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的妈妈散步误踩到化学品氢氟酸,最后中毒抢救无效去世。 在杭州余杭闲林中路附近,52岁的涂女士开了一家小店,店后方有片早已被征收却迟迟没动工的空地。 因为没围上护栏,这片空地成了附近居民的“后花园”——有人来散步,有人来种菜,涂女士也不例外,每天吃完早饭,她都会到这里走一走,这是她生活里雷打不动的小习惯。 就是这片大家习以为常的休闲地,在9月9日给涂女士的生命画上了猝不及防的句号。 那天她像往常一样在空地里散步,脚下突然踩到一个老化的塑料壶,壶体“咔嚓”一声就碎了。 没等涂女士反应过来,壶里的液体已经渗到她的鞋子里,还有些溅到了另一只脚上。 几乎是瞬间,涂女士就感觉双腿没了力气,再也走不动路。 其子女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过来把母亲往医院送,医生也给出了明确诊断:氢氟酸中毒。 确诊时,毒素已经开始在涂女士体内扩散,当天下午3点,她就出现了心脏衰竭、呼吸停跳的症状,直接被推进了ICU。 尽管医生拼尽全力抢救,涂女士的情况还是没能好转,9月14日凌晨,她终究没能挺过来,因心肺功能衰竭永远离开了。 从踩到那个塑料壶到生命终止,不过短短五天。 涂女士的病情急转直下,背后是氢氟酸这种被称作“化骨水”的化学品远超常人想象的杀伤力。 很多人以为强酸里硫酸、盐酸最可怕。 可氢氟酸不一样,它是氟化氢气体溶在水里形成的,常温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闻着有股刺鼻味,酸性虽弱,腐蚀性却能穿透皮肤、钻进骨头里。 它会和骨头里的钙、镁离子“抢位置”,引发低钙血症,进而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氢氟酸接触皮肤后,半小时内基本没什么痛觉,等有感觉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虽说六氟灵是应对它的唯一解药,可涂女士接触的面积太大了。 医生直言巴掌大的接触面积就够致命,而她的接触面积是这个量的5倍还多,就算用了六氟灵,也回天乏术。 博主后来在网上回应网友时也说,母亲当时整只脚都陷进了碎壶里,液体溅得到处都是,等送到医院,毒已经散到全身了。 悲剧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的行动还算及时。 警方接到报警就立刻介入,到事发空地排查时,又挖出了两壶氢氟酸; 生态环境部门赶过来,按规范对现场做了无害化处理,怕再有人碰到; 闲林街道办则忙着处理后续的善后事宜。 博主后来在文中提到,杭州当地政府办事效率高,态度也认真,说会兜底处理,自己只能等着最终的调查结果。 无独有偶,2025年1月,福建泉州的钟先生用氢氟酸清理陶瓷上的花纸时,没戴专业手套,溶液渗进普通手套里碰到手指,结果三根手指被灼伤,留下了小黑洞,好在送医及时,治了一个月才保住手指。 专家早就提醒过,接触氢氟酸必须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防酸手套,存放也得用专门的防腐容器,绝对不能随便扔。 要是不小心碰到了,身边有水就用大量清水冲至少20到30分钟,没水的话就用干毛巾把污染物擦掉,然后马上送医院。 可问题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氢氟酸的厉害,真碰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这次的悲剧,说到底还是暴露了两个大问题。 一方面,拆迁区域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太松散了,那么危险的氢氟酸,不知道是以前住在这的人还是用过的人随意丢在空地里的,连个妥善处理都没有,任由壶体老化破裂; 另一方面,公众对氢氟酸的认知几乎是空白,别说怎么防护、怎么急救,很多人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氢氟酸的来源——到底是谁丢的?为什么要丢在这里?还有,那片空地里会不会还藏着其他危险化学品? 博主在文中一遍遍说,希望相关部门能快点查清楚,给母亲一个交代,也给所有关注这件事的人一个交代。 毕竟,谁也不想再看到有人因为一次普通的散步,就再也回不了家。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红星新闻2025年09月16日关于《官方通报“杭州女子散步踩到氢氟酸后去世”:涂某某(女,52岁)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抢救无效身亡》的报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