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太缺德了!”9月27日,河南安阳,一对夫妻从四川拉了一车苹果送到厂里,结果对方

“太缺德了!”9月27日,河南安阳,一对夫妻从四川拉了一车苹果送到厂里,结果对方却拖着5000元运费不给,还声称催的太频繁了,要每5分钟转账50元,结果后来竟直接失联!网友:现在欠钱的都这么嚣张? 根据闪电新闻 9月29日报道,四川凉山一对夫妻从四川运一车苹果到河南安阳,运费将近8574元。更重要的是这趟苹果可以走“绿通”,也就是免高速过路费,对他们这种跑运输的来说,能省下一大笔成本。 接到任务后,他们就开始装车,装货、盖篷布、绑绳索,全是两个人亲力亲为。为了赶上约定的交货时间,他们轮流开车,夜里车窗外呼啸的风成了唯一的“陪伴”。   这种两天两夜连轴转的奔波,对他们来说早已习惯。油钱、饭钱、车子的磨损,全都要算进成本里,一趟下来,如果顺利,能净赚个小几千块。但如果遇上对方不付款,哪怕拖上十天半个月,这一趟就可能变成“赔钱买罪受”。 这次夫妻俩到达目的地时精神几乎到了极限,但看到厂区的大门时,他们还是松了一口气。按照行规,货到、卸车、验货、付钱,一切就应该结清。一开始,对方的态度并不差。货刚卸下来,先转了3574元,剩下的5000元,说等货卸完、确认没问题,就会陆续转过来。夫妻俩心想,既然已经付了一部分,那就再等等,没必要太急。 可第二天他们发消息、打电话催款,一开始还能得到回复,对方说“等下就转”,但钱迟迟没到。几天过去,依旧没有动静。夫妻俩越来越焦虑:油钱、饭钱全是现金垫付,下一单也因为等这笔钱耽误了。 终于在一次电话催款中,对方却说“你打我电话太勤了,那我就按照你打的频率,每五分钟转五十块。”夫妻俩一开始以为他是说笑,结果这“玩笑”,一分钱都没兑现。再联系对方干脆不接电话了,微信消息也不回,彻底“人间蒸发”。 一趟精打细算的运输,硬生生被卡在了5000块钱上。别小看这5000块,对他们来说,这是这趟的利润,也是下一趟油费和路费的“启动资金”。拖一天就等于亏一天的时间成本;拖十天就可能意味着整个生活节奏被打乱。 夫妻俩不甘心,就这样一笔钱被赖掉。他们开始多方打听,才发现原来对接的那个人,根本不是饮料厂的负责人,而是一个“中间供货商”。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供货商从果农那里买了苹果,准备卖给饮料厂,他们夫妻只是负责运输。而饮料厂的钱,还没完全结给供货商。供货商没拿到钱,自然也不愿意先付运费。 这个供货商的态度很微妙:一开始含糊其辞,后来干脆不接电话。一直到饮料厂的人介入协调,事情才有了转机。 原来“每五分钟转五十块”这句话,供货商后来承认,是气话。他说自己那几天被多方催款,心烦意乱,才脱口而出,根本没有那样的转账能力。说到底就是一句轻飘飘的“没钱”了事。可这轻描淡写的“没钱”,背后是夫妻俩十几天的等待,是他们被耽误的后续订单,是油费、贷款、生活成本的层层压力。 在这起事件中夫妻俩与供货商之间,其实已经构成了运输合同关系,他们完成了运输义务,对方理应支付全额运费。根据《民法典》第509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第577条更明确,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应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责任。 可现实问题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签署正式的合同,只是口头约定。没有付款节点、没有违约条款,也没有第三方托管。出了问题,维权成本极高,夫妻俩要么去法院起诉,要么不断“死磕”催款,而这两条路,对普通货车司机来说都很难。 根据媒体报道供货商与夫妻俩经过多轮协商,最终在饮料厂和运输协会的协调下,供货商才同意分期付清尾款。事实上这类纠纷在货运圈并不罕见,很多中小型供货商现金流紧张,一旦上下游结算出现问题,运输费用往往成为“最后一环”,被随意拖延。 据一份地方运输协会的数据,2023年仅河南地区就发生上千起类似纠纷,部分案件金额虽小,却占司机年收入的相当比例。有人可能觉得,5000块不算大钱,上法院费劲不讨好。但对跑运输的夫妻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利润。这5000块,背后是几千公里的奔波,是昼夜不眠的坚持,是油费、饭钱、轮胎磨损和贷款的真金白银。 这种“拖欠—失联—找借口”的模式,对他们来说是经济损失,更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们只是按单完成工作,却要为别人的资金链问题埋单。而对供货商来说,也许他觉得“我也没收到货款”,理直气壮地拖运费。但在法律层面,这不能成为拒绝支付的理由。运输完成了,该付的钱就得按时付,拖欠只会让整条链条的信任崩塌。   对夫妻俩来说,这5000块是运费,更是生活的希望。对行业来说,这类纠纷不只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痛点。   希望未来,这样的故事不再频繁上演。希望每一趟辛苦跑下来的运输,都能换来应得的报酬;希望每一份诚信,都能在链条的每一环得到尊重。 来源:《男子欠5000被催债后说每5分钟还50,债主气得直哭:这不是侮辱人吗》都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