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特朗普

以色列打了卡塔尔,脸色最难看的应该是沙特和阿联酋,这些特朗普刚刚收了保护费的国家

以色列打了卡塔尔,脸色最难看的应该是沙特和阿联酋,这些特朗普刚刚收了保护费的国家

以色列打了卡塔尔,脸色最难看的应该是沙特和阿联酋,这些特朗普刚刚收了保护费的国家,要知道卡塔尔当时承诺了1.2万亿的对美投资,并送了一架波音给特朗普,不外是希望特朗普能拦住以色列不要对他们乱动手。现在好了,一众打脸!沙特说会全力支持卡塔尔反击,估计也只能喊口号!这是好事!
欧盟:美国请你先!路透社报道,特朗普9日与欧盟官员通话时敦促欧盟对华征收高达

欧盟:美国请你先!路透社报道,特朗普9日与欧盟官员通话时敦促欧盟对华征收高达

欧盟:美国请你先!路透社报道,特朗普9日与欧盟官员通话时敦促欧盟对华征收高达100%的所谓“二级关税”。不过,精明的知情欧盟官员说:“他们基本上是在说:我们会这样做,但你们需要和我们一起做。”同学们,美欧霸权共同体这番举动的看点很多,其中一点是谁也不想先出头,因为他们深知,对华贸易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搞不好,会让自己做政治经济学的反面教材的。意味深长的是,特朗普总统竟然不明白欧洲人的历史,美国的生意经不都是从老牌欧洲学来的吗?中国人有个寓言:老虎要跟猫学艺,穿山跳涧都教会,就不教老虎爬树稍。划重点:中国准备好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9月10日)写道:“我很高兴地宣布,印度和美国正在继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9月10日)写道:“我很高兴地宣布,印度和美国正在继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9月10日)写道:“我很高兴地宣布,印度和美国正在继续谈判,以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我期待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与我的好朋友莫迪总理进行会谈。我确信,对于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来说,达成成功的协议绝不会有任何困难!”时间倒回2019年,特朗普政府首次对印度挥动“关税大棒”,以“贸易不平衡”为由,取消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待遇,导致印度对美出口的2000多种商品关税上调。印度随即反击,对28种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苹果、杏仁等农产品。这场“关税战”直接导致2019年美印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4%,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从2018年的210亿美元缩水至170亿美元。但双方均未松口,谈判陷入僵局。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印度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急需吸引外资稳定经济,而美国则因产业链转移需求,开始重新评估与印度的合作空间。同年2月,两国签署价值3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印度采购美制直升机;9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重启美印贸易政策论坛——这一自2017年就停摆的对话机制。表面看是军事合作破冰,实则为贸易谈判铺路。真正推动谈判加速的是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的政策调整。尽管拜登与特朗普在气候、移民等领域立场对立,但在对印贸易上却延续了“施压+合作”的策略。2021年11月,美印在COP26气候峰会期间达成“关键矿产合作协议”,允许印度企业参与美国锂、钴等矿产开发;作为交换,印度同意降低部分医疗器械进口关税,并放宽数字贸易限制。这一“资源换市场”的模式,成为后续谈判的模板。2023年,谈判进入深水区。美国的核心诉求是缩小对印贸易逆差(2022年达338亿美元),要求印度进一步开放农业、乳制品市场,并接受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印度则希望美国放宽H-1B签证限制(每年约8万印度技术人才通过该签证赴美工作),并允许其参与美国半导体供应链。双方僵持不下时,2024年3月,印度突然宣布对美国谷歌公司处以1.62亿美元罚款,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谈判筹码”,迫使美国重新审视印度的底线。特朗普此次表态的时机耐人寻味。当前正值美国大选前夕,他需要巩固“贸易强人”形象;而印度也面临国内通胀压力,急需通过扩大出口稳定民生。据印度商务部数据,2024年1-7月,印度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2%,但若谈判破裂,这一增速可能逆转。此外,印度正积极推动“印度制造”战略,若能与美国达成自贸协定,将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将产能从中国转移至印度——这或许解释了特朗普为何断言“毫无困难”:双方均有迫切需求,只是需要找到利益平衡点。不过,历史经验表明,美印贸易谈判向来“雷声大雨点小”。2007年启动的美印自贸协定谈判,因农业、知识产权等分歧,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019年签署的“小型贸易协议”,也仅涉及2亿美元的商品关税调整。此次特朗普的乐观表态,究竟是谈判突破的信号,还是选举政治的作秀?印度能否在开放市场与保护本土产业间找到平衡?美国又是否会为拉拢印度而在签证、技术转让等问题上让步?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要等到几周后莫迪与特朗普的会晤才能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印度)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两国的贸易博弈不仅关乎双边利益,更将影响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走向。那么,对于这件事,你们认为美印这次能打破“谈判僵局”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中国一个特殊设备送达,美军对委内瑞拉,犹豫了24小时没敢动手就在特朗普下达对委

中国一个特殊设备送达,美军对委内瑞拉,犹豫了24小时没敢动手就在特朗普下达对委

中国一个特殊设备送达,美军对委内瑞拉,犹豫了24小时没敢动手就在特朗普下达对委内瑞拉开火的指令之后,美军的8艘军舰和1艘核潜艇正在以钳形的姿态对委内瑞拉实行包围,也有为了报复委内瑞拉战斗机过顶美军舰的仇。然后就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中国向委内瑞拉交付了浮动石油生产设施抵达马拉开波湖助力石油开采。委内瑞拉作为南美重要的石油输出国,这些年日子不算太平。美国对其实施的制裁清单拉得老长,从能源贸易到金融合作,方方面面都卡得挺紧。前段时间,美军在加勒比海部署了多艘舰艇,舰载机还频频在委内瑞拉周边空域盘旋,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在施压。委内瑞拉的防空系统大多是多年前的老款,面对美军的先进侦察机,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好几次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在领空边缘“擦边球”。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一艘货轮悄悄靠上了委内瑞拉的卡贝略港。卸货的时候,当地媒体拍到几个被严密保护的大家伙,外层裹着厚厚的防尘布,只隐约能看出是些带着复杂线路和天线的设备。有消息说,这是中国最新交付的远程预警雷达系统,专门用来监测高空和超低空目标,连隐形战机都能抓得住。设备运抵的消息传开后,美军的动作明显变缓了。原本计划进行的“联合巡逻”突然推迟,卫星图像显示,那几艘在加勒比海游弋的驱逐舰也放慢了速度,甚至有一艘悄悄退到了远离委内瑞拉海岸线的位置。知情人士透露,美军内部为此开了好几轮紧急会议,争论的焦点就是要不要趁设备还没安装调试好,先动手“敲掉”这个潜在威胁。这24小时里的细节挺耐人寻味。美军侦察机倒是按原计划升空了一次,却在距离委内瑞拉海岸线200公里的地方突然掉头,比往常的侦察范围缩回去不少。委内瑞拉军方则一反常态,没有像以前那样用老旧的防空导弹进行警告射击,只是通过无线电频道平静地播报了“防空识别区正常监控”的消息。有军事专家分析,这背后可能是新雷达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让美军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要知道,中国这套雷达系统在国际上名气不小。去年在中东某国的测试中,它曾准确捕捉到低空突防的巡航导弹,反应速度比同类设备快了近30秒。对于美军来说,一旦委内瑞拉能用这套系统织起严密的预警网,他们惯用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就很难奏效了。更重要的是,这套设备的维护和操作都有中方技术人员在场指导,这层关系让美军不得不掂量掂量,真动起手来,会不会引发更复杂的连锁反应。24小时过去,美军最终还是按兵不动。加勒比海的风浪渐渐平息,委内瑞拉的港口里,那几台设备已经被运进了深山里的防空基地,开始了紧张的安装调试。当地居民发现,这几天头顶上美军飞机的轰鸣声明显少了,连街上巡逻的士兵脸上都多了几分从容。这事过后,不少国际媒体都在讨论,中国这套设备到底有多大能耐,能让一向强硬的美军停下脚步。有人翻出中委两国近年来的合作清单,从石油开采设备到通信卫星,合作领域早就不局限于贸易。或许正是这些盘根错节的联系,加上那几台不起眼的雷达,共同给委内瑞拉撑起了一把看不见的保护伞。至于美军心里到底打着什么算盘,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了。若美国一意孤行,可想而知,必将激发拉美地区更广泛的反美情绪,最终损害的也只会是美国的长期利益。
这边哈马斯高层正在商讨特朗普提出的停火协议,以军那边发射10枚精确导弹将其一锅端

这边哈马斯高层正在商讨特朗普提出的停火协议,以军那边发射10枚精确导弹将其一锅端

这边哈马斯高层正在商讨特朗普提出的停火协议,以军那边发射10枚精确导弹将其一锅端!事后白宫回应袭击前一刻才知晓!在卡塔尔境内袭击哈马斯是以色列的单边行动,这无助于停火谈判,美方也是在袭击的前一刻才得到通知,已紧急通知了卡塔尔方面。现在看来,一旦以色列发动的袭击,只要和美国扯上关系,美国的回应都是发生的前一刻才知晓,美国的情报部门就这么差劲吗!
特朗普,准备让中国数千架波音客机,全部趴窝。很多人以为,中美贸易战,还停留在关税

特朗普,准备让中国数千架波音客机,全部趴窝。很多人以为,中美贸易战,还停留在关税

特朗普,准备让中国数千架波音客机,全部趴窝。很多人以为,中美贸易战,还停留在关税层面。可真相是,特朗普已经准备,动用“飞机零件”这个大杀器,来瘫痪我们的民航和物流。而普京,则在第一时间,就为我们,准备好了“备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维持飞机正常运转的零件,小到一个传感器,大到发动机叶片,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飞机零部件就达到了62亿美元。现在,特朗普政府正把这些零件当成了贸易战的新武器,这可比单纯的关税厉害多了。大家都知道中美之间有贸易战,很多人以为无非就是互相加关税。但实际上,美国已经在航空领域动了真格。根据美国的《出口管制条例》,他们早就开始限制对中国航空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出口。2020年,他们毫无征兆的把很多中国企业从民用用户的白名单里踢了出去,默认这些企业可能和军事有关。这样一来,中国航空公司旗下的波音飞机要想维修,就必须得申请许可证,而批不批全看美国方面的脸色。对于中国而言,后果不堪设想!之前伊朗就吃过这亏,当年因为制裁,美国断了他们的飞机零件供应,伊朗的那些波音飞机没法正常保养,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把老飞机的零件拆下来装到新飞机上,结果就是航班延误成了家常便饭,安全隐患也跟着增加。有数据说,那几年伊朗飞机的事故率比国际平均水平高了不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特朗普想把这招用到咱们身上,你想想,要是咱们的波音飞机也面临这处境,上千架飞机趴窝,那国内的航线不得大乱?物流运输、商务出行全都得受影响,这可比加关税疼多了。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零件吗?找别的国家买不行吗?可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航空零件这东西讲究个“认证”,不是随便造个差不多的就能装上去,得经过层层测试,符合安全标准才行。美国这些年早就把航空业的标准制定权牢牢抓在手里,很多零件只有他们认证的供应商能生产,别的国家想插一脚都难。特朗普政府现在就拿着《出口管制条例》这把“尚方宝剑”,动不动就说这个零件不能卖,那个技术不能转,明摆着就是要卡住咱们的脖子。不过好在关键时刻,普京那边递过来了一根“救命稻草”。俄罗斯虽然在民用航空领域不如美国厉害,但人家毕竟是航空大国,苏联时期就攒下了不少家底。这些年,俄罗斯的航空企业一直在搞自主研发,很多零件虽然技术上可能比美国的落后半代,但胜在能自己生产,不受美国限制。而且,中俄这几年在航空领域合作不少,比如CR929远程宽体客机项目,虽然进展慢了点,但毕竟积累了不少技术合作的经验。现在普京愿意把这些技术拿出来当“备胎”,相当于给咱们递了一套“备用工具箱”,虽然里面的工具可能不如美国的趁手,但至少能让飞机先飞起来。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俄罗斯的零件价格相对便宜,交货也快,这对于急需零件的航空公司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当然了,这“备胎”也不是完美的,比如他们的航空发动机油耗比美国的高,航电系统智能化程度差点意思,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要是用了俄罗斯零件的飞机,可能得降低点飞行效率,保养周期也得缩短,但在贸易战这个节骨眼上,有总比没有强。其实咱们自己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些年一直在推国产大飞机C919,就是想摆脱对国外的依赖。截至目前,C919的不少零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比如机身结构、航电系统的核心部分都是咱们自己造的。但发动机这些关键部件还是得靠进口,短期内想完全替代美国零件还不现实。不过这次特朗普这么一逼,说不定反而能加快咱们国产替代的速度,毕竟压力有时候也是动力。就像当年美国卡华为的脖子,结果反而逼出了鸿蒙系统,谁知道这次会不会逼出咱们自己的航空零件产业链呢?说到底,这场围绕飞机零件的较量,本质上还是大国之间的技术博弈。美国想通过控制供应链来遏制咱们的发展,这招虽然狠,但也让咱们看清楚了“卡脖子”的滋味。俄罗斯的“备胎”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长远来看,咱们还是得靠自己,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毕竟飞机能不能安全飞上天,这事可不能指望别人,你说对吧?现在咱们的民航业就像在走钢丝,一边是美国断供的风险,一边是俄罗斯的“备胎”支持,中间还得加速自己的国产替代,这平衡可不好找。但不管怎么说,这场较量也让咱们明白,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硬气,不然人家随便掐断个零件供应,咱们就得跟着着急上火。
特朗普向卡塔尔承诺“轰炸不会重演”,卡塔尔指责美方撒谎当地时间9月9日,以色

特朗普向卡塔尔承诺“轰炸不会重演”,卡塔尔指责美方撒谎当地时间9月9日,以色

特朗普向卡塔尔承诺“轰炸不会重演”,卡塔尔指责美方撒谎当地时间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实施轰炸后不久,白宫发言人莱维特针对该事件作出回应。#白宫回应以色列袭击卡塔尔#总结起来,大概表达了4点意思:1.美国原则上并不同意轰炸卡塔尔。2.但美方考量后认为,既然是打哈马斯,那炸一下也可以。3.空袭前,特朗普没有忘记让人向卡塔尔预警。4.空袭后,特朗普分别给以、卡两国领导人打了电话,还向卡方承诺“轰炸不会重演”。不过卡塔尔外交部很快反驳说,美国压根不是在轰炸前通知的,卡方接到美国电话时,多哈已经发生了爆炸。#卡塔尔称遭袭10分钟后才接到美电话#看得出来,特朗普是“又当又立”,既要和以色列站在一头,同意以方轰炸,又不想背上“单方面轰炸主权国家”的锅,所以哪怕事情已经做了,也要表现出很无辜的样子。而卡塔尔指责美国撒谎的表态,则明显带着愤怒。想来也是,在5月特朗普访问时,卡塔尔好吃好喝地招待他,承诺投资1.2万亿美元,还送了他一架价值4亿美元的波音飞机。结果伊以打仗时,伊朗就炸了一轮卡塔尔,现在以色列又为了所谓“消灭哈马斯”炸了卡塔尔,两次还都和美国人提前商量好了,卡塔尔境内驻扎的庞大美军,在事情发生时一声不吭,让卡塔尔完全丧失了作为主权国家的尊严,也让美方的承诺成为了笑话。
特朗普与中方元首见面前,先派人到中国探探路?访华代表团的一号人物已确认!美媒

特朗普与中方元首见面前,先派人到中国探探路?访华代表团的一号人物已确认!美媒

特朗普与中方元首见面前,先派人到中国探探路?访华代表团的一号人物已确认!美媒NBC日前援引多位国会议员的话报道称,美国众议院本月晚些时候将会派出一个跨党派小组,前往中国进行访问,具体日期尚未明确。民主党籍众议员亚当·史密斯预计将成为代表团的牵头人。他本人也向NBC确认了相关的访华行程,他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民主党领袖,拜登时期曾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他透露,代表团的成员将包括军事委员会的民主党与共和党成员。这将是2019年以来,美国众议员首次对中国进行此类正式访问。2023年10月的时候,美国参议院曾派出代表团访华,1个月后,中美两国元首在旧金山APEC峰会期间举行了会晤。不知道这次众议院代表团访华,是否也会意味着类似的剧情发生——距离10月底举行的韩国庆州APEC峰会,只有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了。据称中美元首可能会在峰会期间举行会晤。不过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率领代表团访华的是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这次来的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民主党领袖,两者之间的级别差的有点大。
看到中国实力后,第一个主动上门求合作的国家,出乎特朗普的预料,形势变化之

看到中国实力后,第一个主动上门求合作的国家,出乎特朗普的预料,形势变化之

看到中国实力后,第一个主动上门求合作的国家,出乎特朗普的预料,形势变化之快,让美方措手不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以惊人的速度扩散至全球。阳光下的金属装备反射出冷冽的光芒,那些从未公开亮相的尖端武器系统,无声地讲述着一个国家厚积薄发的实力故事。国际媒体的镜头久久不愿移开,评论员们反复推演着装备参数背后的战略意义。有西方记者在直播中失声感叹:"这彻底改写了我们对现代战争形态的认知。"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各国政要的反应——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被记者追问观感时,他连续五个斩钉截铁的"NO"几乎要掀翻屋顶,随即又抛出"中国离不开美国"的论断,急促的语调里藏着连自己都未必相信的倔强。但事情的发展似乎另有脉络。就在华盛顿还在咀嚼这记耳光般的军事展示时,伦敦唐宁街已经悄然行动。英国新任商业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的访华行程被安排在阅兵结束后的第七天,这个时间点本身就充满暗示。当欧盟各国还在为"中国威胁论"争论不休,美国国会正酝酿新一轮制裁法案的当口,英国人带着满箱商业合同和技术合作提案出现在北京。凯尔在会谈中反复强调的"务实合作"四个字,与十年前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成为中国最好西方伙伴"的宣言形成了奇妙的时空呼应。这种态度转变的种子,其实早已埋在历史深处。2015年英国顶着美国压力率先加入亚投行时,就显露出其外交战略中独特的务实基因。而此次九三阅兵展示的不仅是钢铁洪流,更是体系化作战能力和无人化智能作战的完整图景。当西方智库通过卫星图像和公开资料推演发现,中国某些领域的技术突破已领先西方五年以上时,商业嗅觉敏锐的英国资本率先闻到了金钱的味道。中国人民都充满了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背后,是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30万亿元的坚实支撑。当军事科技与经济实力形成闭环,曾经被强行压制的合作念头自然如春草般破土而出。国际格局的重组往往始于某个出人意料的细节。英国此次主动上门,恰似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倒下。有外交观察家注意到,凯尔行囊里不仅有传统基建项目,更藏着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意向书——这些恰恰是阅兵式上最令西方震撼的科技结晶。而特朗普团队此刻恐怕正在重新评估,当盟友开始用脚投票时,那些挥舞关税大棒的威胁是否还像从前那样管用。
特朗普不满以色列在卡塔尔搞袭击:不是我做的决定

特朗普不满以色列在卡塔尔搞袭击:不是我做的决定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9日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以色列当天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动袭击感到“很糟糕”。莱维特在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透露,美国军方当天早晨向白宫通报说,以色列正在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