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人后悔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美国对华出口生意基本被别国瓜分了,中国已经不买美

美国人后悔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美国对华出口生意基本被别国瓜分了,中国已经不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了,改为从中东购买。此前,中国也不要美国的大豆和玉米了,改为巴西和阿根廷购买, 就连以前很受欢迎的美国牛肉,现在也放弃了。 开头就一句话:这回,美国人真急了。 过去十几年,他们靠着中国市场吃得盆满钵满,农产品、能源、牛肉,一样不落。 但2025年刚过大半年,美国对华出口的好日子就眼看着走到了尽头,短短几周,中国买家一个转身,换了供应商。 液化天然气不买了,大豆和玉米也不要了,牛肉更是被澳大利亚和阿根廷抢了风头,不是中国不讲感情,而是市场不讲情面。 今年2月,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加征了15%的关税,看似只是一个税率的调整,背后却是整个能源市场的“大洗牌”。 据能源咨询公司Rystad的数据,这一下子让美国LNG的到岸成本每吨涨了750元,中国进口商一看账本,立马调头。 上海接收站的负责人就很直接地说了:“中东LNG便宜,政策风险也小,为什么还要买贵的?” 结果很快就体现在数据上,据欧洲公司Kpler的船舶追踪数据显示,从2月到5月,中国一滴美国LNG都没进口。 反倒是卡塔尔和澳大利亚趁机上位,卡塔尔对华出口占比升到了33%,澳大利亚也有32%,美国的份额?只有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不是政治操作,而是活生生的市场反应,关税一加,成本一高,买家自然就“用脚投票”了,能源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谁便宜谁先卖。 能源市场“切割”还没完,农产品这边也起了大地震。 3月,中国又对美国产的大豆和牛肉加征了10%的关税,这下美国农民可坐不住了,要知道,中国一度是美国农产品最大的海外客户,尤其是大豆,几乎一半都卖给中国,但现在,这个数字从48%直接跌到了35%,有的星期干脆订单归零。 反观巴西,简直是“喜从天降”。 今年上半年,巴西对华出口大豆高达3186万吨,光6月一个月就占了中国进口量的86.6%,美国那边的田还没种完,巴西已经安排扩种14.7%的预期产量,这是在拼命抢单。 而牛肉市场呢?美国牛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剩下4%。 澳大利亚趁机推出高端牛肉,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进口量同比增长了40%,一位上海餐厅老板说得很直白:“美国牛肉贵十几块钱一公斤,我们开店的可不是做慈善的。” 有人说这是中国在打贸易战,也有人觉得美国是自食其果,但其实这场剧变,归根结底不是谁在“斗气”,而是市场在讲“性价比”。 国际能源和农产品市场,本来就是高度流动的,今天你贵了,明天别人就能补位,就像金融时报说的,这是一场“戏剧性的转向”,但也很自然。 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就表示:“我们又不是交朋友,是做生意,价格合适才是硬道理。” 美国想靠加税压制中国,结果反而把自己逼出了市场。 农业部预测,2025财年可能出现495亿美元的农业贸易逆差,光是大豆种植者就有50万人面临亏损,美国农民的“票仓”变成了“炮灰”,这才是真正让特朗普政府头疼的。 与此同时,中国的供应链调整速度超乎想象,卡塔尔在加快LNG终端建设,对接中国需求,巴西在亚马逊边缘扩种大豆,澳大利亚牧场正在改良牛种,以适应中国市场。 这些国家早就看准了机会,准备接盘,美国的空出来的市场,根本没空多久,立马被人填满。 这场贸易格局的洗牌,其实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全球供应链早就不是一家独大的年代了,谁的产品性价比高,谁讲信用,买家就跟谁做生意。 中国这边也没有搞什么“报复性采购”,一切都是按市场逻辑走,能源要的是稳定和便宜,农产品要的是价格和品质。 美国如果不能提供这些优势,那就只能出局。 过去中国对美依赖度高,是因为那时候美国产品确实有竞争力,现在形势变了,全球供应链越来越多元,买家的选择越来越多。 美国如果还想靠旧套路吃老本,那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向别人家。 这一次的贸易转向,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市场规律的体现。 性价比,是国际贸易永远的“硬通货”。 对美国来说,是时候重新评估自己的贸易政策了,光靠加税和喊口号留不住客户,而对中国来说,这场供应链重构只是开始,未来的战略是更加多元、更加稳健。 一句话总结:这年头,谁便宜、谁靠谱,谁就有市场,美国失去的,不只是订单,更是一个时代的红利。 这回,真不是中国不想买,是美国自己不让卖。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2
用户10xxx32 2
2025-09-17 00:12
我记得疫情的时候好像和澳大利亚搞得很僵的
好风如水
好风如水 2
2025-09-17 00:19
会不会换个马甲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