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轻易不出手,出手就照着七寸去的! 外媒9月19日报道:“中国欧盟商会披露,中国稀土供应延迟,令欧洲企业因原料短缺,被迫停产。” 就在几天前,波兰以所谓“安全威胁”为由,单方面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导致中欧班列全线停摆。 超过300列满载电子产品、汽车零件和光伏组件的货运列车被堵在边境,欧洲零售商库存告急,运输成本瞬间飙升15%。波兰的举动看似在回应俄罗斯无人机事件,实则把经济通道当成了政治筹码。 中国没有立刻喊话施压,而是用一场供应链的精准调控,让欧洲企业自己感受到了痛。稀土是现代工业的命脉,从新能源汽车电机到风力发电机,从精密仪器到军工装备,都离不开这些关键元素。 全球80%以上的中重稀土资源掌握在中国手中,欧盟几乎100%依赖进口。一旦供应收紧,高端制造业立刻陷入瘫痪。目前已有140多份出口许可证申请积压,获批的不足四分之一。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对稀土实施管控。今年4月,针对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中国对七类中重稀土物项启动出口管制,理由是维护国家安全和防扩散义务,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尽管此前中欧达成加快审批的协议,但欧盟一边抱怨供应紧张,一边又在G7框架内配合美国,酝酿以“涉俄”为由制裁中印企业,这种两面做法让中方失去了耐心。 更让欧洲没想到的是,中国早已准备了后手。就在波兰关闭口岸后不久,中国宣布启动北极航道常态化商业运行,首艘货轮“天恩极地号”已从上海出发,经俄罗斯北极沿岸直抵欧洲。 这条“冰上丝绸之路”虽成本略高,但比传统海运节省12天,运费还降了20%。未来三年将投入30艘冰级货轮,形成稳定月班航线,彻底打破波兰对中欧物流的垄断。 德国工业联合会立刻坐不住了,警告若中欧班列长期中断,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将被迫转向北方航线,波兰的枢纽地位将被边缘化。 波兰自己也搬了石头砸脚。它是全球第二大苹果出口国,2024年对华出口额近5亿欧元,如今口岸关闭,果农的苹果烂在仓库,国内舆论一片哗然。 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怕事。中欧班列是共建项目,不是谁的提款机。用物流通道搞政治讹诈,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稀土管控不是武器,而是资源主权的正当行使。当一个国家试图切断你的命脉时,你也有权让对方体会到什么叫“卡脖子”。 这场博弈让欧洲看清了一个现实: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和运输线,本身就是巨大风险。而中国,早已不再只是被动应对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