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姐做了手术的第二天,我下了班去探望,买了香蕉,苹果,葡萄,还买了箱特仑苏,又放下500块钱,难道这样做还不懂理数吗? 我站在病房门口,手里还攥着空了的水果袋,刚才大姑姐的话还在耳边响:“你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香蕉太凉,我刚做完手术不能吃;葡萄酸,刺激喉咙;特仑苏是牛奶,医生说我暂时不能喝乳制品。这500块钱,够不够我一天的住院费?” 我愣在原地,心里像被泼了盆冷水。明明来之前特意查了术后适合吃什么,想着香蕉软和、葡萄补充维生素,牛奶有营养,怎么到了大姑姐这儿,全成了“没用的东西”?旁边的婆婆看我脸色不好,赶紧打圆场:“你姐刚做完手术,脾气不好,你别往心里去。她不是那意思,就是疼得难受,说话冲了点。” 我勉强笑了笑,走进病房帮着收拾床头柜上的东西。大姑姐躺在床上,侧着身,背对着我,没再说话。我心里有点委屈,昨天老公说大姑姐手术,让我下班去看看,我特意提前半小时请假,跑了三家水果店挑最新鲜的水果,又去超市买了牛奶,想着她刚手术完,手里没钱不方便,特意取了500块现金,怎么就落了个“不懂理数”的评价? 正想着,病房门开了,老公提着一个保温桶进来了。他看见我,笑着问:“来了多久了?妈说你早就到了。”我没说话,指了指桌上的水果。老公看了一眼,又看了看大姑姐的脸色,大概明白了什么,拉着我走到走廊:“我姐就这样,刀子嘴豆腐心,你别跟她计较。她昨天手术完疼得厉害,今天心情肯定不好。”我叹了口气:“我不是计较,就是觉得有点委屈,明明是好心,怎么就不对了。”老公拍了拍我的肩:“我知道,辛苦你了。走,我给我姐带了小米粥,咱们进去喂她喝点。” 回到病房,老公把保温桶打开,一股小米粥的香味飘了出来。他盛了一碗,吹凉了,递到大姑姐嘴边:“姐,喝点粥,刚熬的,软烂,好消化。”大姑姐没动,老公又劝了几句,她才张嘴喝了一口。喝着喝着,她突然哭了:“都怪我,昨天手术完太疼了,今天看见你买的东西,就觉得不顺眼,说了不该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我赶紧递过纸巾:“姐,我没往心里去,你刚做完手术,好好休息才重要。” 原来,大姑姐手术前就担心费用问题,她和姐夫都是普通工人,孩子还在上小学,这次手术花了不少钱,她心里一直憋着劲。昨天手术完疼得厉害,又想到钱的事,心情更差了,今天我去探望,她看着那些“用不上”的东西,就忍不住说了重话。“其实你买的水果都挺新鲜的,就是我现在确实吃不了,等我好了再吃。”大姑姐擦了擦眼泪,不好意思地说。 我笑着说:“没事,等你好了,我再给你买。对了,我问了医生,你现在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粥、鸡蛋羹,我明天给你做了带来。”大姑姐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 从那以后,我每天下班都会去医院给大姑姐送饭,有时候是小米粥,有时候是鸡蛋羹,有时候是清炒时蔬。老公也会提前下班,和我一起在病房里陪大姑姐聊天,帮她按摩腿,缓解术后的不适。婆婆见我们这么用心,心里也很高兴,每天都会去市场买最新鲜的食材,让我带回家做饭。 有一次,我给大姑姐带了一碗鸡汤,她喝着喝着,突然说:“妹子,以前我总觉得你性子软,怕你在这个家里受委屈,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你比我想象中更懂事、更贴心。”我笑着说:“姐,咱们是一家人,互相照顾是应该的。以前我刚嫁过来的时候,你还帮我适应家里的生活,教我做饭,我都记在心里呢。” 大姑姐出院那天,姐夫特意请我们一家吃饭。饭桌上,姐夫举起酒杯:“这次真的要谢谢你们,尤其是妹子,每天给我姐送饭,照顾得无微不至,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笑着说:“都是一家人,客气啥。姐刚出院,要好好休息,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跟我说。” 现在,大姑姐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她经常会来我家串门,有时候会给我带些她自己种的蔬菜,有时候会帮我照看孩子。我和大姑姐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不再像以前那样客气,反而像亲姐妹一样,有什么话都能说。 有一次,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姑姑现在总来我们家呀?”我笑着说:“因为姑姑是我们的家人呀。以前妈妈和姑姑之间有过一点小误会,但是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现在成了最好的姐妹。”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我也要和姑姑做好朋友。” 看着孩子天真的笑脸,我心里暖暖的。其实,家人之间难免会有误会和矛盾,只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用心,那些误会和矛盾就会像乌云一样散去,留下的是浓浓的亲情。就像我和大姑姐,因为一次探望时的小插曲,反而让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让整个家庭都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互相扶持,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