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可以读一辈子的一本书

如果让你选出一本值得自己读一辈子的书,你会选哪一本?我问过几个朋友,他们有的说《红楼梦》,一年读一遍,有的说《易经》,任

如果让你选出一本值得自己读一辈子的书,你会选哪一本?我问过几个朋友,他们有的说《红楼梦》,一年读一遍,有的说《易经》,任何年纪都值得读,有的说《论语》,什么时候读都不晚……

我也有很多答案,可是仔细想一想,我还是选择《了凡四训》。因为在我看来,这本书书不是用来「读完」的,而是用来「活出来」的。它不讲高深的理论,也不谈玄妙的哲学,只讲一件事:人如何靠自己的双手改写命运的。

这本《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本名袁黄,生于明朝。他的人生原本被一位算命的孔先生「剧透」得明明白白:什么时候中科举、当县令、活到多少岁、有没有儿子等。

后来袁了凡的人生轨迹也真像那位孔先生说的八九不离十,于是他就深信不疑。直到遇到云谷禅师,才被禅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从此,袁了凡开始行善积德、修身改过,最终打破了算定的命运——不仅活到七十四岁,还中了进士,生了儿子。

这本书记录了他一生的体悟,分为四部分:立命之学讲的是人如何掌握命运主动权;改过之法教人如何修正自身缺陷;积善之方列举十种实实在在的善行;谦德之效强调谦卑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全书不过一万多字,却像一把钥匙,轻轻一转,便能打开困住无数人的「宿命论」枷锁。

最让我触动的是书中一个细节,是书中讲到一个叫赵概的北宋名臣,用黄豆和黑豆来记录自己做善事坏事的故事。

他每天在案头放两个罐子:一个装黑豆,记录恶念恶行;一个装黄豆,记录善念善行。这种笨拙到近乎天真的方法,恰恰说到了改变命运的核心——不是求神拜佛,而是时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

我们很多人都擅长给自己找借口。工作不顺就怪大环境,家庭不和就怪原生家庭,运气不好就怪水逆。可《了凡四训》就直接说出了问题所在:「过由心造,亦由心改。」

如果有一个人总是在你面前抱怨自己做了好事却无好报,你怎么回答他?你如果这样问:「你行善时是否带着功利心?是否在众人面前炫耀?」他就可能顿时哑口无言了。

这不是道德说教,而是我们平时标榜的「努力」、「善良」,却经常掺杂着虚荣、算计与不甘。这本书逼着你直面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像用砂纸打磨生锈的刀刃,过程痛苦,结果却让生命重新锋利。

你可能觉得「改变命运」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了凡四训》讲的却是小事。书中列出的十种善行,全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事:敬重尊长、爱惜物命、与人为善、舍财作福……甚至「成人之美」也算一善。

记得去年有一位朋友曾抱怨生活过得没意思,我就建议他每天做一件小善事,比如给外卖小哥递瓶水、给陌生作者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帮别人按个电梯……

几个月之后再见到他,脸上没有以前那种凶相了,多了几分和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如今人人都在谈「逆天改命」,但多数人要么沉迷成功学打鸡血,要么躺平抱怨阶层固化。《了凡四训》却提出一种从容的活法: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书中有句话:「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年轻时觉得这话太「佛系」,现在才懂其中深意——人生不是投机巧赌,而是种瓜得瓜的长期耕耘。

还有最接地气「谦德之效」。袁了凡说,人若想留住福气,就得像口袋扎紧口子。而「谦」就是那根绳子。书中就有几个考生赶考的例子,看上去谦卑的人有很大可能上榜。

因为恭敬顺从、小心谦虚、满怀敬畏之心,在受到屈辱而不报复、听到诽谤而不予辩解的人,即便是天地鬼神,也将会护佑他的。这不是迷信,而是在他的文章也表现出来,但凡合格的考官,都看得出来。

有人问我:「这书很薄,一个下午就能读完,凭什么说能读一辈子?」我的回答是:好书不是用来「读完」的,而是用来「验证」的。

你在二十岁时读《了凡四训》,学的是行善积德的方法。到了四十岁再读,琢磨的是「改过必生智慧」的深意。等你到了六十岁,或许才会真正明白「命由我作」四字的分量。

我把这本书送给了好几个人,可惜的是他们不是说「古文难懂」,就是说我迷信改命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思想被毒害了,结果没有一个人读完。

不过我还是自己读了几遍,今后每隔几年我都会读一遍,哪怕不是为了改命,也要像书中提到的蘧伯玉一样,年复一年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努力做到一辈子过得不糊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