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窠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梦中。

赏析:
这句写生命的“来”。就像鸟儿飞过天空不留痕迹,人从何处诞生?说不清、道不明。我们呱呱坠地时,没有带着前世的“说明书”,也找不到生命起源的“路标”。鸟窠禅师用“无迹无踪”告诉我们:不必纠结“我从哪里来”,因为生命本就是一场偶然的相遇,如同晨露凝结、流云聚散,自然发生,无需强求答案。这一句先打破世人对“起源”的执着,让人放下“寻根究底”的执念。
第二句:去与来时事一同赏析:
这句写生命的“去”。人离开世界时,同样无声无息,就像风散云消。而“去与来时”的本质其实一样——无论生前是富贵还是贫穷,荣耀还是失意,死后都归于尘土。就像花开花落,开时绚烂,落时寂静,但两者都是花的命运。禅师想告诉我们:别把“来”和“去”看得太不一样,也别把世间的“事”分得太清楚。得失、成败、聚散,在“空”的层面上并无差别,不过是生命这场戏的不同片段而已。

赏析:
“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世人总爱追问:“活着有什么意义?”“怎样才算成功?”但禅师用“何须”二字反问:何必穷追猛打地追问这些呢?就像一场雨落进池塘,涟漪再美也是暂时的,纠结涟漪的形状有什么用?生活中的琐事如同烟尘,越追越乱。与其耗费心力计较“赚了还是亏了”“别人怎么看我”,不如停下脚步,看看自己的心——执念越少,活得越轻松。这一句是“放下”的提醒,让我们别在虚幻的表象里打转。
第四句:只此浮生是梦中赏析: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谜底”:人生就像一场梦啊!你看,梦里的喜怒哀乐多么真实,但醒来后不过是一场空。我们在现实中为名利奔波、为情感烦恼,就像梦中人被剧情牵着走,却忘了自己只是“做梦者”。鸟窠禅师用“梦”作比喻,不是说人生毫无意义,而是想让我们换个视角看问题:既然是梦,就不必太较真。得意时想想“这只是梦的片段”,失意时告诉自己“梦总会醒”。看透这一点,就能在“梦中”活得清醒、自在。

四句诗像一面镜子,照出人生的本质:来无影去无踪,成败皆空幻,不必执念太深,不如看淡些。鸟窠禅师用最直白的话,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生活的“苦”,往往源于把“梦”当“真”。若能像观梦一样看待人生,不困于得失,不迷于表象,就能在虚幻中找到内心的安稳。这不是消极,而是一种“清醒的温柔”——允许自己做梦,也懂得从梦中“抽身”,如此,便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