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印度现在种姓制也在崩溃。   以前我们一提到印度,十有八九都会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印度现在种姓制也在崩溃。   以前我们一提到印度,十有八九都会想到种姓制度,什么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被排除在外的贱民,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活化石。   过去几百年,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不能同桌吃饭,不能住在一起,甚至连路上遇到都得绕着走,可现在的印度,尤其是城市里,这些规则已经越来越难维持了。   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别看印度的基础设施不怎样,但他们搞服务业、互联网、软件这些真还挺有一套。   不少中低种姓出身的人靠着技术、教育翻了身,进了大公司,甚至成了企业家。   光靠姓氏和出身已经决定不了一个人的阶层了,这种变化在孟买、班加罗尔这种大城市特别明显,你在办公室里谁知道谁是哪一姓?大家看的是简历、能力和业绩。   再一个就是教育政策的推动,印度政府早年就规定了对低种姓群体的“预留制”,也就是大学和政府工作岗位要给他们留一定比例的名额。   虽然这个制度争议不少,尤其是高种姓的人一直抱怨不公平,但它确实让不少原本没机会读书的底层家庭的孩子进入了大学和公务员系统。   接受了教育之后,他们的下一代也在慢慢摆脱原本那种一出生就被贴标签的命运。   当然,这种变化并不是全国范围的,有些偏远村庄、传统宗教势力强的地区,种姓制度依然根深蒂固。   尤其是婚姻这块,很多家庭还是坚持“门当户对”,不愿意子女跨种姓结婚。   但就算这样,偷偷结婚,或者干脆私奔的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年轻人干脆跑到城市工作,一边挣钱一边摆脱家庭对种姓的控制。   不过说种姓制度崩溃,也不是说它完全不存在,它就像一堵旧墙,虽然有的地方已经开裂、掉皮,但整体还没塌。   尤其在一些关系到权力和资源分配的地方,比如政坛里,种姓依然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很多政党为了拉票,会专门争取某个种姓的支持,甚至候选人都要按种姓来安排,这种“种姓政治”短时间内恐怕还很难消除。   但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看,这堵墙确实正在往下倒,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更透明,城市化让人流动更频繁,教育和经济提升了底层群体的话语权。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正在一点点削弱种姓制度的根基,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已经不太认同那一套了。   种姓制度虽然看起来像是印度社会的“根”,但当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就算这根“根”再粗,它也会慢慢松动。   说到底,不是某个政令废除了种姓制度,而是越来越多的印度人选择不再被它限制。   这种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但它正在发生,正在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而我们这些旁观者,或许也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正在悄悄改变的印度。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何无法被彻底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