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掀起承认巴勒斯坦国风潮,内塔尼亚胡放话威胁:你们等着瞧! 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紧接着,法国、卢森堡等国也放话,要在联大会议上跟进。这波操作下来,联合国193个会员国里,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已经飙到159个,超过了八成。 这事儿说起来挺突然,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要知道,这些西方国家以前对巴勒斯坦建国这事,要么装聋作哑,要么把“停火”“反恐”当借口拖着不表态。 就拿英国来说,特朗普前些天还专门跑去伦敦施压,结果人家根本不买账,该承认还是承认。加拿大更绝,直接成了G7里第一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总理卡尼在声明里明明白白地说:“巴勒斯坦国和以色列国该有个和平的未来。” 这转变背后,其实是以色列自己把路走窄了。今年五月,以政府一口气批准在约旦河西岸新建22个定居点,国防部长卡茨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重要屏障”。 到现在,西岸已经挤着51万以色列定居者,全是在违反国际法的土地上盖房子。加沙那边的军事行动也没停过,人道主义危机一天比一天严重。西方国家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再想替以色列圆场都难。 更关键的是,今年七月,15个西方国家的外长就联名发了声明,说要在联大期间“积极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当时不少人觉得这就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以色列一点收敛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变本加厉。 这下好了,英国首相斯塔默直接挑明:“承认巴勒斯坦国,就是要重燃和平的希望。”法国总统马克龙更实在,一边跟阿巴斯通电话,一边在社交媒体上宣布,9月22日就正式承认。这些国家算是看明白了,再纵容以色列,“两国方案”就真成废纸了。 面对这波“外交围剿”,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反应堪称火爆。9月21日傍晚,他对着镜头放狠话:“绝不可能有巴勒斯坦国!”还撂下一句“你们等着瞧”,说等从美国回来就要“回应”那些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这话听着硬气,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背后的焦虑。 内塔尼亚胡的底气,说白了就是定居点那套。他在声明里特意强调,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数量已经翻番,以后还要接着建。这招“用推土机说话”的策略,其实是想把巴勒斯坦的土地一点点蚕食掉,让建国成泡影。 五月那波22个定居点获批时,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就欢呼这是“历史性决定”,说白了就是要在战略上彻底堵死巴勒斯坦建国的路。 但现实是,这套玩法越来越行不通了。以前西方国家还顾及二战后的敏感情绪,对以色列多有忍让,可现在连加拿大这种传统盟友都翻了脸。更要命的是,联合国大会前不久刚以142票赞成通过决议,支持“两国方案”的纽约宣言。内塔尼亚胡威胁要“回应”,可手里的牌真不多。 军事上再强硬,也挡不住159个国家的外交承认;定居点建得再多,也改变不了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主权的认可。他那句“等着瞧”,更像是色厉内荏的挣扎。 西方这波承认潮,就像往本就复杂的中东棋盘上扔了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可不小。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第一时间站出来点赞,说这是“迈向公正和平的重要一步”,还呼吁美国赶紧“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连哈马斯都发了声明表示欢迎,要知道这在以前可是难得一见的共识。对巴勒斯坦人来说,这么多西方国家承认,相当于在外交战场上打了场胜仗。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跟中东内部的团结趋势正好呼应。之前卡塔尔牵头搞军事联盟,伊朗、沙特这些老对手都能坐下来握手言和,现在西方又来这么一出,等于从外部给以色列加了压。 以前以色列仗着有美国撑腰,在地区里横着走,空袭伊朗敢走沙特领空,扩建定居点有恃无恐。可现在呢?军事上有中东国家盯着,外交上又被西方国家“背刺”,算是两头为难。 不过话说回来,承认巴勒斯坦国只是第一步。就像巴勒斯坦副总统侯赛因・谢赫说的,这是“正义和自决权利的胜利”,但要真正实现和平,还得停火、让援助进加沙、释放被扣押人员。内塔尼亚胡的威胁虽然吓人,但159个国家的承认已经形成了大势。以色列要是还抱着“定居点扩张”的老思路不放,只会越来越孤立。 现在的中东,有点像当年北约成立时的架势,只不过这次是外交和军事两条线齐头并进。伊朗的导弹、沙特的资金、西方国家的外交承认,这些力量拧到一起,以色列再想肆无忌惮可就难了。 内塔尼亚胡那句“等着瞧”,最后可能变成“这下麻烦了”。毕竟在国际政治里,钢笔有时候比导弹更有力量,而现在有159支钢笔都在为巴勒斯坦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