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牛洁通讯员孙仕明
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职业教育,尤其是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在满足轨道交通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近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知识图谱的2030年中马高铁技术发展适应性人才培养研究》,以中国与马来西亚高速铁路合作为案例,围绕“职业教育如何更有效服务高端制造业”这一核心问题,采用文献综述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结构方程模型与知识图谱等现代数据分析工具,系统分析两国TVET体系在课程设置、能力评价、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异同与对接障碍,最终提出构建跨国协同的职业教育发展框架。
该文认为,当前的研究与政策分析多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安排与政府间合作,而对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关注不足,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如何响应高铁产业链的动态变化、如何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如何利用现代数据工具提升人才路径匹配效率等方面更为明显。因此,深入探讨中马职业教育在高铁领域的协同机制、结构性障碍与可行路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对推动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交流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该文通过系统梳理技术与职业教育(TVET)发展历程,揭示职业教育在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铁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结构性不足。
经过分析,该文指出,理论建模(如结构方程模型SEM)与知识图谱(KG)技术可为跨国职业教育对接提供数据支持与路径优化。为此,文章提出构建以能力为导向、多元主体协同的区域性职业教育框架,具体包括:建立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构建能力导向型课程体系;推进结构方程模型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构建跨国知识图谱,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参与度,以此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技术工人全球胜任力。
该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跨国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视角,实践上为中马高铁合作及其他区域合作项目中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