,我们在深地领域长期依赖进口设备和外援技术,如今,我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全球领先的地质工程。信息来源:《10910米,五大工程记录!全球首次陆上万米垂直深度发现油气》——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