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在西三旗逛大街,稍微对北京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会笑掉大牙吧?在北京所有的街道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估计就是西三旗街道了。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可这又是那么的真实。
西三旗街道是海淀区与昌平区和朝阳区的交界处,很多街面上,南边是西三旗,北边是昌平,甚至一条胡同的东西两边,东边是昌平,西边是西三旗。一条清河将西三旗与朝阳隔开,朝阳在地理上其实都不愿意跟西三旗挨着。
当年来北京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西三旗属于昌平,道理很简单,车子过清河,还有一条主干街道,且清河有很多国营的纺织企业,而西三旗呢,只有街边上有一处国营的类似百货商场的建筑,其他什么都没有。说它是城乡结合部吧,可它又不像海淀区的那些毗邻农村的乡镇,那里可以出租房屋和土地,可西三旗好像什么都没有。
当年,北京小营环岛附近立了李自成进京处的塑像,我以为那是海淀区与昌平的分界点,尤其是雕像后来迁到了昌平西关环岛,更加坚定了我的认知。直到我们单位搬到西三旗之后,我慢慢地改变了对西三旗的印象,因为,西三旗街道办事处与清河隔了一条八达岭高速,从地理空间上看,西三旗街道比清河街道更趋近于城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因为西三旗而选择把家安置在清河的,清河也是我能接受的北京纬度最高的所在。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实在不想再回到西三旗这样的城不城、乡不乡的地方。
在我们单位没去西三旗之前,那里最著名的企业是北新建材,这是一家上市公司,北新建材当年在国内应该也有一些影响,记得当时横贯西三旗大街还有一条铁轨,就是专门给北新建材送货的,上班途中时不时就会赶上,有火车拉货进厂子,导致西三旗大街长时间拥堵,那叫人一个恨啊。可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西三旗大街好像都是这家公司出资修建的。
九十年代末,国家教委在西三旗建立了教师的住宅区,即后来的育新小区,西三旗街道好像才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海淀的文气开始在西三旗这片土地上扎根。
记得单位刚到西三旗的时候,新都环岛东边还都是砂石路,一到雨天,积水的路面到处都是坑,要是对地形不熟的司机,大多会在西三旗踩坑。因为道路,以及周边的环境,估计有不少优秀的求职者望而却步了。尤其是那些年,上地街道成为北京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西三旗真的被冷落了。
别看西三旗的主干街道就一条,街两边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及叫得响的公司,可西三旗街道这几十年跟城里的繁华街道有个共同的特点,上下班高峰期,或者逢年过节,堵车一点也不输给城里的街道。堵在这样的街上,除了窝火,还会窝心。
可我在北京的几十年光阴,大部分有价值的时光都是在这条街道上度过的。假如让我闭上眼睛,我几乎都能默出每座建筑物的名字。
就在这样的熟视无睹中,无意间发现,西三旗也经历了凤凰涅槃的变化。这是我先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当朋友将聚餐的地点选在金隅智造基地的时候,突然我发现,该以不一样的眼光来打量这片土地。
前几天,手机里给我推荐一个新地标——砖窑里。我绞尽脑汁地思考,这是什么一个神仙所在。即便我想破脑袋,我也把这个地方跟西三旗联系不起来。于是,我便打开手机地图,跟着导航,我看到了一片未知的区域,那里除了一个国家级的创业基地,还有金隅智工厂,在工厂周围,还有一个北京大学附中西三旗分校,另外还有一所人大附的幼儿园,那里的街道名称也非常别致——菁盈街,在路的西头,一座旧时的砖窑拔地而起,砖窑里是老地名,砖窑当然是新建筑,那是一座比较有现代设计理念的建筑,里面是图书馆、书法展厅,有一家饮食企业经营其中。
那一瞬间,我真的彻底改变了对西三旗街道的印象,古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认识西三旗三十年,它真的腾飞了,且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刚刚还在抱怨西三旗如此不解风情的我,瞬间觉得它在嘲笑我的自作多情,我没有透过现象去关注西三旗的变化,我只被街面上那固化的风景所迷惑,其实,它的骨子里已经在悄然裂变。我仿佛是土老帽进城了,看到的都是我不熟悉的风景。
虽然砖窑里放置在一群高楼大厦中间还是那么的孤独,但是,我已经感觉到,修复砖窑里,以及砖窑里的重新定位,浸润了管理者对于街道治理的思考,以及对社区发展的高瞻远瞩。这不仅是一个亮点,而是点睛之笔,我站在清河街上,必须高看西三旗一眼。
春暖花开的日子,在西三旗逛街两个小时,说起来别人可能不信,真的想不到,就是换了个角度,意外地发现了西三旗的美好,以及它逐渐散发出来的勃勃生机,真心让我觉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是那么的自豪,当然,更多的还是对这片天空未来更多美好的期待。
西三旗大街有得逛了,你有空的时候,也可以穿过大街往深里走,感受不一样的西三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