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亏待老实人!12日报道,陕西商洛,一老板请人拆墙,本谈好2000块工钱,看到父子多干一倍活只啃干饼,直接加钱到3800!网友:这才是成年人的双向奔赴! 于陕西商洛,有一单拆墙活儿,事先商定报酬为两千块。然而到结账之时,雇主却支付了三千八百元,与初始约定大相径庭。这多出来的1800块,不是争吵来的,也不是讨价还价的结果,而是一场不动声色的价值评估。这笔钱,恰好衡量出了商业规则之外,人心里头那份诚信和尊重到底有多重。 一切都源于一个估算失误。店主李师傅邀来王师傅及其父亲,以口头形式敲定一桩活儿:拆除店内一面隔墙,报酬为两千元。大伙儿都以为是石膏板,两天的功夫绰绰有余。可锤子一砸下去,所有人都傻眼了,里面哪是石膏板,全是密密麻麻的钢筋和厚得吓人的水泥预制板。 这面墙就像个考官,用它硬邦邦的身体,把那个2000块的口头约定衬得有点可笑。原本预计两日即可完成的工作,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状况频出、进度迟缓,最终竟耗时四天方才告竣,着实超出预期。王师傅砸得手臂发麻,他年迈的父亲搬着沉重的碎块,脚步都变得沉重起来。最初的价格,在这超出一倍的工作量面前,显然已经“失准”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王师傅与儿子并未怨天尤人。父子俩心照不宣,选择以坚韧姿态应对,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工作,以埋头苦干书写着对生活的不屈与担当。从清晨八点至傍晚五点,耳畔唯有砸墙的轰然巨响。工人始终默默劳作,未闻一句抱怨之语,更未提及“加钱”二字,这份坚守与本分令人动容。 晌午时分,为不耽搁进度,父子二人于店门口台阶处就地而蹲。他们就着白开水,啃食着自带的凉饼,简单果腹,又将投身于手头之事。李师傅看着心里过意不去,想请他们吃碗热乎的面条,却被他们笑着婉拒了。理由简洁而掷地有声:“既已约定好这份活计,便绝不多索要一分钱。”短短数语,尽显诚信与硬气。” 他们挥洒的汗水,与那质朴的凉饼相融,化作一种无声却有力的语言。这语言,重新诠释了这份工作的价值,于平淡中彰显不凡。这种踏实劲儿,让李师傅想起了以前那些动不动就说“墙太硬”然后坐地起价的工人,对比太鲜明了。 活干完了,到了结账的时候。李师傅没按原价给,直接拿出了3800元。他说,这不是可怜他们,这是他们应得的,不让他们吃亏,自己心里才踏实。这是他用良心对父子俩的辛苦做的一次“校准”。 王师傅父子俩当时就愣住了,搓着手一个劲儿地推辞,“太多了,说好2000就是2000!”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原则。然而,在李师傅的执着坚持之下,那笔款项最终还是被接纳了。交易的核心,从冷冰冰的价格,变成了暖烘烘的情义。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第二天一大早,账都结清了,父子俩竟然又悄悄回到了店里。他们手持扫帚与簸箕,细致清扫工地各处。那些隐匿于犄角旮旯的碎渣,皆被一一清除。原本一片狼藉的现场,经此劳作,变得整洁而明亮。这个合同之外的举动,才是这次合作最完美的收尾。 陕西商洛这件小事,其实讲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当生意场上的尺子量不准的时候,人心的那杆秤就成了最准的度量衡。那一千八百元钱,绝非仅仅是对超额付出的合理补偿,更宛若一座无形的丰碑,是对坚守诚信这一高尚品质的慷慨奖赏,熠熠生辉。而那个被扫帚打扫干净的工地,则证明了最好的合作,永远是在合同条款之外,靠着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奔赴来完成的。 信源:小强热线浙江教科 男子装修店面找了父子俩拆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