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吴三桂真是缺乏远见,在云南待了那么久,手握十多万精兵,这时候如果南下东南亚,攻下

吴三桂真是缺乏远见,在云南待了那么久,手握十多万精兵,这时候如果南下东南亚,攻下泰国、老挝、越南等地,45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半个中国,不用和康熙硬碰硬,还可能获得康熙的支持,民族英雄的称号肯定是跑不了的。 当时东南亚隔三差五就内乱,像越南、泰国、老挝这些地方,老是有政变有争斗,没什么强力人物能把局面驾驭住。 吴三桂要是选择南下,碰上那些还在分裂的国家,肯定有很大的胜算。比起在云南闹三藩跟康熙死磕,还可能处处受限,南下打拼反而是主动出击,更带劲。 东南亚地盘广阔不说,地形跟云南有点像,林茂山多,粮食资源丰富。吴三桂的兵能适应地形,往南推进时补给不算难。 只要他不急着圈钱抢地,把当地老百姓安顿好,粮食和生活问题先解决,大家大多还是愿意听他的。历史上各朝统治新地,总是靠挟有好处稳住人心,有权有势的头头也愿意跟你配合。 这种局面下,吴三桂要是懂得拿出自己的办法,把利益分给本地士绅和豪强,重用当地能干的人,局面很快会稳定下来。 南下之后,吴三桂还能以开疆拓土的头衔,扭转在清廷面前的被动。他主动扩张,不跟康熙对着干,名义上把新收的地归于朝廷所有。 康熙未必会拒绝,也许巴不得有这样一个缓冲地带,他少了后患,吴三桂也不用再做“造反派”。 这样等于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局面,朝廷安全有保障,吴三桂成了新地方的实际掌权人,有能力、又有地位。 在这样的基础上,他自己家族的后代也不愁没有承袭的资本,比死盯着云南一亩三分地强得多。 如果南下顺利,吴三桂统一东南亚大片土地,资源和人力自然源源不断。他还能用当地丰富的物产发展贸易,把香料、象牙这些好东西运到中国本土赚银子。 等局势稳下来,吴三桂说不定成了引领中南半岛走向安定的大人物。清朝和他也不至于交恶,朝廷看重他的能力,说不定还会指望他继续帮助镇守南疆。 但吴三桂没把目光放远,每一步都死盯着自己手里的权力,最后陷入跟清廷的死战。三藩之乱打下来,云南变得风雨飘摇,部队死伤无数,他本人也没落到好下场。 历史记下了他的失败,多半还留下了造反的骂名。如果他当时选择南进,把兵和资源用在打拼中南半岛,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方新王,也不会被后人单纯归为叛臣逆子。 吴三桂的经历侧面说明,历史的决定有时候就差一念。要是他肯放下眼前的执念,往外拓展,东南亚的局势给他的机会不是一点点。他可能会成为盘活当地经济、稳住百姓的新中心。 有实力就不怕孤立,高明的做法是把握时机,主动打开新局面。没选南下这条路,让他从英雄变成了失败者,剩下的全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