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什么高粱不能成为主粮?一位7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90%的人不知道不需要打农药的

为什么高粱不能成为主粮?一位7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90%的人不知道不需要打农药的高粱,为何不能成为主粮?你以为高粱都拿去制作“高粱酒”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七十多岁的张老汉常常在田埂上蹲一会儿,他手里攥着几粒红高粱,轻轻摇头叹气,他说,眼下年轻人只晓得高粱酿酒,哪里知道这东西不用打农药,能在旱地盐碱地里活得好好的。 可就是这么一株省心的庄稼,偏偏没能再上咱们的饭桌,它的命运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不少人心里都有疑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粱在北方农村几乎是家家必种的粮食,那时候磨成高粱面能蒸窝窝头,剥了粒煮粥也能充饥,连秸秆都有用处,能扎扫帚,能当柴火,连壳子都能塞到枕头里当填充物。 更早些年,高粱还见证过民族的苦难,抗战时期,山东大地上大片的高粱被割下来送到前线,军队和百姓靠着它熬过了艰难的岁月,高粱在老一辈眼里,不只是粮食,更是救命的依靠。 可时过境迁,这种曾经的主粮,如今越来越难见到成片的种植,原因并不复杂,高粱吃起来的口感不受待见,这是头一桩,它的籽粒里有一种叫单宁的物质,嚼起来涩口,跟没熟透的柿子差不多。 哪怕磨成粉蒸成馒头,那股粗糙和涩味依旧存在,再加上煮饭时间长,不容易煮透,还容易糊锅,这种体验自然让现代人望而却步。 营养上它也不占优势,高粱的蛋白质主要是醇溶性,人肠胃对这类蛋白不太消化,再加上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偏低,吃起来很难补足身体所需。 老一辈人总觉得高粱顶饿,其实是错觉,早晨吃了一碗高粱饭,没到中午肚子就咕咕叫,和大米、小麦相比,它的营养密度和饱腹感差了一大截。 产量更是农民最关心的事,一亩地种水稻能打千来斤,小麦也有八九百斤,可高粱通常六七百斤就算不错了,就算新品种能冲到一千斤,也还落后。 更让人头疼的是高粱长得慢,要五个月才能收,玉米四个月就能入仓,更糟糕的是它还不能连年种,重茬容易染黑穗病,一片地可能颗粒无收,农民辛苦一年,谁敢冒这样的风险? 市场也摆在那儿,就算价格比玉米高一些,算下来每亩的收益还是不如种玉米小麦划算,再加上收购渠道有限,销路受限制,农户手里地不多,干脆选择更稳妥的作物,正因为这样,高粱逐渐被推到了边缘。 如今人们对主粮的选择早已不同,粮食紧缺年代,只要能吃饱就行,现在人们既要口感好,又要营养均衡。 大米蒸出来松软香气扑鼻,小麦磨成的面粉能做出细腻的馒头和面条,玉米经过加工也能变成顺口的杂粮粉。 相比之下,粗涩的高粱自然排不上号,再加上国家在粮食安全上的考量,有限的耕地必须用来保障稻谷、小麦、玉米这些大宗粮食的供应,高粱很难再有机会成为主粮。 可高粱也没就此消失,它在另一个领域里找到了新舞台,酿酒对原料的要求极高,高粱恰好合适,它发酵时不会生出怪味,还能带来独特的香气物质,让白酒口感更加醇厚。 正因如此,茅台、五粮液等酒厂都把高粱当成宝贝,专门种植糯高粱来保证酒质,如今全国每年上千万亩高粱有八成都流向了酿酒车间。 除了酿酒,还有些新品种的高粱被用作饲料,那种能长到四米高的巨型高粱,一亩地能产八吨青贮,养牛场争着收。 这样一来,高粱和牲畜打交道的机会比和人类餐桌更大,它退出主粮行列,却在酒杯和牧场里继续发挥作用。 张老汉的感慨,其实正折射出一代人的记忆,高粱曾经养活过千千万万的人,是他们难忘的救命粮,可到了今天,口感、营养、产量和市场的多重考验,让它无法再回到主粮的地位。 它的新身份,是白酒的灵魂,也是牛羊的饲草,人们在超市货架上可能很少看到它的身影,可每一次举杯时,或许依旧能品出它曾经的顽强与厚重。 高粱没有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退出饭碗,走进酒杯,这是它顺应时代的选择,对老一辈来说,它是回忆,对现在的人来说,它是风味和产业的一部分,这就是高粱的宿命,也是它的转身。

评论列表

冷若冰霜
冷若冰霜 2
2025-08-26 21:41
五个月才能收?
龙腾盛世
龙腾盛世 2
2025-08-26 22:03
我就是吃高粱米长大的七零后
掌柜的
掌柜的 2
2025-08-26 17:33
高粱地还能当床

用户13xxx19 回复 08-26 22:04
那是没有席梦思的年代!有了这新玩意!谁还睡高梁地!

满城飞花
满城飞花 1
2025-08-26 23:37
红薯生熟都能吃都成不了
用户10xxx77
用户10xxx77 1
2025-08-27 02:40
夏夜在静静的高粱地里,和高梁姨一起美美地吃着高粱饴,别提有多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