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12年,把女儿送进浙大,我明白了一个扎心的教育真相,那就是小学教育基本靠家长。这个时代,如果父母放手不管,孩子是考不上大学的,听起来很夸张啊。你去一线城市看看,陪读是很多学霸妈妈的共识,大家都在全力投入,一旦你选择躺平,那等待孩子的只有分流。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教育越来越离不开家长呢? 这让我想起上周发生的一件趣事,同事的女儿今年9月份升入一年级,她特意跑来问了我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孩子上小学了,什么最重要? 我告诉她,你的付出最重要。从现在开始的未来三四年内,你最好把晚上的时间都留给孩子。原因特别简单,现在的小学教育,大部分中等生是老师教出来的,但学霸不是。 同事当时就愣住了,并反问我,不该是老师主导、家长打辅助吗? 记得二三十年前我们读小学的时候,爸妈基本没管过。同事的想法或许代表了很多家长的疑惑。为了防止我的读者走弯路,今天我把这件事掰开揉碎,给大家讲清楚,并不是老师能力不行、不愿意教,而是学校教课就是大锅饭,一个老师教四十几个人,还要面对各种活动、考核、公开课,连备课都要见缝插针,实在是教不过来呀。像我家,如果我没有从一年级开始把晚上的时间都留给孩子开小灶,她也考不进浙大。 所以想让孩子后劲十足、成绩出色,就要家长来陪读。但很多家长会说,我也不会教啊,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感谢国家给孩子们免费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全国中小学智慧平台、学习强国、央视频、人教点读、人民日报等,这些资源在我家两个孩子身上都验证过,特别好用,尤其是央视频里面的动画片和纪录片,女儿超爱看,每周都要看两集,知识面蹭蹭长,眼界也打开了,建议大家赶紧用起来。 然后我们要明白,一定要重视小学教育,把基础打牢,孩子才会后劲十足。尤其是一二年级,千万不要只跟着教学进度来,功夫都在平日里。但切记,自己教孩子一定不是为了眼前的作业和单元测试,也不是为了期末考试,哪怕是最浅显的眼光,也得从小学看到中高考。明白了这点后,下面我再聊聊我家做了哪些努力,供大家参考。 一、语文要重视基础和阅读。我和娃爸爸语文都是中等水平,也不指望祖坟上冒青烟,拥有一个天生牛娃,就早早规划,把重心放在打基础和大量阅读上。从一年级开始,我会把娃课本上的范读音频全部下载下来,让娃对照着练读,要求声音必须响亮,直到能流利念完全文为止。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孩子不光口齿伶俐,即使面对人多的场合,也落落大方不怯场,甚至我家娃还因此获得校级演讲比赛第一名。随着积累,大量阅读的好处也显露出来,女儿语感慢慢起来了,理解能力也提高了,考试的时候做阅读和写作也轻松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娃高二的时候,语文月考考了127分,年级第一,还为文科、理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打好基础。对于数学,我家一开始是信心满满,觉得跑赢90%的同龄人还是小菜一碟的,现实却啪啪打脸,到了三年级,娃错误一堆,甚至有次差点不及格,我才意识到基础的重要,就把重心放在打基础上。什么概念、乘法口诀、各种常见的单位换算等等,我都要求她会背,并且要求她练习计算,用口算进阶运算口诀表来追求正确率,用口算快速通关训练来提高速度,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避免在基础上失分。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我家娃的那些小错误几乎为零了。我又开始对她进行拔高训练,向我在重点小学任教的闺蜜请教后,我总结了小学数学45个母题,开始给娃进行拔高。其实数学考试70%至75%的题目考的都是母题的原型或者变形,而熟悉母题的好处就是以后不管遇到啥样的数学题,都万变不离其宗,直接套用就行,完全不会扣分。 三、英语把它当做一门语言,这是不看天赋的学科。但我和爸爸辅导能力不强,外教课压力又太大,就主打一个早启蒙,并且把重心放在磨耳朵上。幼儿园开始进行听读的启蒙,用的是三部真人外教动画,每天15分钟,让娃大声跟读单词读两遍、拼一遍,句子读两遍。 这样就在玩的过程中实现了输入和输出的结合,孩子开口说的同时,还培养了兴趣,一学期就能进阶2000多个词汇。兴趣有了,词汇量又有了积累,娃越学越轻松,成绩一直不错。 四、培养孩子的超强自驱力。学霸妈妈有句名言,在低年级把自驱力养好了,到了高年级就不用管了,成绩照样很棒。那该如何让孩子拥有超强自驱力,主动学习呢?并不是给他买书买资料,也不是催他、吼他、奖励他,而是要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提升孩子的责任感。我把详细的步骤整理在自律手册里了,我家女儿用了两个月,内驱力爆棚,学习不用我催了,还会主动干家务。 还有就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习惯,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高效作业、运动的习惯等等。以上内容我都整理在“普娃加油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