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把人分成三六九等:650分以上上C9,630分以上上985,580分以上能碰到211的边儿,520分一本,450分二本,三本得400分以上,专科得250分以上、300分以上。 我告诉你,这分数代表着什么? 不同的圈层全部给你分割开来,直接影响的不光是你和谁在一个教室里读书,甚至是你未来的择偶对象,你交的男女朋友是谁。同样,清华毕业的组成的家庭生的孩子,和两个没上过大学的组建的家庭生的孩子,能一样吗?都在基因上,这一刻直接就给你封死。 走向社会之后,你会发现这个层次划分得更明显。有人说报考这个事情,选啥都对,专业选哪个都好。我告诉你为什么:任何一个事情,考察的时间点不同,结论就不一样。 给你们举个例子,你说一个孩子寒窗苦读12年,最后高考考上清华,是好还是不好?人说好啊,这考上清华还不好吗?那问题是,这个孩子有可能牺牲了12年的童年,从小到大一点童年没有啊。那你说这个孩子高考这一刻考了200来分、300来分,他玩了18年,你说他就一定不好吗? 人这一生在做选择的时候,你会做无数次选择,但每一次的选择,短期来看是对的,长期来看未必是对的;长期来看是对的,短期也未必正确。所以你们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你作为家长,你是啥水平?你进到你水平当中的最好的那个选择就够了、可以了。因为一代人的变化,一个家族能否繁荣富强、能否蒸蒸日上,不是靠一代人的努力,是三代人的努力。 作为家长,你说“我也不懂啊”。 你不是今天才不懂。经常有人说“这个报考高考太不公平了”,我告诉你,大家不用心理不平衡,你的水平、你孩子的高考水平和你的选择水平,代表了你们家族的综合水平。 高考升学规划服务到底赚的是什么钱? 我给你把这个逻辑捋一下:所有的服务行业赚的钱,包括升学规划,赚的永远不是信息差的钱,赚的是什么钱呢? 比如说,今天出现一个事儿,新闻说了要扩招或者怎么怎么回事,你看了这个事儿会有你自己的一个判断,我看了会有我的判断,对吧? 比如说,有人告诉你化工行业不能学,你一定听过“有毒”;核电站不能去,有辐射,你一定听过这种声音。好了,那我今天站在我的角度,跟你讲它为什么好、好在哪儿?不同的人的认知,得出来的结论是不同的。 我这么说,大家明白了吗?所有的服务行业卖的是认知,是你脑子里和别人不同的观点,而你的观点一定要能站得住脚,一定要有大量的论据来支撑。你有没有数据?有没有例子?如果你有数据、有例子,能够支撑观点站得住,其实就是所有的服务行业,都是一个正方和反方不断博弈、不断博弈求真知的过程,这是服务行业的本质。 就像律师也是一样,大家研究的都是法典,研究的都是每一个法条的司法解释,但你就运用得好。为什么张律师和王律师,大家都是同样上一个大学,学的都是同样的法条,但是大家各自对司法解释的理解不同,就有了你们今年看到的电影《第20条》里,前面那么一堆律师都认为他有罪,到他这儿,他宣告无罪释放。总是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服务行业永远只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搞到钱,而所有消费他的人是心甘情愿的。还有第二种人,是赚“懒”的钱。啥意思?我方法告诉你了,招都教你了,信息差的事全给你抹平了。 你说“不行,我学会了,我也不爱干”,这个时候怎么办? 你愿意消费别人,别人也愿意让你消费的时候,好了,这个时候别人赚了你的钱。但凡你自己不想卖力气的,你都得消费,是不是这个道理?就这个逻辑。 所以服务行业的本质在这儿:你赚,要么赚你认知和别人不同的钱,要么赚别人懒的钱,这就是服务行业,本质就是这样。没有什么说谁对谁错,你说你卖报考卡的,你可以卖,对吧?你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收集数据,对不对?这是你的本事,对吧? 一对一报考的,你不能说这个做一对一报考的都不靠谱,也不一定,靠不靠谱取决于你是谁。你作为家长,你的水平决定了你找的到底靠谱还是不靠谱,就这个逻辑。你的水平啥也不是,你找的,你放心,你找不到水平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