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1945年,那个叫“栗林忠

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1945年,那个叫“栗林忠道”的日本鬼子!很多人还以为,我们打台湾,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高科技”战争。错了!真相是,台军正在把硫磺岛上,那个让美军付出了28000人伤亡代价的“坑道战”战术,原封不动地,搬进台湾的中央山脉! 1945 年的硫磺岛战役,美军当时多嚣张啊,11 万大军围着硫磺岛,400 艘战舰、2000 架飞机轮番轰炸,三天三夜就砸下去 2.4 万吨炸弹,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挨了 1200 吨炸药,换谁都觉得岛上不可能有活物了。 可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不搞傻愣愣的滩头死守,反倒带着 2.3 万日军把整座折钵山挖空了,掏出 18 公里长的地下坑道,像蜂巢一样四通八达,最深处挖了 9 层,坦克都能在里面转圈。 等美军大摇大摆登陆,刚踩上松软的火山灰,地下突然冒出火舌,机枪迫击炮从四面八方扫过来,把海滩变成了屠宰场。美军坦克陷在灰里动不了,士兵躲没地方躲,第一天就死了 548 人,伤了 1755 人,连传奇排长约翰・巴斯隆都当场战死。 更阴的是,日军躲在坑道里,等美军炮火一停就钻出来打,打完又缩回去,美军成了活靶子,明明火力是日军百倍,却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这场仗美军足足打了 36 天,最后虽然赢了,却付出 6821 人阵亡、21865 人负伤的代价,这是太平洋战争里美军伤亡第一次超过日军。栗林忠道这招 “地下消耗战”,硬是把一场登陆战打成了绞肉机。 现在再看台湾,台军干的正是当年栗林忠道的勾当,而且条件比当年的日军好得多。台湾中央山脉纵贯全岛 320 公里,3000 米以上的高峰就有 30 多座,全是坚硬的花岗岩,本身就是天然的堡垒。 台军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在山里挖坑道,现在已经挖了超过 500 公里,把佳山基地、衡山指挥所这些核心工事全藏在了山体里。 那个衡山指挥所更是离谱,把鸡南山整个挖空,修了 3 层地下隧道,汽车坦克都能开进去,防爆钢门能扛 2 万吨当量的核武器,里面囤的物资够五六千人活一年多,台军高官几分钟就能坐直升机躲进去指挥。这跟栗林忠道挖空折钵山的路数,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有人说美军能帮忙,可美军自己最清楚坑道战的厉害。当年硫磺岛美军的火力比现在台军强多少?照样被折腾得死伤惨重。现在就算美军想来,隔着台湾海峡,航母不敢轻易靠近,导弹也只能打表面目标,根本伤不到山里的坑道。 台军就是算准了这一点,学栗林忠道搞 “纵深消耗”,放弃滩头,把兵力往中央山脉缩,想把解放军拖进山地坑道战的泥潭。 他们甚至照搬了栗林忠道的战术要求,让士兵练近距离射击,要求 “每打死一个敌人就赚一个”,完全是把硫磺岛的剧本搬过来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中央山脉比硫磺岛复杂得多。山里森林覆盖率超 90%,沟深坡陡,道路稀少,机械化部队根本没法展开,只能靠步兵一步步清剿。 台军在坑道里修了多个出口,还藏着导弹和反装甲武器,就等着解放军进入山区,再像当年日军那样打冷枪、搞偷袭。 他们知道解放军的高科技武器厉害,但坑道里能防炮、防毒、防寒,美军当年用火焰喷射器、黄磷弹都要付出巨大代价,现在台军的坑道更坚固,清剿难度只会更大。 别以为钻地弹能解决问题,美军现在的 GBU-57 钻地弹能穿 61 米山体,可中央山脉的坑道藏在更深的地方,而且纵横交错,根本没法全部定位。 当年硫磺岛 18 公里坑道就让美军头疼,现在 500 公里的坑道网,想一个个摧毁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台军还学栗林忠道搞 “隐形作战”,把雷达站、导弹仓库全藏在山里,就算摧毁了表面阵地,他们换个坑道口又能接着打,这就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那些觉得 “高科技能速胜” 的人,太天真了。战争从来不是武器参数的比拼,当年美军有原子弹都怕了硫磺岛的坑道战,最后才下决心用核弹炸日本本土。现在台军把栗林忠道的幽灵请进了中央山脉,就是想靠坑道拖延时间,制造伤亡,盼着局势生变。 当然,解放军不是当年的美军,我们打坑道战的经验比谁都丰富,当年上甘岭战役,志愿军靠坑道硬是顶住了范佛里特的炮火。但我们必须正视,台军照搬的这套战术确实阴险,它不是靠武器赢,是靠熬、靠耗、靠地形占便宜。 栗林忠道这个 70 多年前的日本鬼子,做梦也想不到他的阴招会被台军当成 “救命稻草”,可这恰恰提醒我们,收台之战必须把坑道战当成最大的敌人来准备,绝不能掉以轻心。 台当局以为挖几条坑道就能保住自己,简直是痴心妄想。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得清楚,这场仗可能比想象中更艰难,最大的阻碍不是台军的枪,也不是美军的舰,而是那个潜伏在中央山脉里,带着血腥味的坑道战幽灵。只有把这一点想透了,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