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清朝有一位百岁老人,活到了140岁高龄,生前实现了七世同堂。这位百岁老人出生于康熙八年,与康熙帝的第二子爱新觉罗承祜是同一年出生,但是这位老人的月份大一点。然而,他一直活到了嘉庆十三年才离世,历经了四代帝王,其中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在位时间就已经达到121年了。

百岁老人的名字叫王世芳,今天来介绍一下。
一:祖籍沿海深山中,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王世芳出生于康熙八年,祖上世代以种田为生,此时清王朝才定鼎天下不久,朝局还不稳,各地的贫穷情况依然频繁。
他的足迹是临海县的一个深山中,环境优雅,适宜养生,村里高龄的老人不在少数。
到了适龄以后,凭借着王世芳的聪慧,家里筹措一笔银子,将他送到了私塾里面读书,希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改变。
少年开始,王世芳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

王世芳在科举道路上并不是很顺,直到40岁那年,才在县里考中秀才,在县衙中有了备案。
获得秀才身份后,增强了王世芳中举的自信心。然而,一直名落孙山。终于在乾隆十三年那一年,朝廷关于科举方面有了一个新的规定,那就是达到70岁或者80岁的考生,都可以赏给一个贡生或者未入流的小官职。
那么,80岁的秀才王世芳,受到了乾隆帝的亲自接见,认为他活到80岁高龄已经是很不容易,依然不停的去参加举人考试,十分难能可贵。因此,随即下旨,赏给一个贡生的身份。贡生比进士、举人的出身要低一点,应该说也可以光宗耀祖了。

乾隆二十六年,崇庆皇太后过七十大寿,乾隆帝为了表孝心,庆贺太后四世同堂,举办了盛宴,叫做九老会。
这一年,王世芳已经是93岁高龄了,收到圣旨后,本县的官员安排他前往京城,参加这样的盛宴。要知道七品知县都没有资格沾光。
参加完这一次寿宴后,让乾隆皇帝知道这位老叟依然在世,次年写了一块“序耆颐”的匾额,赏赐给他,这让他感觉到无限荣耀。

乾隆二十九年,也就是王世芳参加完皇太后寿宴的第四年,朝廷一道旨意,授予他一个遂昌训导的官职,品级为从八品。
对于96岁的他来说,只是一个虚衔衔,是皇帝恩旨赏的。一般来说,这会在每年的岁贡生中选择授予官职。因此,这一年把一个名额留给了这位百岁老人了。

那么,王世芳在训导任上期满后,乾隆帝再次下旨,给了一个六品衔,享受正六品的待遇,并没有赐予官职了。
乾隆三十三年,是他虚岁100岁整,朝廷再次给予了赏赐,赐建“升平人瑞”牌坊,并且在村口进行建立起来。
乾隆三十五年,已经是102岁的他,朝廷第三次赏给他一个官职,那就是国子监司丞,正六品。
嘉庆十三年,王世芳走完了140年的人生。

王世芳生育了4个儿子。
生前见过4个儿子、11个孙子辈、5个曾孙辈、7个玄孙辈、8个五世孙、1个六世孙,真正做到七世同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