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要杀李善长,李善长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我都76岁了,还能干什么?”朱元璋眼皮都没抬,冷声道:“司马懿七十多岁尚且叛主,你难道不也是吗?”就这样,李善长一家70余人被诛杀,惨绝人寰!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罪被处死,牵连好几万人,那时李善长没被追究,朱元璋放了他一马。十年过去,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干了两件让朱元璋不爽的事。先是为修房子,找信国公汤和借三百士兵,汤和觉得借兵敏感,立马上报朱元璋。朱元璋正愁没借口,借这事儿发难。另外,李善长为亲戚丁斌求情,丁斌犯事要流放,朱元璋命锦衣卫严审丁斌。审出来丁斌说李善长早知道胡惟庸谋反,胡惟庸找过他拉伙,李善长没明拒,就说自己老了,死后你们自便。这话被当证据,朱元璋定罪李善长知情不举,犹豫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李善长七十六岁,退休在家,本以为没事,结果旧案翻出,铁券也救不了他,因为券上写着除谋逆外免罪。 李善长和胡惟庸关系深,同乡加姻亲,胡惟庸上位全靠李善长推荐。胡惟庸案发时,李善长没被牵扯,但朱元璋心里有数,淮西集团势力大,李善长是核心,即使退休了,影响力没散。借兵那事儿,暴露李善长还想动用军力,朱元璋敏感,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上,不容别人染指。丁斌供词一出,朱元璋召群臣议罪,下旨处死李善长全家七十多口。只有李祺和两个儿子因为娶公主,免死流放。案子源于胡惟庸旧事,但十年后重审,朱元璋借机清洗功臣。李善长嫉贤妒能,早年得罪刘基,朱元璋忍着没发,现在全算账。铁券本是赏赐,结果成笑话,谋反罪不免。 朱元璋杀李善长,根本是猜忌心重,出身底层,对功臣不放心。李善长作为淮西头子,退休后还拉拢人,借兵修宅涉军机,朱元璋觉得威胁大。胡惟庸案本已结,但朱元璋想扩大化,杀鸡儆猴。丁斌审讯挖出李善长知谋不报,朱元璋以此为由,株连家族。七十多口人被杀,场面惨烈,朱元璋铁腕巩固皇权。李善长早年功劳再大,也挡不住皇帝多疑。案子牵扯淮西集团,朱元璋一步步除掉开国老臣,确保朱家江山稳。李善长性格苛刻,得罪人多,退休后没低调,酿成大祸。 李善长死后,长子李祺和两个儿子免死,流放到江浦,李祺后来病死。次年,王国用上书为李善长喊冤,说他位高权重没必要叛乱,朱元璋没罚王国用,说明心里有数,但不改判。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和李善长案,清洗开国功臣,淮西集团彻底灭。洪武四大案中,这俩案株连最多,近万人死。朱元璋编《昭示奸党录》,列李善长罪状,印行全国,警告后人。皇权加强,相权废除,明朝从此无丞相。 李善长案后,朱元璋继续杀蓝玉等武将,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又杀一万多。汤和那些幸存的,靠低调保命。朱元璋晚年多疑,杀戮重,影响明朝政治。李善长家族覆灭,铁券成空谈,免死金牌不管用。朱元璋通过这些案子,确保子孙坐稳江山,但也埋下隐患,明朝官僚畏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