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寺是给睿亲王超度的吗

史涣看看生活 2025-03-18 04:52:44

北京的大街小巷里不知道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在不经意之间就有意外的惊喜。

第一次过普度寺是路过,当时的目标是太庙。可非常时期的太庙,即便门可罗雀,但是也需要提前一天以上预约。那次就扫兴而回了。当时的普度寺在高高的台子上,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所在,故宫周边神秘的建筑太多了,很多都是闭门谢客。

再次想到普度寺那是去年的事了,普度寺的玉兰竟然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让我还是觉得意外。我去的时候,玉兰几乎凋谢了,虽然略有遗憾,但是能发现一个新的景点也算是不虚此行。

也许是心急的缘故,我去的时间还是早了一周,玉兰花刚刚打开花骨朵。之所以对普度寺如此神往,主要是,普度寺的前身不简单。

在元朝的时候,它是太乙神坛,那是一个比较高贵的所在。明朝的时候,它是洪庆宫,又称小南宫,理论上应该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不知道这里是否住过太子。当年朱祁镇经土木堡之变后被迎回北京,就是被囚禁于此。后来朱祁镇复辟成功,这个地方就保留了下来。不然,嘉靖朝紫禁城失火,严嵩曾建议嘉靖帝到南宫修行,就这个损招,彻底地毁掉了严嵩在嘉靖帝心中的位置。后来,李自成兵败,逃出北京前一把火将南宫付之一炬。

清人入关之后,睿亲王多尔衮将王府建在此处。多尔衮死后,这座王府暂时荒废,直到康熙时期,将其改成玛哈噶喇庙,乾隆朝,恢复了多尔衮的睿亲王身份,这座寺庙更名为普度寺。

目前普度寺只保留了两座建筑,一座就是前面的山门,山门后是一个广场,广场两侧各栽了几棵玉兰树,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这里的玉兰的品种感觉有些特别。山门后有几十米长的甬道,甬道的北端就是普度寺大殿,也就是当年睿亲王府的银安殿了。

银安殿应该是一座五进七间的殿堂,单檐歇山顶,绿色琉璃屋脊和卷边,上盖灰瓦,估计当年应该是绿色琉璃瓦。我这样判断也不是没有道理,这座大殿的规格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面有抱厦,二是抱厦顶盖的是黄色琉璃瓦且黄色卷边,三是每根栏柱的柱头上都雕了一个龙头,这样的规制等级绝对高于一般的王府,这样的设计也算是对得起睿亲王当年的地位。

银安殿建在约一米高的台基上 ,台基上有精美的莲瓣纹饰。大殿小于台基,说明台基是前朝的,大殿是在原先基础上重修的。站在广场上,看见故宫东华门就在眼前,由此可见多尔衮生前的地位。

也许是怕人忘记了普度寺的前身,有人在山门口做了一尊睿亲王多尔衮的塑像。说心里话,假如不做专门的研究,很多人都忘记了清朝历史上还有多尔衮这么一号人物,他也是清初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

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他以作战勇猛获得了努尔哈赤的喜欢,有一种说法是,努尔哈赤废了代善的太子身份后,曾把多尔衮列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可惜,努尔哈赤死得比较突然,满人出现了第一次继承人之争。

想当年,代善被废太子,那是因为代善与多尔衮的母亲传出绯闻,代善及代善的拥护者就把罪责怪到多尔衮的头上。经过兄弟之间的平衡,皇位传给了势力最弱小的皇太极,这也算是兄弟之间的力量权衡结果。

再后来,皇太极也死了,多尔衮又成了皇位的最有力争夺者,可惜他的力量还不足以让兄弟们臣服,由是他想到了一条曲线争权的策略,他推荐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当时只有六岁的福临继位,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多尔衮辅佐福临继位又传出历史迷案,说是福临的母亲及后来的孝庄皇后委身于多尔衮,多尔衮在无法左右大局时边选择福临这个傀儡。至于多尔衮是否娶了孝庄皇后,这是历史之谜,即便清史研究专家,好像也给不出结论。

顺治登基之后,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随后,他又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南明政权,将天下归于一统,可以说,多尔衮对于大清江山真的有盖世之功。那时候顺治帝年纪小,天下几乎是多尔衮的,他的封号由睿亲王先后变成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将自己的母亲祧太庙,封皇太后。

为了调兵遣将方便,多尔衮竟然将顺治的玉玺放到自己的府里,他的仪仗跟皇帝一样,他不仅不上朝朝拜顺治皇帝,甚至自己立了一个朝堂,文武百官到他的府里奏事。当时有人建议多尔衮直接取代福临自己当皇帝,好在多尔衮把这人给杀了。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在古北口外打猎摔下马受伤,一个月后就死了。他的庙号为成宗,被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多尔衮的葬礼跟皇帝一个规格。可好景不长,他的政敌们开始反攻倒算,他被毁墓掘尸,剥夺一切封号。直到乾隆年间,才给他恢复了睿亲王的身份。

历史有时候就是那么说不清,多尔衮留给汉人的印象大多是不好的,多尔衮生性荒淫,妻妾成群。他主持了“扬州三日,嘉定三屠。”“留发不留头”等暴政。可他对于大清江山的开创又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不知道乾隆皇帝将玛哈噶喇庙更名为普度寺,是否与多尔衮恢复王位有关系,他是希望普度寺为多尔衮消除孽障吗?还是想为大清初年对汉人的罪孽进行忏悔呢?

0 阅读:0

史涣看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