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一个几乎完全靠着旅游业吃饭的国家,而其特色除了知名的人妖外,就是物美价廉的各种水果了。
这让其深受中国游客的喜爱,常常会在泰国购买大量水果,当地的果农因此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泰国水果摊还没有高兴多久,情况突然就发生了改变:
中国游客一夜之间就变得对泰国水果没有丝毫兴趣,即便价格再低也无人购买,只能眼看着它们腐烂。
而导致这一切的,仅仅是因为这些水果摊上的一句中文标语...

泰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凭借其独特的人妖文化、迷人的热带风光以及价格亲民的水果,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游客青睐的热门旅游胜地。
从繁华热闹的曼谷,到充满浪漫风情的普吉岛,再到古色古香的清迈,处处都留下了中国游客的足迹。
而这些游客的分享,又吸引着更多游客想要前往观光游玩...

可当游客们怀揣着对泰国的美好憧憬,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却往往会在水果摊前遭遇令人颇感意外的一幕:
无论是在泰国的哪个地方,水果摊上几乎都能看到醒目的中文标语。
这其实并不奇怪,在国内一些地方有较多外国游客时,也会贴心地挂上外语标语,比如在上海的外滩、北京的王府井等外国人聚集较多的地方,常见到英文、日文等标语。

这些标语内容大多是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像 “Welcome to Beijing”“上海へようこそ”。
主要目的是为外国游客营造宾至如归的感觉,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温暖与友好,进而增添对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好感。
但泰国水果摊上的中文标语却大相径庭,上面内容主要都是 “捏了就要买”、“按压水果罚款”等字样。

这让许多中国游客第一时间所想到的,无疑就是强买强卖,其次就是不满。
毕竟国人在国内农贸市场或水果店,捏一捏山竹的果壳是否松软、按一按榴莲的尖刺是否有弹性、敲一敲西瓜听声音判断熟度,是再正常不过的消费行为。
这种通过触觉判断商品品质的习惯,本质上是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合理维护,为什么在泰国就不行了?

最主要的还是这些标语的“针对性”,为什么这样的标语只有中文?难道只有中国游客会判断水果好坏,外国游客或者本地人就不会吗?
这还仅仅是泰国水果摊不讨人喜欢的冰山一角,比标语更令人寒心的,是部分水果摊主的 “双面操作”。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不少泰国水果摊主凭借高颜值、特色穿搭或新奇售卖方式成为 "网红",其中尤以 "水果西施" 最为典型。

这些摊主在抖音、小红书上靠着中国游客拍摄的视频收获百万流量,摊位前每天聚集着来自中国的打卡人群,生意蒸蒸日上。
可当游客想记录下这一场景进行打卡时,却往往遭遇 "变脸"。
在芭提雅某 "水果西施" 摊位前,慕名而来的游客举起手机的瞬间,就会被一旁的保镖伸手阻拦,随后被要求先支付金钱。

这些行为完美展示了中国游客变得不喜欢泰国水果摊位的根本原因;
中国市场是泰国旅游业复苏的重要支柱,中国游客是这些摊贩的金主,可它们却只将中国游客视为 "会行走的钱包",在赚取利润的同时,缺乏基本的尊重与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一边赚你的钱,一边又非常嫌弃你,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恨不得中国游客到了泰国后把钱一扔就赶紧滚蛋。

正因如此,中国游客对于泰国的热情逐渐降温,这对于泰国的水果业直接造成了巨大打击。
曾经,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旅游时,常常会购买大量水果,甚至带动了泰国水果出口业的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 2024 年进口榴莲高达 70 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自然成为了周边国家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竞相争夺的对象。

可泰国的水果摊商家却没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让中国游客逐渐失望,也不再购买泰国水果。
毕竟,中国周边并非只有泰国一个国家能够提供热带水果和旅游资源,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同样拥有丰富的水果种类和优质的产品。
如果泰国的水果摊商家不能让人满意,中国游客完全可以选择从其他国家购买水果。

而当泰国的水果不再畅销,曾经依赖中国市场的泰国果农终于开始着急了。
他们意识到中国游客的重要性,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街头的标语从曾经的傲慢变成了 “中国人打折”“中国人特价” 等等,明显是想通过降价等手段重新讨好中国游客。
这种前后态度的巨大转变,充分说明了谁才是他们真正的金主。

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决定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此外同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泰国水果业,整个泰国旅游业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在 2025 年,泰国旅游业发展不太顺利,游客数量有所减少,这让整个泰国都着急起来。
甚至泰国总理亲自来到中国 “拉客”,不断宣传泰国旅游,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前往。

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在提醒着泰国相关产业和商家,中国游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仅仅通过降价、宣传等手段来吸引中国游客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和商家应该真正从内心尊重中国游客,更好地对待中国游客。
他们需要反思自己曾经的不当行为,加强对商家的监管,杜绝价格欺诈、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为中国游客提供一个公平、诚信、友好的消费环境。
参考信源:环球时报 角逐中国市场,泰马越掀“榴莲大战”
北京日报 中泰实现“水果自由”,水果贸易香飘“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