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临时停车显示849小时,收费5097元。车主既不投诉,也不交费。收费人员:你不认

临时停车显示849小时,收费5097元。车主既不投诉,也不交费。收费人员:你不认同可以拨打12345。车主:我打56789来,我还打12345,你想的美,我闲的吗?我不交。 (信息来源:光明网) 近日,一则停车场收费纠纷引发全网关注。 市民张先生因出差需求,将车辆停放在某停车场。 35天后取车时,电子屏显示的费用让他当场愣住。 849 小时的停车时长,对应费用高达5097元,折算下来每小时收费约6元。 面对这笔远超预期的费用,张先生对计费系统提出质疑,认为收费存在不合理之处。 但停车场工作人员坚持系统无误,要求先缴费才能放行,同时建议通过12345热线投诉解决争议。 双方沟通陷入僵局,张先生拒绝支付费用,也未选择官方投诉渠道,而是通过持续按喇叭、车辆堵在出口的方式表达不满。 工作人员则强调自身仅负责执行规定,无权限核查系统,双方争执不断升级。 事件经网络传播后,迅速掀起讨论热潮。 不少网友聚焦核心问题:该停车场为何未设置单日收费封顶机制? 有网友测算,即便按每日20元的封顶标准计算,35天的停车费最多仅700元,与5097元的实际账单差距悬殊。 更多人分享了类似经历:医院地下车库中,患者家属因长期陪护,累计停车费超千元。 部分景区内,游客停车不足半小时便被收取10元费用,此类“糊涂账”让消费者频频 “踩坑”。 深入观察可见,停车收费领域的乱象并非个例。 当下许多停车场的收费公示存在明显缺陷。 价格告示牌要么藏在犄角旮旯,要么字体过小难以辨认,夜间计费规则、单日最高收费限额等关键信息更是含糊其辞。 消费者往往直到离场缴费时,才知晓面临高额费用,陷入被动局面。 从技术层面看,当前多数停车场采用智能计费设备,但系统误差、数据不同步等问题仍未杜绝。 部分场所甚至未设置收费上限,长期停车可能产生远超车辆价值的费用,合理性备受质疑。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多地监管部门已开始推进停车收费规范化管理。 部门要求明确要求公共场所停车场必须明码标价,强制设置单日收费封顶机制,并优化投诉渠道,确保消费者诉求能及时响应。 截至目前,张先生最终是否缴纳停车费尚未有明确结果。 但这起纠纷折射出的停车收费不透明、管理缺位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民生出行的重要痛点。 如何让停车收费告别“暗箱操作”,实现阳光化、合理化运营,不仅需要停车场运营方主动规范经营,清晰公示收费标准,更依赖监管部门加强日常抽查与违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如今,停车已成为城市出行的高频需求,看似微小的收费问题,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出行体验。 随着各地监管措施的逐步落地,期待未来 “天价停车费” 不再出现,让消费者能放心停车、安心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