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欧盟

欧盟做出了正确选择。当地时间9月2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从自

欧盟做出了正确选择。当地时间9月2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从自

欧盟做出了正确选择。当地时间9月2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会根据美国领导人特朗普的提议自动对印度和中国征收100%的关税。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去年高达5560亿欧元,印度是欧盟的第九大贸易伙伴,双方去年的贸易额为1350亿欧元。欧盟现在深陷俄乌冲突中,每年需要拿出数百亿欧元资金支持乌克兰,而欧盟在与美国的关税战中败下阵来,欧盟已经没有资本再与中印两国展开贸易战。对于欧盟来说,实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避免成为美国的附庸才是唯一出路。
就在刚刚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就“第三次世界大战”发表了一份声明9月21日,欧盟主

就在刚刚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就“第三次世界大战”发表了一份声明9月21日,欧盟主

就在刚刚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就“第三次世界大战”发表了一份声明9月21日,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接受比利时《Soir》报纸采访时说:“欧盟并没有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非常危险的时代,我正在尽一切可能维护欧洲的和平与自由。”评几句:现在欧盟最想跟俄罗斯发生冲突的应该就是这个冯德莱恩了,她最近的举动可谓是无底线,先是向俄罗斯发出警告,欧洲国家将对俄罗斯的118支“影子舰队”进行制裁,目前已经确定560艘船只信息。随后又说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第三国家进行经济制裁,除了印度还有中国,最后,她竟公开计划用欧洲扣押俄罗斯的资产对乌克兰进行战争赔偿,这不就是用俄罗斯的钱打俄罗斯么,每一个制裁都在触碰俄罗斯的“神经”,要说她一直在维护欧洲和平,确实有点过头了。冯德莱恩表面是欧盟主席,但大家都知道,他就是美国的“傀儡”,只要特朗普提出什么建议,她第一个带头同意,如果有不同意的,她就带头抨击和制裁,这几年如果没有冯德莱恩,或许欧盟的日子还能好过点,但自从有了他,欧盟都快成美国的“钱袋子”,想什么时候拿钱,就随便编个理由拿,毕竟看钱袋子的人是“美国人”。
泽连斯基终于后悔了!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很少看到泽连斯基外出演讲,访问,都是躲在家

泽连斯基终于后悔了!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很少看到泽连斯基外出演讲,访问,都是躲在家

泽连斯基终于后悔了!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很少看到泽连斯基外出演讲,访问,都是躲在家里不出来,现在又开始呼吁各国尽快给他援助,不要考虑自己,更多的要为乌克兰考虑?说起泽连斯基这几年在乌克兰战争中的表现,总让人觉得有点讽刺。本来是个喜剧演员,靠着电视剧《人民公仆》火起来的那种,演总统演得风生水起,结果真当上总统了,面对俄罗斯的进攻,却把国家拖进泥潭。现在呢,2025年9月了,战争打得没完没了,乌克兰经济崩盘,士兵伤亡惨重,他自己也开始低调起来。以前到处飞,欧洲美国跑个不停,演讲访问天天上新闻,现在呢?基本窝在基辅总统府里,偶尔视频讲话,公开露面少得可怜。结果呢,又开始到处喊话要援助,说各国别管自己家的事,先帮乌克兰渡过难关。这话听着多别扭啊,援助都砸了几百亿了,还不够?过去两年,泽连斯基是真活跃,2022年刚开战那会儿,他每天发视频,跑到前线慰问,国际峰会一个不落。欧洲议会演讲,美国国会游说,搞得像个外交明星。可现在,到了2025年9月21日这个节点,他的日程表明显缩水了。从总统官网看,最近的讲话是9月19日,谈俄罗斯军队损失大,乌克兰的换汇基金增加了点。9月14日也有个讲话,但具体内容没多少新意,就是老一套鼓劲。9月17日开了个新闻发布会,聊了聊战局,但也没出门。再往前推,9月5日跟欧盟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开了个会,但那也是远程或基辅本地。整个9月上旬到中旬,就这么点动静。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他至少跑了三次欧洲首都,现在呢?基本没影儿。为什么突然低调了?说白了,安全问题呗。俄罗斯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越来越频繁,基辅上空防空警报拉得老响。4月份他去南非访问,还得因为基辅遭袭提前砍了行程赶回去。这种事儿多了,谁还敢随便出门?安保团队估计天天头疼,出行得层层审批,车辆队拉长队,警卫围得水泄不通。结果呢,他就把精力全搁在府里了,通过视频会议连线盟友,省事儿又安全。9月20日,他在Instagram上发帖,呼吁自由世界帮乌克兰挡住俄罗斯的进攻。这不就是躲在家里喊话吗?以前的国际访问,动不动就飞华盛顿、布鲁塞尔,现在换成屏幕前敲键盘。想想他上台那会儿,2019年大选73%得票,承诺反腐、结束顿巴斯冲突,结果呢?2022年俄罗斯进来,他不但没停战,还撕了明斯克协议,赌美国欧洲会无限援助。结果打了三年多,乌克兰丢了20%土地,死了几十万士兵,GDP缩水三成。欧洲国家开始算账,美国国会也吵着要停款。现在特朗普上台了,态度暧昧,9月7日ABC的节目里,泽连斯基还得亲自上阵解释。他知道,援助不是天上掉的,得求人。9月16日,俄罗斯轰炸南部,他马上呼吁欧洲建统一防空系统,说别管钱的事儿,先保乌克兰。这话听着像在道德绑架,欧洲自己经济也不景气,德国法国都得顾家底儿。总的来说,泽连斯基这波操作,低调躲家是保命,呼吁援助是求生。可战争根子在决策失误,听谗言赌太大,现在求人帮忙,还说“别考虑自己”。各国自家难,欧洲能源危机,美国通胀高,凭啥无限掏?乌克兰得自省,泽连斯基也得想想,怎么收场。否则,这仗打到2026年,怕是更惨。话说回来,国际援助本该有条件,别成无底洞。泽连斯基的转变,大家都看在眼里,是时候面对现实了。

欧盟计划用俄被冻结资产为乌克兰提供贷款

据德新社9月20日报道,欧盟国家对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为乌克兰提供贷款担保持开放态度。欧盟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瓦尔季斯·...德国政府等对此想法持怀疑态度,理由是担心其他国家可能会撤回其在欧洲投资的国家基金。
中国的“第一仗”,可能要在黄岩岛打响了!很多人还以为,我们对菲律宾,还会继续“忍

中国的“第一仗”,可能要在黄岩岛打响了!很多人还以为,我们对菲律宾,还会继续“忍

中国的“第一仗”,可能要在黄岩岛打响了!很多人还以为,我们对菲律宾,还会继续“忍耐”。错了!真相是,当菲律宾在前天,已经愚蠢到用“主动冲撞”我方海警船的方式,来进行“战争试探”时,和平的选项,其实就已经被他们亲手关闭了!南中国海争端由来已久,黄岩岛作为这片海域的重要岛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明清时期,中国渔民就在这里捕鱼作业,并通过连续管辖确立主权。2012年,中菲围绕黄岩岛发生对峙,中国通过外交和执法手段维护权益,此后海警船队常态化巡航,确保海域秩序稳定。菲律宾则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张专属经济区权利,多次派遣船只进入相关水域,试图改变现状。过去几年,类似摩擦时有发生,中国海警多采用警告和驱离方式处理,避免事态扩大。2023年,中国船只曾用水炮驱散非法靠近的菲律宾补给船,导致其设备受损但未伤及人员。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美国等国偶尔通过航行自由行动介入,但未改变基本格局。黄岩岛渔业资源丰富,吸引周边国家渔民,但菲律宾的反复挑衅让和平对话空间日益缩小。2024年以来,菲律宾船只活动频率增加,中国加强巡逻力度,以防非法入侵加剧冲突。9月16日清晨,黄岩岛附近海域,中国海警船执行例行任务时,发现十余艘菲律宾公务船接近。其中一艘菲律宾渔业局船只加速前进,无视中方警告,通过危险机动方式直接冲向中国海警船,导致两船发生碰撞。中国海警船体出现刮痕,但整体结构完整。碰撞后,中国海警立即采取措施,使用高压水炮对菲律宾船只进行管控。水炮喷射持续时间不长,精准针对船体部位,避免人员直接伤害。菲律宾船桥楼玻璃破裂,部分电器设备故障,一名船员手臂受伤。整个过程,中国海警保持克制,没有使用火力,仅通过无线电反复强调离开要求。菲律宾船队试图继续推进,但在中国海警的阻拦下被迫后撤。这次事件并非首次,类似2024年6月在仁爱礁的摩擦中,中国海警也曾登船检查非法补给活动。菲律宾的举动被视为对中方耐心的试探,直接挑战海域现状。中国外交部随后表示,此类行为违反国际法,呼吁菲律宾停止挑衅。事件曝光后,双方媒体发布视频,中国展示菲律宾船的冲撞轨迹,菲律宾则突出水炮的破坏效果。菲律宾船只在碰撞中受损较重,需要返回基地维修,维修费用预计不菲。事件发生后,菲律宾政府向国际社会投诉,指责中国过度使用力量,但多家媒体报道显示,菲律宾船先发起危险接近。中国外交部回应,强调维护主权行动合法,并敦促菲律宾遵守双边协议。国际反应温和,美国发表声明表达关切,但未派出军舰支持,仅通过无人机进行短暂监视。欧盟和日本等国也表示担忧,却没有具体干预措施。中国海警船队加大巡逻密度,直升机参与空中监测,确保黄岩岛周边安全。菲律宾船队活动随之减少,那艘涉事船只停靠港口,面对内部审查和舆论压力。整体来看,这次摩擦未升级为更大规模对抗,中国继续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菲律宾的反复行为让信任基础削弱。历史教训显示,类似印度和越南边境事件中,挑衅方往往付出代价。菲律宾若继续得寸进尺,可能面临更严峻后果,而中国万吨级海警船的装备优势,确保了海疆稳固。黄岩岛事件凸显南中国海问题的复杂性,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发展,但面对外部干扰,必须坚定捍卫权益。菲律宾的举动不仅影响双边关系,还可能波及区域稳定。回顾过去,中国海警的克制赢得国际认可,而菲律宾的鲁莽操作屡次自食苦果。未来,中菲需回归对话轨道,避免小摩擦酿成大祸。中国万吨舰船配备先进舰炮和直升机,不是为挑事,而是为守护家园。
波兰糊涂关闭中欧班列,谁受益?1关闭,如果引导中国中断中俄贸易,乌克兰,欧

波兰糊涂关闭中欧班列,谁受益?1关闭,如果引导中国中断中俄贸易,乌克兰,欧

波兰糊涂关闭中欧班列,谁受益?1关闭,如果引导中国中断中俄贸易,乌克兰,欧盟,美国受益。2关闭,如果中国硬刚波兰下水,美国受益,俄罗斯受益。3关闭,如果中国硬刚美国,俄罗斯受益。小结:。综合以上,美国俄罗斯受益概率大。因此,考验🇨🇳战略定性。
特朗普不允许英伟达卖给中国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却允许向阿联酋每年出售50万枚,

特朗普不允许英伟达卖给中国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却允许向阿联酋每年出售50万枚,

特朗普不允许英伟达卖给中国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却允许向阿联酋每年出售50万枚,德国媒体非常嫉妒,说特朗普的决定将使这个富裕的海湾国家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之际,美国一纸政策悄然搅动风云: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对某些国家敞开大门,却对另一些严加封锁。这背后,是战略博弈还是利益交换?人工智能芯片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美国长期以来通过出口管制,限制先进半导体流向特定地区,以巩固自身科技霸权。从2022年起,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实施严格禁令,禁止英伟达等企业向中国提供高性能图形处理器,如A100和H100系列。这些芯片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美国声称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避免技术外泄用于军事目的。英伟达作为全球芯片巨头,其产品供应直接左右各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国面对这种技术封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大本土研发投入,推动华为海思等企业加速突破,形成独立供应链体系。同时,阿联酋作为中东石油富国,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美国保持战略合作,多次表达获取先进芯片的意愿。欧洲国家如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依赖美国技术,但近年来感受到政策倾斜的冲击。媒体报道显示,德国对美国优先中东盟友的做法表达不满,认为这加剧了欧洲在全球竞争中的边缘化。特朗普上任后,继续强化对中国的芯片禁令。2025年1月就职后,他签署行政命令,维持对中国先进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限制。英伟达的销售渠道因此受阻,只能转向其他市场。与此同时,特朗普调整了对中东的政策。2025年5月,他访问阿联酋期间,与当地领导人商谈人工智能合作。初步协议显示,美国同意英伟达从2025年起,向阿联酋每年供应50万枚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包括H100等型号,用于云计算和智能城市项目。其中,约10万枚分配给阿联酋科技公司G42,该公司由主权财富基金支持,与美国企业有合作。这一决定引发国际关注。纽约时报报道称,此协议与特朗普家族的加密货币业务有关联,阿联酋投资方提供资金支持。路透社指出,协议至少持续到2027年,可能延长至2030年。这让阿联酋在人工智能领域快速崛起,利用石油财富建设数据中心,吸引全球人才,从能源出口国转向创新中心。德国媒体对此反应强烈。一些报道表达嫉妒情绪,指出特朗普的决定将使阿联酋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富裕的海湾国家凭借地理优势和资金实力,逐步形成第三极,与中美并立。而德国和欧洲被排除在外,美国不再优先考虑欧盟的科技需求,导致欧洲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美国政府内部对此有分歧。一些官员和国会议员担忧,阿联酋可能通过间接渠道将芯片转移到中国,削弱出口管制的效果。商务部因此加强监控,要求销售合同加入最终用户审核条款,确保技术不外泄。特朗普的做法体现了其交易风格,向盟友提供优惠,同时观察中国反应。这种策略在过去关税谈判中常见。德国媒体的评论放大欧洲焦虑,强调全球人工智能格局将形成中美海湾三足鼎立,欧洲缺席。总体而言,特朗普的芯片政策短期内加剧竞争,但长远看,中国通过自力更生,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提醒我们,科技发展应服务于和平与进步,而非地缘对抗。
中欧班列没有恢复为什么欧州不急?这是一个大家忽略的问题有人认为是老美的威

中欧班列没有恢复为什么欧州不急?这是一个大家忽略的问题有人认为是老美的威

中欧班列没有恢复为什么欧州不急?这是一个大家忽略的问题有人认为是老美的威胁老美要拉欧洲对抗俄罗斯以达到俄乌谈判的目的同时卡住中国的货物以达到和中国贸易谈判的目的欧洲为什么要听老美的这点不要多解释所以欧盟支持波兰关闭中欧班列另外一个就是中欧贸易本来就存在较大的顺差这对欧盟来说确实也是个问题老美就是因为和我们存在较大的贸易差而老是进行谈判(图片由豆包生成)
日子不过了?波兰卡住300列中欧班列,法国都已经闹的全国大罢工了,欧盟还在搞老

日子不过了?波兰卡住300列中欧班列,法国都已经闹的全国大罢工了,欧盟还在搞老

日子不过了?波兰卡住300列中欧班列,法国都已经闹的全国大罢工了,欧盟还在搞老一套,以为这样就能拿捏中国?他们早就自顾不暇,怎么还敢打别人的主意?数十万人来到街头抗议的原因,无非就是不满社会公共福利的减少,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就是因为经济下行收入减少,对现状不满,所以才会来到街头抗议。在这种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破坏经济的稳定性,波兰却自断双腿主动切割,放着几乎是白拿的钱不要,反倒往外推!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无益,甚至会直接影响民众的消费和生活水平。所以波兰这种操作无异于自残,长此以往,受到更大负面影响的只会是他们自己。放着互惠互利和平友好的生意不做,非要采取危险行动,只会是自作自受!反正我们确实是不着急,你卡住铁路线,我们反手就开中欧快船,用什么运不是运,只要最后能到目的地,过程就都是一样的。而且最打脸的是:塞尔维亚的钢厂、匈牙利的电池厂、希腊的港口,哪个不是靠着中国投资养活当地工人?某些国家现在还念“去风险化”的经,不如先想想怎么解决超市里“去商品化”的危机!他们最近来这么一出,只能暴露出短视与自大,除了帮我们测试了面向全球物流封锁的抗压能力,难道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吗?(每天更新您关心的事,欢迎点赞关注,转发给朋友一起探讨!)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特朗普不允许英伟达卖给中国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却允许向阿联酋每年出售50万枚,

特朗普不允许英伟达卖给中国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却允许向阿联酋每年出售50万枚,

特朗普不允许英伟达卖给中国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却允许向阿联酋每年出售50万枚,德国媒体非常嫉妒,说特朗普的决定将使这个富裕的海湾国家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之际,美国一纸政策悄然搅动风云: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对某些国家敞开大门,却对另一些严加封锁。这背后,是战略博弈还是利益交换?人工智能芯片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美国长期以来通过出口管制,限制先进半导体流向特定地区,以巩固自身科技霸权。从2022年起,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实施严格禁令,禁止英伟达等企业向中国提供高性能图形处理器,如A100和H100系列。这些芯片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美国声称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避免技术外泄用于军事目的。英伟达作为全球芯片巨头,其产品供应直接左右各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国面对这种技术封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大本土研发投入,推动华为海思等企业加速突破,形成独立供应链体系。同时,阿联酋作为中东石油富国,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美国保持战略合作,多次表达获取先进芯片的意愿。欧洲国家如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依赖美国技术,但近年来感受到政策倾斜的冲击。媒体报道显示,德国对美国优先中东盟友的做法表达不满,认为这加剧了欧洲在全球竞争中的边缘化。特朗普上任后,继续强化对中国的芯片禁令。2025年1月就职后,他签署行政命令,维持对中国先进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限制。英伟达的销售渠道因此受阻,只能转向其他市场。与此同时,特朗普调整了对中东的政策。2025年5月,他访问阿联酋期间,与当地领导人商谈人工智能合作。初步协议显示,美国同意英伟达从2025年起,向阿联酋每年供应50万枚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包括H100等型号,用于云计算和智能城市项目。其中,约10万枚分配给阿联酋科技公司G42,该公司由主权财富基金支持,与美国企业有合作。这一决定引发国际关注。纽约时报报道称,此协议与特朗普家族的加密货币业务有关联,阿联酋投资方提供资金支持。路透社指出,协议至少持续到2027年,可能延长至2030年。这让阿联酋在人工智能领域快速崛起,利用石油财富建设数据中心,吸引全球人才,从能源出口国转向创新中心。德国媒体对此反应强烈。一些报道表达嫉妒情绪,指出特朗普的决定将使阿联酋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富裕的海湾国家凭借地理优势和资金实力,逐步形成第三极,与中美并立。而德国和欧洲被排除在外,美国不再优先考虑欧盟的科技需求,导致欧洲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美国政府内部对此有分歧。一些官员和国会议员担忧,阿联酋可能通过间接渠道将芯片转移到中国,削弱出口管制的效果。商务部因此加强监控,要求销售合同加入最终用户审核条款,确保技术不外泄。特朗普的做法体现了其交易风格,向盟友提供优惠,同时观察中国反应。这种策略在过去关税谈判中常见。德国媒体的评论放大欧洲焦虑,强调全球人工智能格局将形成中美海湾三足鼎立,欧洲缺席。总体而言,特朗普的芯片政策短期内加剧竞争,但长远看,中国通过自力更生,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提醒我们,科技发展应服务于和平与进步,而非地缘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