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656年,美艳女子淳于氏因谋害亲夫被抓,宰相李义府去狱中视察,一眼看中,竟色胆包

656年,美艳女子淳于氏因谋害亲夫被抓,宰相李义府去狱中视察,一眼看中,竟色胆包天,连夜将淳于氏带走,留作侍妾。 公元656年,洛阳城里出了桩人命案。一个叫淳于氏的美貌妇人,因为涉嫌谋杀亲夫,被关进了大理寺的天牢。这案子本来按律当斩,板上钉钉的事。可坏就坏在,淳于氏长得太勾人了。 李义府只看了一眼,魂儿就被勾走了。他当场就把大理寺丞毕正义叫到一边,压着嗓子说:“这女犯,本相看上了,你想办法给弄出来,我府里还缺个侍妾。” 毕正义一听,腿肚子都软了。权衡再三,毕正义一咬牙,想了个偷梁换柱的毒计。他找了个别的案子里判了死刑的女囚,趁着夜黑风高,跟淳于氏换了个个儿。第二天,那个倒霉的替死鬼就被拉到刑场砍了头,淳于氏则被一顶小轿,悄无声息地抬进了宰相府。 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理寺卿段宝玄是个直肠子,发现死囚名册对不上号,立马就觉得这里头有鬼。他不敢直接捅到李义府那儿,就悄悄给皇帝唐高宗上了道折子。 高宗皇帝一看,龙颜大怒,立马下令彻查。这案子,就落到了给事中刘仁轨的头上。 刘仁轨这人,说起来也是个硬骨头。他办案子,六亲不认,只认律法。李义府听说案子到了刘仁轨手里,心里也开始打鼓。他赶紧把毕正义找来,又是威胁又是利诱,让他把所有事都扛下来。毕正义胆小如鼠,哪经得住这么吓唬,当晚就在自己家里上吊自尽了。 李义府以为,死无对证,这事就算过去了。可他低估了刘仁轨的本事。刘仁轨顺藤摸瓜,硬是从大理寺一个狱卒的酒后真言里,把整个案子的来龙去脉扒了个底朝天。证据确凿,直指宰相李义府。 这下朝堂可就炸了锅。御史们纷纷上书弹劾李义府滥用职权,草菅人命。按大唐律,这可是死罪。可李义府是谁?人家是武皇后跟前的红人。武则天在后宫一吹枕边风,唐高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只是把李义府训斥了几句,罚了点俸禄,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李义府是没事了,可刘仁轨的倒霉日子来了。没过多久,刘仁轨就被一纸调令,从京城的清贵言官,“提拔”成了青州刺史。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明升暗降,发配边疆了。 那一年,刘仁轨已经60岁了。这把年纪,本该在家含饴弄孙,却因为得罪了权臣,被一脚踹到了山东。他心里憋屈,但也明白,这就是官场。他收拾行囊上任的时候,估计以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他万万没想到,李义府的报复,才刚刚开始。 当时,大唐正在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较劲。从山东往朝鲜半岛运送粮草,是青州刺史的重任。李义府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算准了海上要起风暴,硬是下了死命令,逼着刘仁轨的运粮船队在最恶劣的天气出海。结果,船队在海上被大浪打翻,粮草沉了大半。 这下罪名可就大了,“贻误军机”,够杀头的。李义府派了心腹御史去办案,临走前还特意嘱咐:“让他自己了断,别给朝廷添麻烦。”那御史到了青州,把话挑明了,让他自尽。 可刘仁轨梗着脖子回了一句:“我为官不力,国家有刑法,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想让我为了成全仇人自己抹脖子,我咽不下这口气!” 案子报回朝廷,唐高宗念着刘仁轨办淳于氏案有功,也觉得让他送死有点过分,最后把他贬为平民,发往辽东军中效力。 一个60岁的老头,从文官变成了大头兵,这在谁看来,都是人生走到了绝路。可刘仁轨不这么想,他接到圣旨的时候,居然高兴得哈哈大笑,跟身边人说:“老天爷这是要赐给我富贵啊!”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一个连刀都快拎不动的书生,上了战场不是炮灰是什么?可历史这东西,就爱开玩笑。刘仁轨到了朝鲜前线,正好赶上百济国叛乱,联合日本倭寇,把唐朝的驻军围困得死死的。主帅病死,军中无主,一盘散沙。危急关头,朝廷居然下旨,让戴罪立功的刘仁轨临时指挥。 一个文官,带着一支孤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这仗怎么打?所有人都觉得刘仁轨死定了。可谁也没想到,这个老书生拿起兵法来,比谁都溜。他先是稳定军心,然后利用唐军船坚炮利的优势,在白江口设下埋伏。 公元663年8月,百济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浩浩荡荡杀了过来。刘仁轨不慌不忙,指挥唐军水师,左右开弓,打了倭寇一个措手不及。史书记载那场仗,就一句话:“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一战下来,把日本打得几百年不敢再窥视中原。 白江口大捷的消息传回长安,整个朝廷都惊呆了。谁能想到,一个被宰相往死里整的老头,居然在异国他乡立下了不世之功?唐高宗立马下诏,把刘仁轨召回京城,官复原职,还加官进爵。 刘仁轨这一辈子,就像坐过山车。因为一个女囚犯,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宰相,被贬到天涯海角。本以为这辈子就完了,却在绝境中抓住了一丝机会,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硬生生打出了一片天。 而那个色胆包天的宰相李义府呢?他虽然风光一时,但坏事做绝,最终也落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客死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