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特朗普

就在刚刚特朗普突然宣布了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

就在刚刚特朗普突然宣布了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

就在刚刚特朗普突然宣布了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再次猛烈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直言“美国没有通胀”,并要求美联储“必须立刻大幅降息”,甚至直接批评鲍威尔“毫无头绪,是一场彻底的灾难”。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看愣了——不是刚过去的八月,美国劳工部还公布CPI同比涨了3.7%吗?虽说比去年的高点降了不少,但离美联储2%的目标还差着一截呢。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有点懵,特朗普这话说得有点大,甚至让人有点“回到过去”的错觉。要知道,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全球经济的一大痛点,尤其在疫情后,物价飙升已经让不少家庭的生活压力增加,尤其是美国这些年物价居高不下,从油价到食品价格都在涨。即便通胀有所回落,还是远没有回到美联储的目标水平。特朗普此时站出来说“美国没有通胀”,怎么看都有点自说自话,甚至有点脱离实际了。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直接要求美联储“立刻大幅降息”。这不禁让人想起他过去在任时对美联储的态度,那时他总是希望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增长,甚至批评鲍威尔加息过快。不过,现在似乎情况不同了,降息的呼声并不代表美国经济的真实需求。即使特朗普认为经济增长受到高利率的抑制,难道他没看到美联储实施高利率的背后逻辑?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增长,更多的是控制通胀,保持价格稳定。而这一点恰恰是特朗普忽略的。当然,特朗普的言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美国的经济确实有很多方面在恢复,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已经得到了遏制,这可以说是抗通胀措施的成功一部分。然而,特朗普明显低估了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国内的供应链问题、全球油气价格波动等因素,也不应被简单忽视。他所说的“没有通胀”显然是站在一个过于乐观的视角看待问题。另一方面,鲍威尔和美联储的谨慎态度其实反映了更广泛的经济现实。美联储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调整利率,力求避免因过快过猛的政策调整给市场带来过多的不确定性。特朗普的批评虽然直接,但有时确实显得太过单一化了。美国的经济既需要增长,也需要保持价格的稳定,过度的放水往往带来的是不必要的副作用。毕竟,从历史上看,长期的高通胀往往会导致货币贬值,最终伤害的是普通民众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但话说回来,特朗普的这种发声,难道就完全没有意义吗?或许他只是站在一个政治角度来考虑,认为降低利率可以带来短期内的经济刺激,尤其是在他想要重新执政的背景下,保持民众的支持是关键。毕竟,美国经济有时会被“金融市场”的话语权所左右,投资者和企业的情绪对股市的影响极大,而特朗普显然是想借此机会重新获得那些对降息持支持态度的选民的认同。特朗普的言论更多反映的是他对经济政策的个性化理解和对鲍威尔决策的不满,而不是完符合经济现实的客观分析。降息虽然可能对一些行业有帮助,但从整体经济的角度来看,长期通胀目标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远比短期刺激更为重要。如果每个人都能在政策调整中只考虑到眼前利益,那最终的结果可能就像是纸上谈兵,短期看似能迎来一阵风光,长远来看却可能酿成更大的风险。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沉默已久的奥巴马,终于忍不下去,奥巴马发出警告,对特朗普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

沉默已久的奥巴马,终于忍不下去,奥巴马发出警告,对特朗普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

沉默已久的奥巴马,终于忍不下去,奥巴马发出警告,对特朗普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这两年奥巴马差不多算从美国政坛“隐身”了。不管特朗普怎么挤兑他—比如骂他搞的医保是“笑话”,甚至在竞选时拿他当靶子,奥巴马都没咋正面回应,最多让基金会发两篇没人较真的短文。大家都觉得,他这是打算彻底退了,毕竟美国两百多年来,卸任总统不跟现任对着干,算是默认的规矩,奥巴马好像也想守这个规矩。可特朗普偏不按常理来。2025年1月刚回白宫,就把奥巴马之前的政策全推翻了:气候协议废了,移民政策改得面目全非,3月还在共和党筹款会上阴阳怪气,说“有些前总统的黑料没挖干净”。当时没人当回事,觉得就是他惯常的炒作,直到7月22日那场白宫会面,所有人都看傻了。那天特朗普本来是跟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谈正事的,桌上摆着南海联合巡逻、半导体合作的议程,都是美国在亚太的重要安排,白宫早放风要搞个“美菲关系升级”的大新闻。结果记者一围过来,特朗普突然转头对着麦克风,直接扯到了八年前的旧账:“2016年有人偷了我的胜利!奥巴马在白宫指挥中情局造假,说俄罗斯帮我竞选,克林顿牵线、拜登打掩护、科米写假报告—奥巴马就是主谋,这是叛国!”这话一出口,现场直接炸了。美国记者的相机快门声跟机关枪似的,CNN直播弹幕瞬间满屏,福克斯新闻的评论员都忘了台词,直说“活久见”——哪有总统在接待外国元首时,给前总统扣“叛国”帽子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特朗普这是故意转移注意力。那段时间他正麻烦缠身:爱泼斯坦案的“客户名单”闹得满城风雨,他承诺公开却一直拖着;跟马斯克说翻就翻,科技圈骂声一片;就连自己的铁杆粉丝都不满,说他没兑现“少管外国闲事”的承诺,还在给乌克兰送武器。骂奥巴马,就是想把这些烂事盖过去。更尴尬的是菲律宾那边。本来马尼拉在南海问题上就左右为难,国内反对“绑美国战车”的声音一直没断。特朗普这一闹,菲律宾报纸第二天就登评论“我们成了美国内斗的背景板?”东盟外交官私下都吐槽:“跟这种总统打交道,谁知道下一秒会出什么幺蛾子?”接下来48小时,美国政坛彻底分裂了。共和党激进派议员立马跟风,喊着要调查奥巴马,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甚至放话要“清算旧账”;民主党人炸了锅,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直接说特朗普“把白宫变成了疯人院”。最狠的是前中情局局长布伦南,他在《纽约时报》上晒出2016年的调查文件,指着上面的签名说:“17个情报机构一起查的,奥巴马连边都没沾,撒谎也得讲点基本法吧?”就在这时,沉默了两年的奥巴马终于出手了。7月24日晚上,他没开记者会,也没让发言人传话,直接在社交账号扔了段三分钟视频。镜头里的奥巴马穿件深色衬衫,没笑,眼神冷得吓人。他没急着骂回去,先提了老祖宗的规矩:“从华盛顿到小布什,卸任总统都知道,政策能吵,但不能用‘叛国’这种词毁根基—这伤的是老百姓对民主的信任。”接着他拿起一叠文件对着镜头晃:“2016年的调查,17个机构联手做的,每份证据都有两个特工签字。特朗普说我指挥造假,可他拿不出半点证据,就敢在外国元首面前撒野?”说到这儿,奥巴马声音突然拔高“你改我的政策、骂我的执政,我都能忍,但在国际场合给前总统扣‘叛国’帽子,这不是政治斗争,是毁美国的根!”视频最后,奥巴马说了句被全美国媒体狂转的话,大家都说是“大逆不道”“你总喊‘让美国再次伟大’,可伟大不是靠诋毁前总统、在外交场合发疯来的。你现在干的事,不是救美国,是把美国拖进你的私人战场—你根本不配当总统!”这话一出来,美国彻底乱了。民主党人集体转发视频,说他“守住了底线”;共和党激进派跳脚骂他“越界”,还逼着社交媒体删视频。其实这根本不是奥巴马和特朗普的私人恩怨。看看特朗普上台半年干的事:“大而美”法案在国会吵了24小时,靠副总统一票才勉强通过;绕开国会发行政令,把两党关系搞得比锅底还黑;现在又在外交场合撒泼,连盟友都看傻了眼。奥巴马的警告,更像对美国政治的“哀嚎”。两百多年来,卸任总统不跟现任死磕,不是懦弱,是知道国家经不起这么折腾。可特朗普偏要打破规矩,用最狠的词攻击对手,把外交场合当戏台。当“叛国”成了党争工具,当白宫成了骂街现场,那个曾经让世界羡慕的美国,正在一点点散架。现在回头看,奥巴马视频里最扎心的不是骂特朗普不配当总统,是他提华盛顿那句“我们可以反对,但不能毁灭”。可惜,特朗普好像从来没听懂过。
特朗普证实31岁的柯克已经中枪身亡… 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伟大,甚至可以说是

特朗普证实31岁的柯克已经中枪身亡… 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伟大,甚至可以说是

特朗普证实31岁的柯克已经中枪身亡…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伟大,甚至可以说是传奇的查理·柯克去世了。在美国,没有人比查理更懂、也更关心年轻人的心声。他深受所有人喜爱与敬仰,尤其是我。如今,他不再与我们同在。梅拉尼娅和我向他美丽的妻子埃丽卡以及全家致以最深切的慰问。查理,我们爱你!柯克遇刺发生于当地时间9月10日中午,地点在犹他谷大学奥勒姆校区。彼时,他正投身于一场名为“证明我错了”的巡回校园演讲活动。在活动期间,他与莘莘学子展开了一场畅所欲言、毫无拘束的开放式辩论。据现场视频显示,枪击发生之际,柯克身着白色圆领衫,端坐在户外讲台中央。猝然枪声响起,他颈部不幸中弹,现场刹那间混乱不堪,听众们慌不择路,四处逃散。警方后续推断,枪手可能从约180米外的建筑物屋顶远距离开枪,使用了半自动步枪,手法显示出预谋迹象。联邦调查局在案发后迅速介入,并于当日晚间宣布嫌疑人已被逮捕。查理·柯克虽年仅31岁,却已成为美国保守派青年运动中的标志性人物。他于2012年联合创立非营利组织“美国转折点”,致力于在高校中推广保守主义理念,如自由市场和小政府主张。通过社交媒体和播客,他以辩论式的风格吸引大量年轻保守派支持者,其组织在特朗普2024年竞选连任时发挥了重要的青年动员作用。他还被广泛视为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之一。这起事件迅速被定性为“政治暗杀”,犹他州州长斯潘塞·考克斯公开使用了这一表述。值得注意的是,案发前该校曾有学生联名反对柯克的演讲,反映出美国校园中意识形态对立之尖锐。而枪击发生后,社交媒体上同时出现了对柯克遇害的哀悼和某些群体幸灾乐祸的极端反应,进一步凸显出美国政治话语中难以弥合的分歧和日益升级的仇恨情绪。案发三小时后,特朗普于社交媒体接连发文,在表达深切悲痛与诚挚慰问之余,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降旗时间持续至9月14日傍晚,以寄哀思。前总统拜登也谴责了暴力行为,称“我们的国家容不下这种暴力”。两党政治人物虽一致谴责暴力,但未能掩盖美国政治环境中持续激化的对立现实。柯克身后留下妻子和两名年幼子女,这场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也成为美国政治暴力文化的一个新警示。柯克身为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公民持枪权——的公开拥护者,最终却死于枪支暴力。这强烈反差,深刻揭示出美国枪支问题与政治极化之间盘根错节的复杂关联。柯克遇刺不是孤立事件。近年来美国政治暴力事件频发,包括针对特朗普的未遂刺杀及其他政治人物的攻击,反映出公共讨论空间正被极端行为压缩。柯克之死或许将引发新一轮关于政治话语、枪支管控与社会对立的全国性讨论,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社会是否能够从这样的悲剧中汲取教训,避免暴力进一步成为政治表达的手段。柯克生前的活动虽充满争议,但他以言论和非暴力方式参与公共讨论的权利理应受到保护。这一事件提醒人们,政治意见的表达必须有底线,那就是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只有在这样的共识之上,民主社会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与稳定。查理·柯克的生命定格在31岁,而他代表的思潮和引发的讨论仍将在美国社会持续回荡。如何避免类似悲剧重演,将是对美国政治文化的一场严峻考验。素材来源:特朗普政治盟友演讲时遭枪击身亡2025-09-1108:58·中国网
特朗普下令,降半旗

特朗普下令,降半旗

特朗普在8月25日以涉嫌住房抵押贷款欺诈为由解雇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库克在8月28日对特朗普提起诉讼,称特朗普无权将她解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此前报道称,这是美联储100多年来首次出现总统将理事解职的情况,标志着...
重磅利好,川普又喊话了,大盘这几天一直在震荡洗盘,就是为了更好的突破38881、

重磅利好,川普又喊话了,大盘这几天一直在震荡洗盘,就是为了更好的突破38881、

重磅利好,川普又喊话了,大盘这几天一直在震荡洗盘,就是为了更好的突破38881、降息已经板上钉钉,只是多少基点的问题2、A股必定突破3888,目前是4000以上3、券商、大金融也调整到位,准备迎接上涨,每一轮牛市券商都不会缺席​​​
特朗普胜选的大功臣查理·柯克中枪死亡,在当地时间2025年9月10日中午,查理·

特朗普胜选的大功臣查理·柯克中枪死亡,在当地时间2025年9月10日中午,查理·

特朗普胜选的大功臣查理·柯克中枪死亡,在当地时间2025年9月10日中午,查理·柯克在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山谷大学参与其“美国复兴之旅”首站活动,当时他坐在“反驳我观点台”接受现场提问,枪手从200码外的某栋建筑物向其开枪,击中了他的颈部,虽紧急送医但还是抢救无效身亡,年仅31岁,相关事件正在奥勒姆警局、该校安保、联邦调查局及犹他州公共安全部门联合调查中。
特朗普有个好习惯:吃饭不看手机。有人曝光了特朗普的用餐照,场景好像是飞机机舱。特

特朗普有个好习惯:吃饭不看手机。有人曝光了特朗普的用餐照,场景好像是飞机机舱。特

特朗普有个好习惯:吃饭不看手机。有人曝光了特朗普的用餐照,场景好像是飞机机舱。特朗普这一餐吃的很简单,一份麦当劳:一枚汉堡、一包鸡米花。特朗普吃鸡米花没用牙签,直接上手了,应该是个挺大条的人。特朗普口味比较重,要了好几包调味料。特朗普身前不见手机的踪影,看来没有边饭吃刷新闻、刷视频的习惯,值得咱们普通人学习。
回应特朗普涉华言论,中方连说两个“坚决反对”

回应特朗普涉华言论,中方连说两个“坚决反对”

彭博社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亲口对欧洲官员表示,为迫使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谈判,他愿意对印度和中国大幅加征关税,但前提是欧盟也要这么做。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林剑图源:外交部网站 林剑表示,中方在...

重要数据出炉!特朗普再批鲍威尔

而就在同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又敦促美联储立即大幅降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再次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敦促立即大幅降息。特朗普写道,美国“没有通胀”,...
被特朗普“羞辱”后,李在明向中方表决心,谁破坏中韩关系就制裁。韩国总统李在明

被特朗普“羞辱”后,李在明向中方表决心,谁破坏中韩关系就制裁。韩国总统李在明

被特朗普“羞辱”后,李在明向中方表决心,谁破坏中韩关系就制裁。韩国总统李在明最近的一番强硬表态,不只是对几场街头抗议的简单回应,当他将首尔明洞等地针对中国游客的示威,直接定义为蓄意破坏双边关系的“捣乱行为”,甚至要求考虑制裁相关团体时,这更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韩国在复杂的内外压力下,正在重新校准自己的国家战略。这已经不是李在明第一次就这类事件发声了,早在八月中旬,大林洞出现类似集会时,他就发出过警告,认为这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可警告似乎没什么用,集会活动反而变本加厉。官员们用“言论自由”来解释为何难以限制,但李在明直接驳了回去,坚持认为这根本不是一回事,并指示下属认真研究如何监管这些扰乱公共秩序的活动。在他看来,当集会演变成针对特定外国群体或弱势群体的仇恨、歧视乃至暴力时,就早已越过了言论自由的红线,这不仅是国内的治安问题,更是在损害韩国作为民主国家的国际声誉。事实上,中国驻首尔大使馆早在七月份就表达了关切,不仅对部分势力捏造“中国干预选举”的说法提出谴责,也曾就反华集会可能出现的极端行为向韩方交涉,要求保护在韩中国公民的安全。说到底,经济账算得清清楚楚。李在明显然权衡过,维系好与中国的关系,对韩国民众的“饭碗”至关重要,比如在明洞商业区,中国游客的消费额长期占到四成以上,对于许多指望旅游旺季收入支撑全年的商家来说,这就是生命线。旅游业是韩国财政的重要支柱,这笔账不能不算。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远不止于游客和购物。两国甚至计划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想用韩国的电池技术加上中国的庞大市场,联手拿下全球七成电动车市场份额,在青岛的中韩产业园里,数百家韩资企业在那里进行研发生产,产品再销往韩国和世界各地。何况这种联系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日常,韩国人餐桌上做泡菜用的大白菜,很多来自中国,江原道的滑雪场,每年冬天都在翘首以盼中国游客的到来,反过来韩国的化妆品和零食,在中国电商平台上一天就能卖出几十万单。李在明想要保护的,正是这些实实在在惠及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成果。而地缘政治的天平,似乎也在微妙地摆动,就在李在明访美后不久,发生了一件让他感到“赤裸裸羞辱”的事。三百多名持有合法签证、在美国为韩资企业工作的韩国工人,竟然被美方以“涉嫌非法滞留”为由逮捕。韩国外交部去交涉,得到的回应却是冷冰冰的“按美国法律办”,最后韩国政府不得不在9月10日自掏腰包,包机把这些人接回国。这件事在韩国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开始质疑“美韩同盟”到底有多可靠,这也恰好呼应了李在明在竞选时就说过的话:韩国不能做任何国家的“附庸”,得有自己的独立盘算。相比于美国主要提供安全承诺,中国带来的却是实打实的订单、市场和就业机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最终还是要看能给民众带来什么好处。所以李在明现在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他不仅要制裁那些破坏中韩关系的人,更希望推动两国年轻人多交流,企业多做生意,在他看来,这些远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来得重要。这既是为了维护国内秩序和国家尊严,更是为了护住韩国民众的饭碗,在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为自己的国家争取最大的实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