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控糖14年,我为何从"模范糖友"成了胃早癌患者?每个糖友都应该警醒!

我是杨兆春,江苏人,一名与糖尿病相伴14年的老糖友。2011年确诊糖尿病时,我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控糖,控制饮食、坚持运动,

我是杨兆春,江苏人,一名与糖尿病相伴14年的老糖友。

2011年确诊糖尿病时,我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控糖,控制饮食、坚持运动,2014年甚至奇迹般停药,仅凭饮食运动让血糖稳定,度过了近12年的“蜜月期”。

可就在去年,我却被推上了胃镜手术台——这场劫难,恰恰源于我引以为傲的"完美控糖法"。

在“控糖”执念下,我陷入了3个非常可怕的饮食陷阱:

作者:杨兆春

陷阱1.蔬菜当饭吃,1天狂吃两三斤

我是典型的“三多一少”糖尿病患者,确诊前,胃口极好,吃嘛嘛香。

医生让我控制饮食和总热量,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吃喝。

可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总是感觉饿。问医生,给出的答案是:可以多吃菜。

理由是蔬菜热量低,饱腹感强,还可以延缓餐后血糖升高。

再翻一翻书报杂志,或者上网查一查,那里面有关控糖的科普文章答案都基本大同小异,多吃菜能减轻饥饿感。

于是我就大碗吃蔬菜,一天吃2-3斤是常态,果然既不饿了,也能控制好餐后血糖。

后来我就越发地坚信要“多吃蔬菜”,为了减少营养流失,能生吃就生吃,不能生吃的整片煮,或简单焯水。

陷阱2.粗粮当主食,冷饭当法宝

医生说,粗粮比细粮难消化,能延缓餐后血糖,因此,糖尿病人的主食要粗细搭配。

医嘱如此,糖尿病知识讲座宣讲员也反复提醒,专家更是这样说,更有营养学家说粗粮可以吃到50%。

于是乎,在主食量不变的情况下,我多多地吃粗粮,少吃细粮,这也成了我控糖的致胜法宝。

营养专家还说,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主食做好了放凉吃,抗性淀粉含量明显增多,餐后血糖也低。我试了多次,果然所言不虚,抗性淀粉含量增加多少我不知道,但餐后血糖明显降低是立竿见影的。

我做过对比,与温热干饭相比,粗细搭配的干饭放凉后餐后血糖低了1.0-1.5mmol/L。

陷阱3.轻信“伪科普”,拿自己实验

这些年我试过很多“网红控糖法”:

网上说饭前喝醋能降低餐后血糖。有一段时间,我饭前也喝一勺醋,甚至将桑葚打烂混在一起喝。

有人说吃洋葱可以降糖,于是我不顾辛辣每天都吃。

儿女反对我这样做,但我却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专家”研究出来的,有据可查,“专家”说胃也需要锻炼。

按道理说我的血糖控制得不错,第二个“蜜月期”延续至今已近12年,应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但吃太多蔬菜、粗粮、凉饭、刺激性食物的后果是:胃受不了了,腹胀、嗳气、反酸和胃痛接踵而至,现在看来得不偿失。

2023年,我查出胃黏膜糜烂,2024年5月底恶化为肠上皮化生和中重度异形增生,不得不做胃黏膜剥离手术。到了2024年9月15日,胃又开始反酸、嗳气、腹胀和疼痛,吃药也时好时坏,今年2月25日做胃镜复查,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C2,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胃癌像一把悬在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砍下来。

其实,很多科普知识本身并没有错,是我一门心思只想着控糖,不顾自身实际,走了极端。

真心希望大家能以我为鉴,千万别重蹈我的覆辙。牢牢记住 “过犹不及” 这个道理,千万别轻信网络上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

平时多看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还有卫健委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慢慢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模式与食量,力求在实现血糖达标的同时,全方位守护好身体的各个器官,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评论列表

医学的正确认识
医学的正确认识 6
2025-04-26 06:08
医学谬论给人们洗脑灌输愚蠢,打着科学幌子自欺欺人的骗,掩盖症状抗病当治病,小病治成大病
林世杰
林世杰 3
2025-04-23 20:27
先异形增生?后萎缩性胃炎?你可真是与众不同啊[呲牙笑]
依然像昨天
依然像昨天 3
2025-04-27 19:24
目前没有哪种医学是完美的!过敏性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脾胃疾病,慢性疾病,非器官性疾病,西医药治疗方式大多以抑制缓解症状,让人长期服药为主,各种副作用及并发症,套娃式坑钱!看众得分清治疗症状和治病根本,拖到最后严重了,不是割一刀的事儿,人财两空啊!各位,身体才是最根本的,身体好,百病消……小病别拖到后期,用中医的理论“治未病”,防范于未然!如果已经得了大病重症请去正规医院,中医也不是全能的,科技医疗对于症状缓解,急症,生物病毒类,重症吊命等还是不错的……祝各位用好各种优势的医疗技术,长命一百二十岁[哈哈笑]!
iddog22b
iddog22b 2
2025-04-27 17:00
凉饭没问题,因为胃喜凉怕冷,关键是醋和洋葱、桑葚,把酵素和抗养化剂搞一起=巨量亚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