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谈妥!普京表态。 炸了!真的炸了! 普京前脚刚离开北京,后脚就甩出一句:“俄罗斯经济不用愁了!”这不是普通的一句话,而是一颗信号弹,照亮了未来几年欧亚大陆的地缘格局。 9月3日晚上,在北京的聚光灯下,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结了他为期四天的中国行。 他没有绕弯子,直接说这次访华“成果积极”,双方签的文件“全部着眼于未来”,他甚至用了“非常棒”“水平很高”这种大白话,来形容中方安排的纪念活动,这不像我们平时在国际新闻里看到那个冷面硬汉,倒像是个满意而归的老朋友。 但你细品,这段话背后藏的东西,可比表面看起来凶悍得多。 什么叫“和中国谈妥”? 这意味着,在西方制裁像紧箍咒一样越收越紧的当下,俄罗斯已经彻底把目光转向东方,不是试探性地看看,而是全面拥抱。 中国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后方基地”,而是成了它经济重启最关键的“发动机”。 普京说2025年俄罗斯GDP增速能超过4%,甚至更高,这话不是说给俄罗斯人听的,更是说给华盛顿、布鲁塞尔听的,意思很清楚:“你们想看我倒下?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我们来捋一捋,俄乌冲突打到现在,西方指望靠经济压垮俄罗斯,但他们没算准一件事,俄罗斯有中国这个“超级接口”。 能源,卖给你,粮食,运给你,基础设施,一起建,高科技,合作搞,从北极油气开发到跨境物流枢纽,从卫星导航到汽车制造,中俄之间的合作项目已经不是“修补补”的程度,而是全面系统性的对接。 你制裁我的金融?那我们本币结算,你封锁我的技术?那我用中国的供应链,你孤立我的外交?那我深化“上合组织”和“金砖”框架,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俄罗斯不但没垮,反而在2024年稳住了经济,现在甚至敢预测4%以上的增长,这比很多欧洲国家预期都要高。 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的对外策略更加现实、更加利益导向,但也更加不可预测。 他一边喊着“美国优先”,一边又不想放弃“全球领导地位”,这种矛盾让欧洲盟友心里发毛,也让中俄走得更近。 这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战略上的必然。 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就开始“向东看”,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治理理念,恰恰需要俄罗斯这样横跨欧亚的伙伴。 两国都不愿意活在美国单极主导的世界里,都主张多极化,这才是他们越走越近的根本逻辑。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中俄是要搞“反美同盟”,中国从来不讲结盟对抗那一套,俄罗斯现在也学聪明了。 双方谈的是“合作共赢”,是做生意、搞建设、稳安全,你看普京这次特别提到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正当其时”,这话不是客套,是认同。 从军事角度看,两国近年来联合军演的频率和规模都在上升,但从不出格。 不针对第三方,也不搞扩张威慑,这是一种“默契性防御”,你搞你的北约东扩,我搞我的联合训练,各自划好安全边界,保持区域稳定。 回过头看,普京这一趟来得太是时候。 俄乌冲突陷入僵局,西方2025年预算援助还没到位,特朗普嘴上说“24小时结束战争”,但实际政策还没清晰。 俄罗斯需要快速稳住大局,而中国,是它目前最可靠的支持力量,有意思的是什么? 是中俄这种关系,不是依附关系,而是“各取所需”,俄罗斯有资源、有军工、有地缘筹码,中国有市场、有资金、有制造能力,两者结合,恰恰补上了各自的短板,你看普京的表情,就知道他这趟没白来。 他甚至愿意公开夸赞中方安排的活动,这种软性外交,在几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 国际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当中俄两个大国把利益捆绑得越来越深的时候,世界格局就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拜登时代那种“联合盟友压制中俄”的策略,在特朗普任下可能会变得更现实、也更碎片化,普京说“不用愁”,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有底牌在手。 而中国,一如既往,不选边、不站队,但要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