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广西,爸爸给住校的初一儿子准备好一周的行李,递上20块零花钱和一箱牛奶,结果,平时听话的孩子突然站在门口不肯挪步,不是舍不得家,也不是不想上学,竟是红着眼眶,说20块根本不够用,想让爸爸涨到50块。爸爸:学校有一日三餐,非要50块钱! 父子俩就这么在门口僵住了。 后来,知情人聊起这事,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难处!学校是包三餐,可初一的孩子正是爱和同学凑一起的年纪,课间想跟同桌分袋薯片、放学陪同学买瓶冰镇饮料,学校门口小卖部里,普通的果汁就要四五块,稍微好点的零食一包就七八块,20块钱买两次东西就见了底。 有一次,班里同学凑钱给过生日的老师买小礼物,别人都掏了5块10块,他兜里只剩3块,最后还是同桌帮他垫了钱,回来跟爸爸提,爸爸只说别跟人瞎攀比。 还有一回,儿子笔袋坏了,想当场买个新的,翻遍口袋只有12块,不够买个质量好点的,只能跟同学借了个旧笔袋凑合用。 这些事孩子没好意思多提,直到这次实在忍不住了,而爸爸这边,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平时在工地打零工,一天挣的钱要掰成几份用,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自己连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渴了就喝工地的自来水。 在他眼里,孩子在学校有饭吃、有牛奶喝,已经比自己小时候强太多,他上学那会根本没有零花钱,想买块橡皮都要攒好久的废品钱。 爸爸说,总怕孩子手里钱多了,会像邻居家小孩那样,天天买辣条、玩游戏卡片,心思不在学习上,所以觉得20块够花了,能省就省。 视频发到网上后,评论区吵翻了天。 有人说现在20块钱真不算啥,给孩子这点钱,不是让他在同学面前难堪吗?也有人觉得爸爸没错,现在的孩子太能花钱,不盯着点容易养成坏毛病。 还有人说起之前见过的事,有个初三学生因为爸妈给的零花钱太少,没钱花竟然去入室抢劫,最后被抓了,这些事让不少家长跟着提心。 其实说到底,这不是单纯的20块和50块之争,是家长能省则省的生活经验,与孩子在学校缺钱的尴尬,这两者起了碰撞。 老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爸爸的节俭是为了这个家,可也忘了孩子在集体里的那些小需求,这不是攀比,是想跟大家融在一起的心思。 要是换个方式,或许就不一样了,比如周末的时候,爸爸可以跟孩子坐下来,让孩子说说想买啥,然后一起算算账,比如一瓶饮料5块,一个笔记本6块,一周大概需要多少钱,再根据家里的情况定个数,30也好、40也罢,让孩子知道这钱是根据他的需求算出来的,不是爸爸故意小气。 另外,还可以让孩子拿个小本子,记下每笔钱花在哪了,周一买了瓶水,周三买了块橡皮,这样孩子知道钱花去哪了,爸爸也能放心。要是孩子记了一周账,钱都花在正经地方,周末还能多给个5块当奖励,这样孩子也能学着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孩子多少零花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借着这事,让孩子知道怎么管钱、怎么珍惜钱,既不浪费,也不用因为钱的事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