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5年4月6日凌晨2点,张群打电话告诉了张学良,说蒋介石已于昨夜病死。当时,

1975年4月6日凌晨2点,张群打电话告诉了张学良,说蒋介石已于昨夜病死。当时,屋外正大雨如注,间有雷鸣电闪,张学良听罢一惊,在电话中“啊”了一声,便再无言语。 1975年4月5日午夜11时50分,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次日凌晨,一通电话彻底改变了74岁张学良的内心世界。这个被软禁38年的”少帅”,在雷雨交加的夜里听到死讯后只说了一个”啊”字。两个曾经的盟友、死敌,就这样在台北的风雨中划下句号。 说起张学良和蒋介石,这关系复杂得像本解不开的书。张学良1901年出生在辽宁台安县,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小时候家底厚实,但母亲早死,跟着父亲在军营里长大,身上沾了不少硬朗气。 1919年3月,张学良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结识了战术教官郭松龄。郭松龄这人不简单,北京陆军大学毕业,还参加过同盟会。师生俩一见如故,郭松龄不光教他打仗,还给他灌输民主思想。1920年4月,张学良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开始在奉军里崭露头角。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27岁的张学良接手东北军。年底他顶住日本压力,宣布”东北易帜”,把东北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步棋让蒋介石对他刮目相看,两人开始了亲密合作。 1930年中原大战时,张学良更是关键时刻出手相助。他派出10万精兵支持蒋介石,从背后进攻倒蒋联盟,直接决定了战争胜负。蒋介石对他感激不尽,两人关系达到顶峰。 好景不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执行不抵抗命令,东北沦陷。张学良晚年多次承认,不抵抗命令是他自己下的,与蒋介石无关。这事让他背了一辈子骂名,东北军从此有家不能回。 接下来几年,蒋介石让张学良率军”剿共”,但张学良越打越觉得不对劲。在劳山、直罗镇等战役中,东北军损失惨重,被击毙两个师长、五个团长。更气人的是,蒋介石不但不补充损失,还注销了两个师的番号。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和周恩来在延安秘密会晤,双方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张学良开始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政治转向。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经过谈判,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 张学良曾天真地说:“我抓了蒋,现在送他回去,一抓一送;送他到了南京,他再送我回来,也是一抓一送,岂不是千古美谈!”但现实很骨感,到南京后,蒋介石立即将张学良软禁,虽然表面上特赦了他,但加了句”严加管束”。 这一关就是39年。张学良先后被关押在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等地,1946年被秘密送到台湾。在蒋经国时代,张学良依然被软禁,直到1990年才被李登辉释放。 关于蒋介石为什么不放张学良,流传着各种说法。有传言说蒋介石临终前对蒋经国说:“对于张学良,此龙中虎,不可放也”。不管真假,蒋介石确实把张学良关到了自己死为止。 1975年4月6日凌晨,张学良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张群沉重地告诉他蒋介石去世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74岁的张学良只是”啊”了一声,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几天后,宋美龄安排张学良前往灵堂吊唁。张学良写了副16字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这副挽联道尽了两人的恩怨:蒋介石生活上确实照顾他,但政治上两人水火不容。 蒋介石死后,张学良的处境并没有立即改变。直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1990年他才被李登辉彻底释放。1994年张学良移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在当地病逝,享年101岁。 张学良晚年常说:“我的事情到36岁就没有了。”西安事变那年他36岁,从那以后的65年里,他再也没能主导过自己的人生。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回头看,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变化,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从军阀混战到国家统一,从内战内耗到联合抗日,两人的恩怨纠葛折射出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那个雷雨夜的电话,结束了两个男人39年的恩怨。张学良用54年的囚徒生涯证明了什么叫”以身许国”,用101年的人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变幻。如今再看这段历史,你觉得张学良值得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