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朝鲜98%出口商品卖给中国,都是什么商品?说句你们不敢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

朝鲜98%出口商品卖给中国,都是什么商品?说句你们不敢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通人估计用不到! 就在外界还在关注平壤的导弹试射和阅兵式时,一条不起眼的贸易数据却引发了国际观察者的警觉。 2025年上半年,朝鲜对中国的出口额高达2.45亿美元,占其整体出口的98%以上。 这不仅是数字上的依赖,更是一种“绑死式”的经济命运。 从某种意义上讲,朝鲜的“对外贸易”,几乎就是“对中贸易”。 可真正令人意外的,不是那98%的比例,而是这些出口商品的“陌生感”。 如果不是你特意查一查,你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从没直接用过朝鲜出口的大多数商品。 更讽刺的是,它们却又在绕道之后出现在我们身边:假发、铁矿、钨矿、电力、丝绸、甚至人参。 假发,成了朝鲜出口的头号产业。 2025年6月,这种“头上的生意”单月出口额就突破2000万美元,全年预计突破1.87亿美元。 它靠什么?靠中国企业提供原材料,靠朝鲜人工一针一线手工钩织,最后贴上欧美日韩品牌的标签,卖进高级美发沙龙。 这些假发不是卖给朝鲜人民的,也不是朝鲜人自己用的。 你在抖音上看到的“高定真发假发”,在亚马逊上看到的“日韩高端发制品”,背后极可能藏着一个“朝鲜工厂”。 而那些工厂里,女工的月薪大概只有300元人民币。 这不是个体经济的活跃,而是国家级的“代工命运”。 朝鲜拿到的是最低端的那部分利润,真正挣钱的,是下游的贴牌商和全球市场。 说句不好听的,朝鲜的出口模式,像极了一个“隐形工厂”,为全球提供看不见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却从未在品牌和终端利益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再比如铁矿,这原本是朝鲜最具潜力的资源之一。 茂山铁矿储量高达28亿吨,品位63.5%,远超中国平均水平。 但受限于设备老旧和技术落后,朝鲜只能以每吨60美元的低价出口原矿,基本算是“搬石头换饭吃”。 谁来接收这些廉价矿石?还是中国。2025年上半年,铁合金出口额达到3300万美元。 这些铁矿进入中国冶炼系统后,又变成高附加值的钢材、零部件,再出口给世界。 朝鲜的角色,只是“矿山这头”的搬运工。 更讽刺的是,2025年朝鲜电力出口额也超过2400万美元。 这是一种典型的“两头矛盾”:一边是朝鲜本国农村还靠蜡烛照明,平壤酒店常年备有手电筒。 而另一边,它却把电力输往中国东北,换取急需的外汇。 这种“自己黑着,点亮别人”的现实,几乎可以写进政治经济学教材。 当然,朝鲜也曾试图改变命运。 2024年起,它开始试水低端芯片封装线,还引进了AI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假发定制生产。 但无论是半导体还是人工智能,都逃不过“低端工艺+高端命运”的悖论。 没有技术突破、没有资本支持、没有品牌运营,所有的“升级”都只能停留在代工层面。 这就像是给一台90年代的拖拉机换上智能导航系统,方向盘再智能,也跑不过法拉利。 而海鲜和特产,则是另一场“悄无声息的交易”。 帝王蟹、松茸、高丽参,听起来像是高档货,但由于朝鲜冷链技术落后,大多只能做成干货出口。 到中国之后,这些产品会被贴上“长白山人参”或“北海道帝王蟹”的标签,摇身一变,进入高端超市。 消费者根本不会知道,它们可能来自朝鲜边境的一个小渔村。 同样的故事还在纺织品上重复。 2022年,朝鲜出口的生丝和丝废料总额超过1200万美元,这些半成品进入中国纺织链后,最终变成了你衣柜里的某件“轻奢品牌”套装。 这一切看似平静,实则危险。 因为这种极端依赖中国市场的出口结构,早已成为朝鲜经济的“单点脆弱”。 一旦中朝边境政策收紧,或者国际制裁再度升级,朝鲜将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 更深一层的风险,是“看不见”的结构性掏空。 朝鲜的劳动力价值被低估,资源价值被低估,甚至国家未来的战略空间也被过早锁死在“低附加值出口”的泥潭中。 它当然知道这种模式不可持续。所以它在转型,朝鲜试图搞旅游业,开放元山葛麻海滨度假区,升级三池渊机场,甚至进口了大量沙滩伞和水上乐园设备。 但问题是,谁会在全球最不确定的国家去沙滩度假? 朝鲜不是没有选择,但它的每一个选择背后,几乎都绕不开中国。 2025年,它加大了与俄罗斯的合作,全年贸易额预计将飙升至5.6亿美元,用来换取粮食、能源和技术。 可历史已经证明,过度依赖另一个强权国家,从未是长期之计。 从某种意义上看,朝鲜的出口结构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国家在全球化产业链中的“隐形角色”。 它不是品牌拥有者,也不是技术主导者,它只是一个“被安排好位置”的生产者,无法决定命运,只能顺着链条向下游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