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孝感:商贸新城激活区域发展活力

转自:中国改革报

湖北省孝感市首衡城国产水果交易区鸟瞰图梅乐明摄

□雷振林王德强

□本报记者李宏伟

清晨5、6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里时,湖北省孝感市首衡城市场已是车水马龙。在这里,络绎不绝的采购车是市场流通、交易繁忙的鲜明印证。

孝感首衡城是湖北最大“菜篮子”,既是湖北重点现代农产品商贸流通项目,也是孝感最大的商贸流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更是首衡集团持续推进“南北双核”战略、打造农产品流通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节点。

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团走进孝感,围绕投资、消费、就业等主题,近距离感触孝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投资拉动:激活产业集群新引擎

记者走进孝感首衡城二期项目建设现场,50万吨级智慧冷链中心施工进入收尾,沿街商业室内装修及外立面已经完工。据介绍,该项目预计今年底建成并启动运营,届时将极大提升区域生鲜仓储保鲜能力,成为华中地区最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安全保供基地。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首衡城已完成一期57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建成占地1739亩、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的市场集群。如今,二期项目73亿元投资正在加速释放,规划占地1663亩,建筑面积超101万平方米,重点建设智慧冷链中心、农产品加工区、AI智算及企业总部、环球精品中心等六大功能区,建设和招商同步推进,为区域投资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首衡集团常务副总裁伍彦表示,“孝感首衡城一期项目的巨大成功给了我们持续扩大投资的信心。”数据显示,孝感首衡城一期项目投资,自2023年11月28日启动运营,仅一年半时间就集聚全国头部商户3000余家,吸引全国头部农产品销售企业、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上下游主体入驻,带动3.7万人就业,形成持续活跃的投资流和产业集群效应,尽显市场活力与产业带动力。

例如,近期落户首衡城的福昌明贝贝南瓜供应链工厂,作为全国第二家、华中地区唯一的贝贝南瓜加工中心,该项目投运将大幅优化南北供应链布局,推动贝贝南瓜产业向高效化、品质化方向升级。试运营阶段,加工中心日销量已达5万斤,彰显强劲市场认可度。首衡城将加速构建精品农产品加工集群,助力华中地区从农产品流通枢纽向产业价值高地跃升,为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了解到,首衡城近期日均交易量稳定在1.7万吨、交易额1.5亿元,经营农产品品种达1000余个,已成为湖北第一、华中第二的农产品流通枢纽。

按照农产品批发行业规律,类似体量的新项目通常需要5年~8年的培育期才能成熟运营,首衡城在孝感的成长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对此,伍彦表示,“孝感首衡城项目的成功,得益于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更得益于孝感优越的营商环境。”

此外,首衡城的落地,还直接推动了孝南毛陈片区道路、交通、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将此前房田交错、藕塘遍布、草木丛生之地变成楼宇成片、商铺林立、道路纵横的产业新城。

就业沃土:编织民生幸福新图景

“这车西瓜32吨,趁现在还凉快,赶紧卸完,加把劲!”48岁的桂继清抹了把汗,弓身扎进堆满西瓜的车厢,后背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得发暗。

来首衡城当装卸工前,他在工地抹灰,工资常被拖欠,直到听说首衡城能找到稳定工作,才决定试试。“不拖欠工钱,卸完一车算一车,旺季一个月能挣上万元。”桂继清说。

像桂继清这样的装卸工,仅首衡城自建的装卸队就有近200名,还不包含商户自己招聘的人员。而这些装卸工,多数是周边县域的农村劳动力,他们按件计酬,少的一月能挣6000元~7000元,熟手摸透了“巧劲”,月收入1万元以上不在话下,比当地工厂普工的平均工资高出一截。

桂继清的故事,是首衡城就业保障效应的生动注脚。

“首衡城市场内外用工需求量很大,创业机会也很大。”首衡农副集团副总裁、孝感农副公司总经理王炜说,相对于其他高科技企业来说,首衡城用工的范围广,就业门槛低,对年龄、学历、性别等包容性很强,特别是市场内的分拣、打包、装卸、搬运、帮厨、环卫等基础岗位需求量大。

为更好服务灵活就业者,去年9月1日,首衡城零工驿站揭牌运营,这个“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集招聘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劳动维权于一体,成为就业者的“求职港湾”。

“只要肯干肯学,来了就有岗位。”零工驿站负责人万经理介绍,首衡城市场特意优先吸纳农民工、脱贫户。截至目前,已登记求职者2140名,发布岗位2731个,促成1198人次就业,其中52名就业困难人员成功上岗。

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保供枢纽,首衡城灵活用工、按劳取酬的模式,让干得多的人拿得更多。这些人,既是市场运转的“齿轮”,也是乡村振兴里“就近就业”的鲜活注脚——他们用肩膀扛起来的,不只是货物,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好日子。

首衡城项目自启动运营至今,通过项目运营方、入驻商户、物流公司等招聘直接就业,以及推动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的间接就业,带动就业3.7万人。

未来,随着首衡城二期项目预制菜、电商、国际贸易等业务的启动,预计将带动近10万人就业,实现“多元包容、就近就业”的民生效益。

消费磁场:升腾旺盛消费“烟火气”

走进首衡城展示中心,“四网”融合平台数字显示屏上清楚显示,截至8月24日,市场累计成交货量1105万吨、成交金额917.76亿元。

亮眼的数据,有力证明了首衡城商贸流通繁荣、消费活力持续释放的态势。

在首衡城蔬菜、水果交易区,生鲜蔬菜、时令水果应有尽有,前来采购的大小货车往来穿梭,订单成交转瞬完成,市场交易一派繁忙,旺盛“烟火气”扑面而来。

“平时每天销量5000件~6000件,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水果品类,可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在信和精品果业档口,各类时令水果呈现眼前,采购、出货、装卸,忙个不停,档口负责人梅玲边清理手上的出货单边说。

这种繁忙的交易场景、旺盛的消费活力,源于首衡城构建的多层次流通体系。

作为华中地区“价格洼地、品质高地”,首衡城汇聚全国头部商户3000余家,以一级批发市场定位,构建“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全产业链闭环,通过大宗采购和高效物流降低成本,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带动物价下降10%~20%。

同时,首衡城依托“买全球、卖全国”的网络,通过产地直采和海外集采,汇聚了全国30多个省份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为华中地区引入国内外上万种特色农产品,充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今年6月,首衡城运营一年半时间,便实现累计交易量突破1000万吨,果蔬单品交易湖北第一。

千万吨交易量的背后,是首衡城覆盖蔬菜、水果、冻品、干调、粮油等全品类农产品的流通网络,服务范围覆盖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山西等中部地区,其高效的仓储、物流及交易体系,正持续强化中部地区农产品“集散中枢”的角色。

主题采访当日,夜幕降临,首衡城的灯光依旧璀璨。蔬菜、水果交易区的车辆有序进出,美食街区的食客络绎不绝,电商直播间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这座崛起于澴水之滨的商贸新城,用投资拉动的力度、就业保障的温度、消费升级的热度,诠释着“以商兴城”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