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何明朝会成为面积最小的大一统王朝?

主要归结于三点!在明朝的整个战略选择上: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几乎所有大明皇帝都是注重中原地区发展,几乎放弃西域、漠北等偏远地

主要归结于三点!

在明朝的整个战略选择上: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几乎所有大明皇帝都是注重中原地区发展,几乎放弃西域、漠北等偏远地区。

在明朝的外部制约:蒙古、安南等势力仍然有元朝遗留的的反抗旧部势力,限制了扩张。

在明朝的经济文化:农业经济和中原正统观念双重影响下,整个明朝时期更关注核心区域。

大明王朝的版图实际上在洪武、永乐时期就完成了最大化,一直覆盖华北、华南、东北部分地区、西南的云南和贵州,以及西北的部分地区,之后的明朝基本上没有向外扩展的打算。

《明史·地理志》记载,明朝全盛时期的疆域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完全不能和元朝的1200万平方公里相比,甚至不能和后来的清朝相比,主要原因是明朝属于汉人政权,在对于外族的掌控能力明显不足。

明朝的疆域以中原为核心,西不至西域,北不控漠北,南未及安南,呈现出较为集中的特征,也被人诟病是最小面积的大一统王朝。

建国初期的战略收缩

由于早期的元朝疆域辽阔,但对边疆的控制多依赖松散的羁縻政策,实际统治力有限。所以明朝建立时,朱元璋其实是选择巩固中原,收缩边疆,几乎放弃对偏远地区的直接管理。

放弃西域:元朝曾设立西域都护府,控制今新疆地区,在明初西域由于偏远,无暇顾及加上元朝旧势力所以无法掌控。而且朱元璋自己也认为西域地远难控,成本高昂,放弃直接管辖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在哈密等地设卫所,通过册封和贸易维持关系。

《明实录》记载,洪武年间,西域诸国多遣使朝贡,1388年朱元璋册封哈密卫王,但未派兵驻守。

在漠北方面:漠北是元朝蒙古部落的发源地,环顾整个明朝存在的时期,只有在永乐帝时期有比较强硬的态度。迁都北京后的朱棣曾经五次亲征漠北,虽然靠着大明初期的强势军力击败北元残余势力,设立奴儿干都司。但是漠北属于那种地广人稀,整体气候恶劣,这种情况下对于明朝财政的消耗成本极高。朱棣去世后,大明朝也逐渐放弃漠北,只是保留宣府、大同等边境防线。

加上明朝周边长期保持强敌环伺,外部压力的情况,很大程度限制了向外扩张的能力。

北方蒙古的威胁:明朝建立后,北元退居漠北,但蒙古部落实力不弱,旧部始终威胁北方。永乐帝在位的时候虽然多次北征,但本质上未能彻底消灭蒙古势力。宣德以后,蒙古部落恢复实力,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成为明朝重大挫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彻底使明朝走向了下坡路,从那以后,大明朝在北方采取守势,修筑长城,加强九边防御,放弃向漠北扩张,害怕再次失败变成第二个北宋。

西南与安南的失控: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将云南纳入版图,设立云南布政司,永乐帝出兵安南,设立交阯布政司。由于安南统治成本非常高,地理位子偏远,当地原住民反抗不断。1427年,黎利领导的起义迫使明朝撤军,安南脱离控制。

《明史·安南传》记载:“交阯叛乱,兵连祸结,得不偿失。”西南的云南、贵州虽属明朝,但多采用土司制度,中央控制力有限。

明朝的经济和文化特性,基本上就决定了它对于疆域的有限性。

和唐朝作比较,一个是开放包容,和元朝作比较,元朝的游牧扩张不同。

明朝相对元朝和历史上其他朝代来说,本质上更注重农业经济发展和中原汉族文化的维护。

农业经济为核心的政策:明朝主要依靠农业为基础,财政发面依靠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税收,这种强倾向的做法,也间接的导致了在明朝末年小冰河时期的时候出现了大规模的饥荒和百姓起义。

《明史·食货志》记载,江南地区的赋税占全国的40%以上。反过来看边缘地区的经济贡献微乎其微,但是维持边疆驻军反而成为财政负担。对于这种亏本买卖,明朝当然更愿意将资源倾注在富庶的地区,导致对边疆更没兴趣

明朝深受“中原正统”观念影响,强调汉族文化的核心地位,对边疆民族多持谨慎态度,主要是吸取历史教训,五胡乱华对汉人民族的影响极其巨大。

明廷在边疆常通过册封土司或设置地方政权并不直接纳入疆域,属于附庸态度,你可以叫我老大,我收你不管你。

所以明朝的治国之本,就缺少民族融合,拓展疆域的想法,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兴趣扩大疆域。

评论列表

Dong
Dong 9
2025-04-27 10:04
说白了,就是不思进取,安图享乐![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