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到人民日报了!”,贵州兴义,男子即将入伍,父母在外务工本以为会是自己“独自出征”,没想到大伯竟穿着工作特地带着鲜花来送自己。 9月15日,贵州兴义,20岁的李阳站在新兵队伍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军装领口。 这是他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也是第一次要独自面对人生里的“大场面”。他 抬头望了望路口,心里清楚,爸妈还在广东的电子厂里赶工,这辈子没出过远门的他们,怕是连“送兵”这两个字,都只能在电话里反复念叨。 身边的战友们正被一圈圈的家人围着:有的妈妈在帮孩子掖好衣角,有的爸爸在低声叮嘱“到了部队别逞强”。 甚至还有不少家属还提着保温桶,想让孩子再吃口家里的热乎饭。 李阳悄悄往后退了半步,把脸转向帐篷的阴影处,怕别人看见他眼里没藏住的失落。 他掏出手机,对着爸妈昨天发来的语音又听了一遍,“娃,照顾好自己,爸妈过年就回来”,沙哑的乡音混着雨声,让他鼻子更酸了。 “阳娃!等一下!” 突然,一道带着喘息的喊声从人群外传来。 李阳猛地回头,就看见一个穿着深蓝色工装的身影,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这边跑。 那人的裤脚卷到膝盖,沾着不少黄泥巴,工装的袖口磨得发亮,还沾着几点没清理干净的水泥印,是大伯! 李阳愣在原地,看着大伯手里紧紧攥着的东西,眼睛一下子就热了。 那是一束用旧报纸裹着的花,报纸边角被雨水泡得发皱,露出里面几支粉白的康乃馨,花瓣上还挂着水珠,有些已经微微低垂,一看就是在路边花店急急忙忙买的。 大伯跑到他面前,弯着腰喘了好一会儿,才把花往他手里塞。 “昨天跟你爸打电话,才知道你今天走…… 我今早五点就往工地赶,想早点收工来送你,还是差点迟到。” 李阳接过花,指尖碰到大伯的手,冰凉的,还带着雨水的湿意。 他想喊“大伯”,可话到嘴边却卡住了,只能看着大伯用袖子抹了把脸,不知道是抹雨水,还是抹眼泪。 “到了部队好好练,别惦记家里,你爸妈那边我会常去看,”大伯说着,又想拍他的肩膀。 但手抬到半空却又缩了回去,盯着他的军装笑了,“咱娃穿这身衣服,真精神,比你爸当年出息多了!” 这一幕被旁边的新兵家属拍了下来,发到了本地的微信群里。 没成想,不到半天,这段视频就刷遍了兴义人的朋友圈,连《人民日报》的官方账号都转发了,配文写着“工服藏温情,鲜花暖征途”。 评论区里,好多人都看红了眼:有在外务工的妈妈说“看到大伯,就想起我没能送儿子去上大学的遗憾”。 有当过兵的人留言“当年我也是独自出征,现在想起邻居大叔塞给我的煮鸡蛋,还觉得暖”。 其实咱们常说,现在的日子过得快,亲情都变得“轻飘飘”的:逢年过节靠微信发红包,家人团聚时都盯着手机,连说句贴心话都觉得别扭。 可李阳和大伯的故事却告诉我们,真正的亲情从来不是“精致的仪式感”,而是“我知道你需要,就一定赶来”的行动力。 是大伯放下手里的活、冒着雨也要送的那束花,是爸妈在电话里反复念叨的“吃饱穿暖”,是邻居阿姨在你出门时塞的那袋家乡菜。 现在再想起兴义那个下雨的清晨,李阳接过鲜花时的模样,还有大伯站在雨里挥手的身影,总让人觉得心里软软的。 那束被雨水打湿的向日葵,没有华丽的包装,却比任何礼物都珍贵;那件沾着泥巴的工装,没有体面的款式,却比任何衣服都让人安心。 因为它们都在诉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亲情从来不是“谁必须为谁做什么”,而是“我愿意为你多做一点”。 李阳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年底能拿到“优秀士兵”的奖状,寄回家给大伯看看。 他想让大伯知道,那束雨里的花,不仅暖了他的征途,更成了他在部队里努力的动力。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2025-09-16发布视频
猜你喜欢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父母拼死拼活的打工,只想帮儿子成个家,但成家之后才
2025-09-17
任平生
前几天在楼下碰着张姐,她刚五十出头,跟我说跟老伴儿把证办了。我还劝她:“都过
2025-09-18
芒果不易
很通透的一段话:“永远不要太操心你的孩子,也不要太操心你的父母,你所有的操
2025-09-18
罗莉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