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汽车业

又过一个周末,这个周末跟家人一起,同时又得兼顾体验一台明天要拍的新车,中间还和车

又过一个周末,这个周末跟家人一起,同时又得兼顾体验一台明天要拍的新车,中间还和车

又过一个周末,这个周末跟家人一起,同时又得兼顾体验一台明天要拍的新车,中间还和车企产品团队开了个线上会。这已经是我连续两个周末这样的安排了。汽车媒体现在都很卷,新车多,活动多,周末出差是常事,当然这个卷的上游,还是汽车厂商和汽车产业的卷。最近挺有感触的一件事:一家合资品牌的朋友,他们在推一款很重要的新车,企业和团队上上下下应该是拼了很久,我去他们活动那天,他们也是整个团队忙到很晚。临睡前我在微信里问候了一下,叫他早点休息,卷也有个度。对方回复:希望能卷出成果来。是的,大家都坚持卷,就是希望能够收获到成果。这“成果”是什么?表面是一款到几款车的热销,内里则是大家都想活下来,活着更好,不想被卷死。有人说,中国汽车行业,就要卷死一大片,卷剩几家才能“安宁”。我想说,这几年那些“能死的”和“该死的”品牌,都死得七七八八了吧,今天还能留在牌桌上的,有哪家是真“该死”的呢?就拿最近一年推出的各款新能源车型来讲,还有哪个产品是在坑人?哪家还在赚黑心暴利?如果有,他们确实该被卷死;但如果没有,大家都那么努力做好产品,各家背后都是成千上万的员工、庞大的供应链,不是优秀的民企就是庞大的国企央企,为什么要他们死?他们死对谁有好处?说到底,行业的卷,得有个尽头。卷到尸横遍野,那不叫尽头。我以为,从内卷到转向优质发展的拐点,是整个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果行业已经具备足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内卷下去。而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到达这个拐点。这个时候继续无尽头的内卷,只会让产业链受伤害,产品力被削弱(不要以为车越便宜就越好,各种隐性价值受损无可避免),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日益恶劣……最后就连好不容易得来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也会走下坡路。停止内卷,不是我能喊得动的。主管部门发话,加上车企联手(尽管可能只是表面动作),看起来都没法真正落地。也许真正的阻力,也是内卷的原动力,就是我自小就听长辈们说的那句话——中国人就爱窝里斗。
以前一直以为,欧洲人是靠自己努力,才过上那种神仙日子的,后来才发现,他们的高福利

以前一直以为,欧洲人是靠自己努力,才过上那种神仙日子的,后来才发现,他们的高福利

以前一直以为,欧洲人是靠自己努力,才过上那种神仙日子的,后来才发现,他们的高福利,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中国人掏钱“赞助”的。(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以前那些美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可真是赚得盆满钵满。就拿汽车行业来说吧,日本丰田一家公司,2025财年的净利润高达2377亿元人民币,这数字超过了咱中国18家上市车企,利润总和的近3倍。他们之所以这么能赚,除了那个“精益生产”模式,更重要的是早些年,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获取的丰厚利润。德国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Q2L,在中国市场一度卖到高价,其利润空间可想而知。这些外国车企靠着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从中国市场攫取了惊人利润。他们的生产成本相比利润来说,简直是太低了,丰田的营业利润率长期保持在10%左右,这远高于中国汽车行业,跌破4%“生死线”的利润率。换句话说,同样卖一辆车,人家丰田赚的比咱们中国车企多得多。那时候咱的中国企业,要想在国内市场生存下来真是太难了,不仅要面对外国品牌的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还要应对自家门口的价格战。前两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已经跌破4%,超过八成的经销商出现价格倒挂,四成以上亏损。咱们的企业不是不想卖高价,是实在卖不上去,老百姓认洋品牌。正因为有这么巨额的利润空间,这些跨国企业能够为其本国的员工,提供丰厚的福利待遇,这些企业赚了钱,回国交税,政府再用这些税收给民众发福利、建社会保障体系。德国工人一年能有一个多月的带薪休假,生孩子有补贴,看病基本不用花钱,退休了还能拿丰厚的养老金——这些福利,有一部分确实是从中国市场获得的利润支撑的。反观咱们中国过去的工人,福利待遇差距不是一星半点,长时间加班是常态,有些企业甚至连五险一金都交不齐。咱们的工人兄弟姐妹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产品,让外国企业赚了大钱,反过来供养了他们国家的高福利社会。这么说吧,我们中国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的高福利生活“做了贡献”,咱们既是他们产品的消费者,还是他们利润的创造者。但是形势比人强,随着近些年我国的飞速崛起,外国人躺着挣钱的好日子正在一点点消失。咱们的中国企业奋起直追,在不少领域已经实现了反超。您看看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2025年7月在欧洲市场的表现:新车注册量达到13,503辆,同比增长高达225%,市场份额升至1.2%,首次在单月维度超越了特斯拉。比亚迪从两年前刚进军欧洲乘用车市场时,仅有3家门店,发展到现在400家门店覆盖伦敦、巴黎、米兰等核心城市。比亚迪还在匈牙利建立了欧洲总部,在巴西和泰国等地建厂,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化闭环”。再看看华为,虽然其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有下滑,面临挑战,但它在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全面超越美国,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进步。现在中国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还在5G通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迎头赶上。截至2023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已突破4.2万公里,相当于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5G基站数量超过230万个,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现在不少西方人对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敌意,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分析得明白,中国的发展动摇了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而且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拒绝照搬西方模式。他们哪是真正关心什么人权民主,就是看不得咱们中国人过上好日子。美国自二战以来长期占据全球霸主地位,通过美元霸权、军事同盟网络和文化软实力,构建起全方位的国际影响力,面对中国这个体量相当、发展路径迥异的东方大国,美国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症状。不过咱现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在中东“石油人民币”结算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储备占比升至3.5%。虽然美国还会想方设法遏制中国发展,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是哪个国家能够阻挡的。所以美西方当初吹嘘的高福利,表面上看是文明的象征,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靠剥削发展中国家、靠全球不平等贸易堆砌出来的虚假繁荣。现在咱们中国发展起来了,不再甘心做价值链低端的打工者,要搞产业升级,要攀登科技高峰,要让中国人民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就触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奶酪。咱们的中国企业,正在全球市场上与老牌跨国公司正面竞争,而且越来越有优势,这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应该有更好的生活,应该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已经逐渐到来,让咱们拭目以待!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以前一直以为,欧洲人是靠自己努力,才过上那种神仙日子的,后来才发现,他们的高福利

以前一直以为,欧洲人是靠自己努力,才过上那种神仙日子的,后来才发现,他们的高福利

以前一直以为,欧洲人是靠自己努力,才过上那种神仙日子的,后来才发现,他们的高福利,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中国人掏钱“赞助”的。现在我们不想再当这个“冤大头”了,他们立马就慌了神,福利说崩就崩,原形毕露!像德国的奔驰宝马、法国的香奈儿爱马仕、意大利的奢侈品包包,还有那些动辄几百万的工业设备,中国市场可是他们的“提款机”。要知道,汽车业占了欧盟经济总量的7%,直接间接创造了1300万个岗位,中国市场一转向,欧洲的就业和税收立马就跟着吃紧。奢侈品行业更是把中国消费者当金主,现在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奢侈品销售额的五分之一,欧洲那些大牌像LVMH、开云集团,三分之一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可有意思的是,当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时,中方只是对欧洲白兰地出手反制,这些奢侈品股价就吓得大跌。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一边赚着中国人的钱,一边又不想让中国商品进欧洲市场,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碰到中国消费者开始理性消费,就玩不转了。还有德国机械设备以前也靠着中国市场活得滋润,虽然近年份额有所下降,但中国一直是重要买家,可现在德国经济连续两年衰退,2024年GDP又萎缩0.2%,偏偏福利支出却涨到了GDP的31.2%,高达1.3454万亿欧元,相当于三个联邦州的年度预算总和。更尴尬的是,德国医疗保险储备金只剩3.6亿欧元,连法定缓冲期都达不到,养老金更是要靠财政补贴三分之一才能维持,这种挣得少、花得多的日子,以前还能靠中国市场补窟窿,现在可没那么容易了。说到底,欧洲的高福利本来就建立在经济强势的基础上,可他们偏偏把中国市场当成了永久饭票,现在德国总理都承认经济能力撑不起社会保障体系了,23.2%的老龄化人口比例,意味着未来养老金和医疗费只会更吃紧,而中国消费者只是开始更理性地花钱,不再为溢价买单,欧洲的福利神话就露了原形。其实这事儿也简单,没有谁该当冤大头,中国市场曾经确实帮了欧洲不少忙,但经济合作讲究互利共赢,欧洲与其抱怨中国不再“赞助”,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升级产业,而不是躺在过去的优势上吃老本。中国企业在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恰恰说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未来的世界,靠的是真本事吃饭,而不是指望别人永远当提款机,欧洲要是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至于现在手忙脚乱了。
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6-2030年)》,明确2030年渗透

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6-2030年)》,明确2030年渗透

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6-2030年)》,明确2030年渗透率50%目标,并力推固态电池商业化。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400Wh/kg的固态电池,成本较液态电池降低30%,将率先搭载于蔚来ET9等旗舰车型。新能源汽车​​​

记者手记|美关税政策给土耳其汽车业带来多重风险

新华社伊斯坦布尔9月4日电“推升成本”“现金流承压”“出口疲软”…记者近期走访土耳其汽车产供链多环节,感受到该国汽车业因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业内人士警告,持续上升的供应链成本和通胀压力,将削弱土耳其...
机构评出滞涨的绩优潜力9月金股“滞涨+绩优+潜力”的9月金股,覆盖计算机、电子

机构评出滞涨的绩优潜力9月金股“滞涨+绩优+潜力”的9月金股,覆盖计算机、电子

机构评出滞涨的绩优潜力9月金股“滞涨+绩优+潜力”的9月金股,覆盖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传媒、电力设备、通信、汽车、医药生物等多行业。核心逻辑是:个股年内相对行业指数涨幅偏“滞涨”,但机构一致预期2025-2026年净利润保持较高增速,属于业绩基本面扎实、股价暂未充分反映成长预期**的标的,后续有望凭借业绩释放迎来“估值修复+行情补涨”,适合关注“业绩确定性+滞涨补涨”的投资机会。二、个股梳理1.拓尔思:计算机行业。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幅达165.33%,后续业绩弹性大。公司聚焦AI、大数据领域,受益于AI应用落地与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属于“困境反转+赛道景气”型标的。2.奥来德:电子行业。2024年净利润0.90亿元,机构预期2025年增103.12%、2026年增57.29%。作为OLED蒸镀材料核心企业,受益于面板行业复苏与国产替代,业绩高增长确定性强。3.恒玄科技:电子行业。2025年预期增88.09%、2026年增39.77%。智能音频SoC芯片龙头,产品覆盖TWS耳机、智能音箱等,随消费电子创新与国产化推进,出货量、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4.华大九天:计算机行业。2025年预期增82.78%、2026年增51.36%。国内EDA龙头,受益半导体国产替代与国内芯片设计业发展,行业壁垒高,成长空间广阔。5.宗申动力:机械设备行业。2025年预期增80.96%、2026年增23.05%。主营动力机械,布局新能源、通用航空等新领域,传统业务稳健,新业务(如新能源动力)打开成长弹性。6.昆仑万维:传媒行业。机构看好AI业务落地,预期2025年增75.94%、2026年增116.45%,属于AI赛道弹性标的。7.隆基绿能:电力设备行业。机构预期2025年增68.84%、2026年增228.04%。光伏龙头,受益能源转型与光伏装机需求,业绩有望“周期复苏+长期成长”。8.海光信息:电子行业。2025年预期增61.39%、2026年增45.46%。国内服务器CPU龙头,受益信创与AI算力需求,国产替代空间大,业绩随芯片出货量、市占率提升高增长。9.蓝特光学:电子行业。2025年预期增55.76%、2026年增34.30%。主营光学元件,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受益光学技术升级与国产替代,成长确定性强。10.中微公司:电子行业。2025年预期增44.87%、2026年增39.86%。半导体设备龙头,受益半导体国产替代与国内晶圆厂扩产,高端设备技术突破驱动业绩稳定增长。11.移远通信:通信行业。2025年预期增40.99%、2026年增27.68%。全球物联网模组龙头,受益物联网产业爆发,模组出货量、市占率持续提升,业绩稳健。12.东华测试:机械设备行业。2025年预期增40.00%、2026年增30.95%。主营测试仪器,应用于工业检测、国防等,受益高端制造检测需求与国产替代,业绩稳步增长。13.新泉股份:汽车行业。2025年预期增38.57%、2026年增26.46%。汽车内饰件龙头,受益汽车行业复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以及特斯拉、新势力等客户订单增长。14.华阳集团:汽车行业。2025年预期增35.54%、2026年增30.59%。主营汽车电子与精密部件,受益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产品配套主流车企,成长空间大。15.德赛西威:计算机行业。2025年预期增34.96%、2026年增26.40%。汽车电子龙头,聚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领先且客户覆盖国内外主流车企,受益汽车智能化浪潮,业绩稳健。16.捷捷微电:电子行业。2025年预期增34.40%、2026年增34.15%。功率半导体企业,受益新能源、工控领域功率器件需求增长与国产替代,业绩持续提升。17.徐工机械:机械设备行业。2025年预期增34.14%、2026年增25.69%。工程机械龙头,受益基建投资稳增长、设备更新需求与海外市场拓展,随行业周期复苏业绩增长。18.惠泰医疗: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预期增33.03%、2026年增30.39%。心血管介入器械企业,产品涵盖冠脉支架、电生理设备,受益国内心血管诊疗需求与国产替代,成长确定性强。19.伯特利:汽车行业。2025年预期增27.20%、2026年增28.95%。汽车制动系统、底盘部件龙头,受益汽车电动化与国产替代,配套新能源车企,业绩稳步增长。这些个股覆盖科技、制造、医药等多赛道,均具备“业绩未来增长明确+当前股价滞涨”的特点,适合关注业绩驱动的补涨或估值修复机会。本文涉及资讯、数据等内容来自网络公共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雷军晕了,小鹏懵了,李想惊了,就连马斯克也惊呆了!大家怎么也想不到,在汽车行业卷

雷军晕了,小鹏懵了,李想惊了,就连马斯克也惊呆了!大家怎么也想不到,在汽车行业卷

雷军晕了,小鹏懵了,李想惊了,就连马斯克也惊呆了!大家怎么也想不到,在汽车行业卷的热火朝天之时!一夜之间,10级汽车市场有大招放出,新车如下饺子般上市,不但价格便宜,配置一点也不输20万级汽车,刷新了消息者的想象!比如在成都车展上展出的纯电紧凑型SUV零跑B10。它不但有20级汽车才配置的L2级智级驾驶系统,还配激光雷达、微波、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点到点智驾系统不受高清地图限制,有网无网都能巡航。零跑B10搭载56.1度或67.4度碳酸铁理安全电池,CLTC续航可达510km或600km,支持800V高压平台快充,电量从30%~80%充电只需19分钟,满足用户日常通勤需求,可以做到一周一充的需求。零跑B10动力也很强,搭载了132Kw或164km两乐驱动发动机,动力强动,零百加速只零6.8秒!真心不像10万的新能源汽车,性价比太高了!比起低油耗+绿牌的比亚迪秦PLUSDM-i,动力+长纯电续航的吉利帝豪LHi·P,运动轿跑长安UNI-V,合资品牌大众朗逸新锐,纯电代步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价格差一两万,配置和性能差几个代次,零跑B10太有性价比了?#2025成都国际车展#
汽车行业变革,问界M9引领豪华车新航向当下,汽车行业正历经从传统燃油向智电的深

汽车行业变革,问界M9引领豪华车新航向当下,汽车行业正历经从传统燃油向智电的深

汽车行业变革,问界M9引领豪华车新航向当下,汽车行业正历经从传统燃油向智电的深刻变革。在2024成都车展上,问界M9的亮相尤为夺目。以往,豪华车市场长期被传统燃油豪门把控,消费者选择有限。问界M9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它融合华为全栈技术,凭借领先一代的鸿蒙座舱,让操作更流畅便捷;搭载的华为ADS3.3辅助系统驾驶,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颠覆了传统驾驶体验。在这一轮智电变革浪潮中,问界M9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推动更多车企投身于新能源豪华车的研发。随着科技持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像问界M9这样的车型涌现,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出行选择,重塑整个汽车市场格局。问界M9
福特CEO谈论美国汽车业的未来:“别去想华为和TikTok了,中国汽车才是关乎存

福特CEO谈论美国汽车业的未来:“别去想华为和TikTok了,中国汽车才是关乎存

福特CEO谈论美国汽车业的未来:“别去想华为和TikTok了,中国汽车才是关乎存亡的问题。10年前他们赌电气化,现在他们制造了世界上70%的电动汽车,我们作为一个汽车制造企业,在盈利方面正面临终极生存能力的测试,如果我们...
8月29日晚,比亚迪发布2025半年报:营收3713亿元、净利155亿元,均两位

8月29日晚,比亚迪发布2025半年报:营收3713亿元、净利155亿元,均两位

8月29日晚,比亚迪发布2025半年报:营收3713亿元、净利155亿元,均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309亿元,同比增53%,再居A股第一。现金储备1561亿元,纳税271亿元,盈利稳健。前七月全球销量249万辆,其中海外超55万辆、同比翻番,已入112国,多地新能源销量第一。技术端累计投入超2100亿元,专利包揽新能源、混动、纯电三项全球第一,并首推车规级“天神之眼”智驾、兆瓦闪充、灵鸢无人机等成果。在全球车企利润普降背景下,比亚迪凭技术、产品与全球化布局持续领跑。【来自懂车帝车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