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可思议了!”江西,2岁女孩跟着妈妈回家,不料,刚走到门口,女儿突然指着楼梯对妈妈说:下面有个奶奶!妈妈一开始没在意,可她回头一看,楼梯下哪有人影?妈妈问:哪有奶奶你看错了吧,可女儿依然指着下面说:奶奶就在那,你看不到吗? 一个普普通通的楼梯间,怎么就能在母女眼中,分裂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象视频在9月16日报道了江西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这事儿瞬间就戳中了很多家长的心。 她的女儿才2岁,在自家门口的楼梯间突然不走了,小手指着下方,奶声奶气地说,那儿有个“奶奶”。 母亲轻探头颅,目光投向楼梯间。只见那里一片空荡寂寥,唯有两个陈旧的纸箱,静静蜷缩在昏暗的角落里,似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她原以为孩子是信口胡诌,然而女儿却神情肃穆,满脸认真地反问道:“奶奶明明就在那儿,您怎么会看不到呢?”” 就是这句反问,让母亲的后背瞬间冒出冷汗。那个空间里,女儿的现实是“有个奶奶”,而她的现实是“只有纸箱”。这两种无法调和的真实,在狭小的空间里激烈碰撞,才是恐惧真正的来源。 此事绝非个例。于全国各地,诸多家长皆分享过与之相类的故事,此类情形似已屡见不鲜,反映出某些较为普遍的现象。有孩子指着空墙角说有只小猫,有的坚持说床底下藏着别的小朋友,还有的干脆对着空气聊天玩耍,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孩子看到的那个“奶奶”,并不是幻觉,而是他们独特的认知模式下,一个被“建构”出来的产物。 首先,2岁孩子的视力还在发育,在楼梯间那种光线昏暗的地方,他们很难看清物体的轮廓。一个被灯光拉长的纸箱影子,在他们眼里,完全可能变成一个站着的人。 其次,孩子的联想能力简直是天马行空。一个父亲就分享过,他孩子曾把阳台上被风吹动的白色连衣裙,坚定地认为是“穿白衣服的阿姨”。这种强大的“脑补”能力,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更关键的是,这个年纪的娃,想象和现实的边界是模糊的。他们脑子里想到的画面,对他们来说就是真实发生的。所以,他们并不是在“说谎”,因为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还太早了。 而那位母亲的恐惧,也并非来自那个不存在的“奶奶”,而是源于自己。当孩子笃定的话语,打破了她对现实的掌控感时,恐惧就被触发了。 楼梯间、卧室角落这些地方,本身就是我们文化里容易滋生恐怖联想的场景。孩子的一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成人内心深处对“未知”的集体焦虑。 那种“不干净的东西”的想法,其实是成年人把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套进了预设好的恐怖故事框架里。说白了,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吓自己”。 所以,当家长明白,这并非什么超自然事件,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时,那个“未知”就变成了“已知”,恐惧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与其抱着孩子惊慌失措地跑回家,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绝佳机会。 下一次,当孩子再指着某个地方说看到了什么时,或许我们可以蹲下来,试着从他的视角看一看,然后温柔地问一句:“哦?那你能给我讲讲那个‘奶奶’是什么样子的吗?” 这不仅仅是消除恐惧,更是用共情跨越了那道感知的断层,把一次小小的惊吓,变成了一场深刻的亲子沟通。
猜你喜欢
有人说,柴桑大姐在直播间宣布,52又延期了!非常佩服柴桑大姐有一说一,有二说
2025-09-20
万年七秒
9月19日首例职场性侵工伤案的取证竟然是隔壁房间的录音,崔丽丽竟然迷糊洗澡了,没
2025-09-21
绝世狮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