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卡塔尔首都被轰炸,卡塔尔全国人民极其愤怒,美国在卡塔尔驻军1万多人(乌代德空军基地),是要地给地,要钱给钱,真遇到事了,是啥也没干(在以色列战机完成整个袭击过程中,该基地未有任何拦截或反应),更让其愤怒的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还腆着大脸正在和卡塔尔谈防务合作协议。一次袭击就表明了,关键时刻美国有多么的不靠谱,防务问题上,还的靠自己,其他人,钱给的再多也没用。 袭击发生得突然而又彻底,代号为“烈焰之巅”的行动一共出动了十五架战机,其中甚至有F-35隐形机,还发射了十枚精准导弹。 而被炸的对象,是正在多哈一个会场里开会的哈马斯骨干,他们正在研究一份由美国提出的加沙停火方案,就在大家还没从震惊里缓过神的时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直接站出来承认,是他下令发动的。 在外界看来,这个“认领”既像是一种姿态,又像是政治算计,内塔尼亚胡当时正被卷入腐败案,国内声望直线下滑,他急需一场外部的强硬行动来转移矛盾。 通过这场轰炸,他既把国内民众的注意力拉回到安全问题上,又赢得了以色列激进派的拥护。利用外部战争稳固地位,这是他惯用的老办法。 不过,把这次轰炸仅仅看作是帮他转移危机就太表面了,更深层的背景是,美国正在推动哈马斯和以色列达成停火,但这方案对以色列并不合算,于是内塔尼亚胡干脆用武力把谈判桌掀翻,直接消灭掉哈马斯的一些谈判代表。 行动传递出一个精准信号:在加沙问题上,这是道单选题,要么站以色列这边,要么不存在别的选择,对美国而言,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 与此同时,最愤怒的莫过于卡塔尔,毕竟,这次轰炸地点就在他们首都上空,而一旁的乌代德基地,号称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军事存在,却从头到尾选择沉默。 卡塔尔人一下子明白了,在美国眼里,他们所谓的“伙伴”地位远远排在以色列后面,平时合作是合作,但真有重大冲突,美国随时可能置之不理。 更让事情难堪的是,事后白宫的说法一变再变,最开始,美国装作毫不知情,之后又改口,说他们早在行动前一刻被告知,还把消息传给了卡塔尔。 但卡塔尔随即否认,说根本没收到过预警,白宫这种前后打架的解释,让人怀疑美国内部根本没统一口径,甚至怀疑美军海外行动并不是完全听白宫指挥,这种混乱,让整个中东国家心里更没底。 这次袭击最可怕的,不只是炸死了几个哈马斯代表,而是直接打破了中东原有的默契,以色列首次越过边界,正面对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开火,过去大家或多或少都明白一些底线,比如不能随意攻击一个国家的核心区域,但现在这一线彻底被捅破。 这不仅仅是针对卡塔尔,更是一次给整个地区的“示范”:以色列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美国在事件中从头到尾的沉默,更加说明问题,如果不是直接默许,起码也是默认,他们需要以色列这个铁杆盟友,于是“安全伙伴”的概念有了等级区分,当以色列利益和其他中东国家冲突时,美方毫不犹豫会选前者。 这也迫使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必须重新思考,那些花大价钱买来的先进武器和防务合同,到底值不值?如果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用不上,那就是一堆摆设,甚至可能还被美国暗中留好后门,随时能限制你。 经历了这次轰炸,卡塔尔看清了一个现实:所谓“安全盟友”,本质上都是建立在利益上的交易,美国更多是精算生意,而不是承担责任的护盾,只有增强自身防务,才能避免再次成为任人摆布的棋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