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校之基,人才为要。天津科技大学锚定“多科性特色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地位。2024年以来,学校以《天津科技大学关于加快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意见》(简称“先锋计划”)为总牵引,扎实推进“优师强教”等十项行动落地见效,通过系统实施“师德铸魂、英才引育、精准支持、评价驱动”组合拳,在教师队伍“引、育、用、留”各关键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力锻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党管人才,筑牢师资建设“压舱石”
学校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将师资人才工作纳入中层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核心内容,压实基层“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主体责任。学校做好顶层设计,指导各学院制定2024-2026年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并将学院师资人才工作与年度绩效考核紧密挂钩,显著加大其在学院绩效总量中的影响权重,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铸魂育德,夯实立德树人“思想基”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出台师德建设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失范负面清单,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构建了教育引导、表彰奖励、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重的长效机制。近五年教师节累计表彰优秀教师和集体832个,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优秀集体和先进教师代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教师潜心育人,不断夯实立德树人的思想根基。
精准引育,打造人才梯队“强磁场”
学校突出有组织人才引育,实施优先发展学科重点人才“1号工程”,通过“夯实基础、发展提高、高端培育”阶梯式培养模式,构建起完善的人才梯队。严把引才质量关,实施“天科海河人才”计划,2024年以来引进“名师名徒”近70人,新入职教师质量显著提升。充分利用滨海新区产业资源,加大柔性引才力度,2024年以来聘用名誉学衔人选27名;连续3年举办国际青年学者海河论坛,面向海内外精准引才,形成了人才汇聚的强劲引力。
赋能青年,激活教师成长“新动能”
学校出台《天津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有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按照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英才等层级建立教师职业发展“一院一清单”,制定详细的人才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行动计划、资源支持以及评估标准,构建了“1-5-5-5”教师发展促进机制,精准赋能教师成长。重点针对35周岁以下(U35)和40周岁以下(U40)青年人才制定专项培养计划,设立“人才特区”,通过职称绿色通道、年薪制、专项经费支持等系列政策,激活优秀青年人才成长的新鲜动能。
优化机制,用好评价激励“指挥棒”
学校遵循“优劳优得、优绩优酬”原则,实施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六维度、三层次、全覆盖”立体化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将绩效考核指标与“先锋计划”重点任务紧密结合,坚持目标管理,强化考核激励,推进重心下移;同时改革职称评聘机制,优化评聘程序,强化学校对人才资源的整体统筹配置力度,使教师分类评价的激励作用更加显著。
“先锋计划”实施一年多以来,天津科技大学教师队伍内涵建设助力学校发展硕果累累。1个团队入围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新增国家级人才3人、省部级人才18人次;高分子学科U.S.News世界排名跃居至全球第九位,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4年度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位列市属高校第一,签订千万级横向项目8项,较2023年翻两番,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103家,年度入园企业产值超1.5亿元,在天津市绩效评价中排名第一;报送智库成果200余篇,其中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4次;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获得包括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高水平教学竞赛奖项10项。
正如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黄利强所言:“我们要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迈进提供坚实保障。”未来,天津科技大学将继续深入推进“先锋计划”,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和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通讯员彭洪斌李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