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抽动症不治疗,孩子大脑的变化超乎你的想象,CT报告不说谎! 上周门诊来了个10 岁男孩,家长拿着脑部影像报告忧心忡忡:“孟大夫,医生说孩子前额叶比同龄孩子活跃度低,这是不是很严重?” 其实这不是个例—— 长期抽动症不干预,孩子大脑的细微变化,往往就藏在这些影像报告里,只是很多家长没意识到,抽动不止是小动作多,还可能悄悄影响大脑的发育。 现代医学早已敲醒警钟:抽动症孩子的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普遍偏低! 前额叶是什么? 是孩子大脑的“总指挥”—— 管着控制挤眼耸肩的“刹车键”、平复情绪的“稳定器”、集中注意力的“聚光灯”。 可长期抽动的孩子,这个“总指挥”天天超负荷运转,久而久之直接动力不足,大脑功能只会越来越差! 01 别忽视!抽动正在悄悄影响孩子的大脑 很多家长没意识到,孩子频繁挤眼、耸肩背后,是大脑在“求救”: 行为控制越来越难:前额叶管不住抽动,孩子从偶尔挤眼变成频繁摇头、喉中怪声,甚至控制不住说秽语; 情绪彻底失控”:前额叶调控不了情绪,孩子一点小事就暴躁哭闹,被同学议论后更自卑敏感; 学习一落千丈:前额叶没法集中注意力,孩子上课走神、记不住知识点,成绩一路下滑。 临床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抽动初期没重视,拖了3年多,不仅动作越来越多,连反应速度都比同龄人慢 —— 这就是大脑前额叶长期受损的后果!影像报告上的活跃度降低,正是大脑发出的预警。 02 这些信号不是“调皮”,是孩子在向你求助 总有些家长说“长大了自然好”,可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别再当成“调皮”: 抽动动作持续半年以上,或从一种增加到多种(比如先眨眼,又添了耸肩、鼓肚); 情绪暴躁、爱哭闹,不愿和同学玩,甚至害怕上学; 上课坐不住、作业拖沓,刚讲的知识转头就忘;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没精神,动不动就喊累。 别再指责孩子“不乖”“不用功” ,他不是故意的,是抽动打乱了大脑的正常工作!再拖延,只会让前额叶损伤越来越重! 03 立刻行动!帮孩子“激活”大脑,做好这 3 件事就够了 作为从医 40 年的儿科中医,我负责任地说:及时干预,孩子的大脑功能完全能改善! 做好这 3 件事,比什么都重要: 中药调体质,给大脑减负担:抽动多是肝风内动、脾虚痰盛导致的,用钩藤、白芍平肝,太子参、白术健脾,把身体的乱劲儿理顺了,大脑的干扰就少了; 每天 15 分钟,激活前额叶:每天陪孩子玩15分钟拼图、搭积木,锻炼注意力;睡前教他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帮情绪平复 —— 2.这些简单训练,能直接刺激前额叶活性; 立刻改习惯,别再害孩子:少让孩子看手机、电视(蓝光会累坏前额叶),保证8 小时睡眠,停掉炸鸡、糖果(刺激神经兴奋)!多吃鸡蛋、鱼肉、绿叶菜补营养! 04 孟大夫想说:家长的犹豫,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常有家长自责“没早发现”,其实抽动不可怕,怕的是忽视和拖延。 大脑的发育黄金期就那么几年,及时干预,既能控制抽动,又能保护前额叶功能。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抽动表现,别犹豫,早点带他调理。 记住:CT报告上的变化能逆转,孩子的未来更耽误不起。别让你的“再等等”,耽误了孩子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