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西贝7岁毛毛公关文# 【#7岁毛毛不该成西贝的危机公关#】在罗永浩和西贝间的争议结束后,西贝希望收复“失地”的心情不难理解,然而该文速发速删的情形也说明,有些做法,欲速则不达。对于当前的西贝来说,一举一动都会被纳入公共视线。当“7岁的毛毛”以西贝忠粉的名义表现对西贝的深情时,人们很难不注意到它。
关键问题是,“毛毛”的故事,果有其人其事,还是纯公关文章?这一故事能否立得住,至关重要。如果是真人真事经由店长讲述,是消费者真情实意的表达,那其实是有价值的,让人们透过这一窗口看到更多可供参考的信息。如果并非如此,细节添油加醋甚至是完全杜撰,那么不仅表达效果存疑,也会对品牌形象产生反向作用。毕竟,编造煽情故事,只会让人更反感。
而且,此时让一个孩子“出头”成为消除舆情危机的“大使”,并不合适。孩子的童心和朴素情感,不应被消费、被消遣。即便这个孩子和家长真这么想的,也未必能代表更多人的体验和意愿。
这不是公众在苛责一篇文章,而是对有关方面的表现感到失望。坦白讲,“西贝之争”发展到最后,公众并不想“踩塌”谁,这不是人们关注这场争议的真实目的,而是希望相关企业能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发挥优势长处,对得起支持它的顾客。
如何复盘吸取经验,无论是西贝还是其他企业,都该有更多思考。西贝想要重塑和维护自己多年努力构造的品牌形象,通过种种方式品牌营销和回馈顾客,当然是应该的。西贝不妨完整、全面回溯“毛毛故事”的发酵过程及网友留言,不是每一个批评声都来自“黑粉”,不是每一张反对票都有失偏颇。当下时代,人们想听什么样的故事,或者不想听什么样的故事,西贝都可以从中找到标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