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吴三桂真是缺乏远见,在云南待了那么久,手握十多万精兵,这时候如果南下东南亚,攻下

吴三桂真是缺乏远见,在云南待了那么久,手握十多万精兵,这时候如果南下东南亚,攻下泰国、老挝、越南等地,45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半个中国,不用和康熙硬碰硬,还可能获得康熙的支持,民族英雄的称号肯定是跑不了的。   当时的东南亚,确实像块“没主的肥肉”,缅甸正乱着,全国军队加起来不到3万;越南后黎朝也在内斗,中央军才1.5万;泰国正跟法国人扯皮,火器比吴三桂的先进,但兵力分散。   吴三桂要是从云南普洱出发,顺着湄公河往南打,雨季前拿下老挝北部的产粮区,再转头打越南,理论上能“速战速决”。   更妙的是,康熙对这事儿态度挺微妙,是吴三桂打着“平定蛮荒”的旗号,康熙说不定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给他个封号,让他在东南亚“自立门户”。   地理上也占便宜,云南到越南河内才500公里,比打到北京近三分之二,占了东南亚,吴三桂能拿到热带资源,还能有个战略大后方,康熙想打他,得先跨过热带雨林,难度直接翻倍。   但南下真不是“一路平推”,最要命的是“瘴气”,清朝打缅甸的记录里写着,士兵没上战场就病死40%,吴三桂的兵要是进了热带雨林,估计得先倒下一半。   然后是“没饭吃”,从昆明到曼谷1200公里,路上全是山和林子,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吴三桂的茶马古道,平时运点茶叶、盐还行,打仗要运粮草?现代人考察过,从普洱到老挝琅勃拉邦,得走45天,粮草还没到,士兵先饿肚子了。   更麻烦的是“外国掺和”,1675年,荷兰人在爪哇有30艘战舰,葡萄牙人在澳门屯了2000兵。   要是吴三桂在东南亚站稳脚跟,这些列强肯定得来搅局,他们可不想看到第二个“郑成功”在东南亚冒头,而吴三桂的兵,用的还是明朝的老式火绳枪,碰上泰国人的燧发枪,战术上根本占不到便宜。 更深层的原因,是吴三桂自己“钻了牛角尖”,他打的是“复明”的旗号,要是转头去打东南亚,士兵们会怎么想?“咱们不是来恢复明朝的吗?怎么跑这儿抢地盘了?”明朝遗民在东南亚倒是有一些,但他们更想跟清朝做生意,才不想跟着吴三桂“造反”。   最关键的是,吴三桂已经被云南的“好日子”迷住了眼,他在云南每年能截留900万两白银,盐税、矿税都归他管,活脱脱一个“云南王”。   南下意味着放弃这些特权,重新“打天下”,对一个62岁的老头来说,风险太大,收益却不确定,他哪舍得?   历史学家说得好:“吴三桂被横断山脉困住了,被900万两白银困住了,被62岁的年纪困住了,最后只能困在云南这个‘华丽的牢笼’里,”   吴三桂南下的假设,听着像部“穿越爽文”,但真要较真,就知道这事儿不靠谱,就算他真在东南亚站稳了,能当多久“土皇帝”?元朝打缅甸,士兵死得比打仗还多;清朝打完缅甸后,直接放弃领土野心,改玩“朝贡”,北方政权根本管不了热带地区。 退一步说,就算吴三桂在东南亚混得风生水起,他的“民族英雄”称号也未必能到手,清朝会骂他是“叛臣”,东南亚会记他是“侵略者”,现代人可能会夸他“有眼光”,但历史评价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吴三桂的悲剧,在于他既想保住云南的“小日子”,又想搏一把“皇帝梦”,最后两头都没捞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没有“最优解”,只有“当下最划算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藏着命运的伏笔。   要是吴三桂能穿越到现在,说不定会笑着摇头:“当年要是知道东南亚这么难搞,我还不如在云南养老呢!”毕竟,开疆拓土的浪漫,终究敌不过现实的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