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绝对有拿下台湾的军事实力,但为何此刻不动手?为何对台军演“以封锁为主,以登陆为辅"?派一艘军舰就可以干掉菲律宾,为何却不祭军事惩罚?" 台湾退役中将帅化民从军事与战略给出答案,因为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中美大国博弈,中国要和平崛起,不能影响伟大复兴大业。 帅化民点出的军力现实是冷峻的。海峡两岸的军事力量早已不在一个量级,解放军的战机比台军先进整整两代,海军主力舰艇的吨位差距更是以千吨计,这种代际差距让任何军事对抗的结果几乎毫无悬念。 然而正是这种压倒性优势,反而让大陆的决策层显得异常冷静。他们深知,单纯依靠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固然能迅速达成战术目标,却可能引发难以预测的战略连锁反应。就像一位棋手面对残局,明明能吃掉对方的关键棋子,却要计算后续几十步的演变。 这种克制背后,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赖清德抛出所谓“两国论”后,两岸关系骤然绷紧,但大陆的回应并非雷霆万钧的打击,而是环岛军演中“围而不打”的精妙布局。 帅化民敏锐地观察到,这种看似温和的军事行动,实则是成本最低的威慑方式——既展示了封锁台湾的能力,又避免了登陆作战可能带来的巨大伤亡和国际反弹。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让台湾感受到窒息般的压力,却又给各方留出了回旋余地。 更关键的因素在于中美博弈这盘大棋。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预言“中国将取代美国”时,全球格局正悄然重塑。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爬坡期,任何可能打断这一进程的冒险都需慎之又慎。帅化民直言,中国要的是和平崛起,不能因小失大。 台湾问题固然是核心利益,但若因操之过急而陷入与美国的直接冲突,整个复兴大业可能功亏一篑。这种战略定力,让大陆在台海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惊人的耐心,就像猎人面对陷阱中的猎物,明明可以立即收网,却愿意等待最佳时机。 有趣的是,帅化民作为台湾军方资深人士,其观点还透露出另一层意味。他曾公开支持台湾将防务预算提高到GDP的3%,向美国采购更多武器。这种看似矛盾的立场——既承认大陆的军事优势,又主张加强台湾自身防御——恰恰反映了台海问题的复杂性。 当大陆以“和平崛起”为战略锚点时,台湾内部也在重新评估自己的生存之道。而9月3日这个抗战胜利纪念日,更成为两岸历史记忆与情感纽带的微妙注脚,提醒着人们民族大义高于一时得失。 台海局势就像一场高难度的平衡术。大陆手握军事王牌却选择按兵不动,不是无力,而是不愿;不是软弱,而是智慧。帅化民的分析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大国博弈中那些看不见的算计与取舍。 当和平崛起的列车高速前行时,台湾问题这颗关键的棋子,终将在最恰当的时机落到它该在的位置。而此刻的“围而不打”,或许正是历史留给两岸最珍贵的喘息之机。 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