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今年6月长湖水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的情况,沙洋县采取多措并举的治理策略,现已实现水质整体趋势向好。
长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地跨荆门、荆州、潜江三市,是洪湖生态补水的重要通道。长湖正常蓄水位水面总面积131平方公里,其中,我市86.46平方公里,占66%;流域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其中,我市1998平方公里,占88%。
近年来长湖水质不稳定,虽然月均水质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但水华频繁暴发,治理压力较大。今年6月检测数据显示,长湖国控断面总磷浓度0.12mg/L,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形势十分严峻。
鉴于此,沙洋县成立由沙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的沙洋县洪湖流域(长湖)综合治理县级推进机制,构建“1+10+3+1”治理体系(即1个工作机制、10个工作组、3个片区督导专班和1个现场工作组)。该机制对重点攻坚任务分类施策、逐项攻坚,并定期研判、协调督办。同时,县、镇、村三级联动,紧密对接市级工作部署,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保障各项治理措施按时序进度推进。具体行动包括:持续推进24处大水面养殖整治,涉及毛李镇10处、后港镇14处,均明确了包联责任人及整治措施。目前,18处解除养殖合同,6处待解除。推进28处小微水体整治,已完成22处。开展16条长湖流域入湖干支流整治、水产养殖尾水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长湖水华整治及污水处理厂成效巩固。
通过数月的努力,长湖水质整体变化趋势向好。8月长湖国采初审数据显示,水质已从6月份Ⅴ类(总磷浓度0.12mg/L)恢复到Ⅲ类(总磷浓度0.04mg/L)。
长湖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沙洋县将继续通过加强源头防控、强化过程治理、完善末端监管等措施,切实提升长湖流域水质,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