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印度又对中国出招了! 9月24日,印度商工部对原产于中国的氢氟碳化物R-32和五氟乙烷(HFC-125)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损害调查期从2021年4月开始。 我们都知道,HFC-32是目前较为环保的制冷剂,近年来受到各大制冷剂企业的青睐,印度此前就对HFC-32征收反倾销税,此次又对HFC-125发起反倾销调查,显然是继续限制中国的制冷剂产品。 2023年,中国对印度的HFC-125出口量比2021年增长近30%,且价格低于印度本土产品,这也是印度本土企业市场份额下降,迫使其出手的原因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印度是中国制冷剂的第三大出口市场,2023年中国对印度的HFC-125出口额超过8亿美元,如果此次调查加税,将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的出口策略。 此次反倾销调查不仅是贸易摩擦的延续,也反映出印度在保护本土产业方面的决心。 印度近年来对外贸易政策趋向于加强保护主义,以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会保护本土产业,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国际市场的不稳定。 反倾销措施也可能会影响全球制冷剂市场的供应链。HFC-125和R-32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若中国的出口受限,将可能导致全球制冷剂价格上涨,对其他依赖进口的国家产生连锁反应。 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制冷剂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许多国家正在逐步淘汰高温室气体排放的制冷剂,转向更环保的替代品。制冷剂市场的未来将取决于各国如何平衡环保与经济发展的需求。 说到底,我觉得印度的这一举措或许是为了保护自身市场,但也可能在全球化经济中引发更广泛的反响。 在全球贸易中,各国应更加注重合作与共赢,而非单纯地通过限制措施来保护本土企业。 这样的做法最终可能导致各国之间关系紧张,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