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809年,唐宪宗趁郭贵妃不在宫里,想临幸宫女郑氏,他说:“听说相士算出,你可以生

809年,唐宪宗趁郭贵妃不在宫里,想临幸宫女郑氏,他说:“听说相士算出,你可以生下天子,今天特来求证!”郑氏说:“任凭陛下安排。” 唐朝元和年间的一个夜晚,深宫大殿里烛火忽明忽暗。喝醉的唐宪宗发现最宠爱的郭贵妃不在身边,醉眼朦胧间瞥见旁边低头站着的宫女郑氏。 这个年轻姑娘原是镇海节度使李锜府上的人,因李锜获罪被送进宫里,分到郭贵妃的翊善宫当差。在满是金枝玉叶的深宫里,她就像墙角的小草,从不引人注目。 宪宗摇摇晃晃走到郑氏面前,借着酒劲说听说有相士预言她会生下天子。 那我就来试试真假。烛火摇晃着映在郑氏惨白的脸上,她吓得跪倒在地,脑袋垂得几乎贴到冰凉的金砖。 作为罪臣家眷,她在这宫里连片瓦都不如,皇帝的话听着让人心惊胆战,却又不敢细想。 那晚过后,皇宫生活依旧平静。宪宗再没看过郑氏一眼,郭贵妃照旧是众人捧月的贵妃娘娘。 只有郑氏自己知道,身体里正悄然孕育着新生命。 十个月后,在最偏僻的宫室角落,她生下个男婴。这是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取名李怡。 宫里添丁本是寻常事,何况是宫女所生的庶子。 就像御花园里自生自灭的野花,没人在意他的存在。 这孩子长到三四岁也不爱说话,别的皇子们追逐打闹,他就静静坐在廊下看蚂蚁搬家。宫人们背地里议论,说十三皇子怕是个傻子。 光阴荏苒,当年的婴儿长成少年,又变成沉默寡言的光王。 宫宴上年轻的皇帝们总以戏弄这位皇叔为乐。 武宗李炎最是过分,有次竟让他在百官面前学狗叫。在满堂哄笑声中,李怡真的伏在地上汪汪叫唤。 没人注意到他趴着时眼里闪过的幽光,更没人想到他回府后彻夜抚摸母亲冻伤的双手。 寒冬腊月,太监克扣炭火的事年年发生。郑氏把儿子冻得通红的手裹在单薄宫裙里暖着,烛光下轻声讲述他出生那晚的烛火。 李怡从此藏起所有心绪,把愚钝当作护身符,在暗处冷眼旁观朝堂风云。连母亲都不知道,儿子常常深夜对着铜盆滴水声出神,一坐就是整宿。 会昌六年春,武宗服丹药中毒濒危。掌权宦官们盘算着立个傀儡皇帝,顿时想到人尽皆知的“傻子光王”。 他们兴冲冲将李怡推上监国位置,准备在新帝首次朝会看笑话。 谁知紫宸殿门开处,李怡腰背挺直步履沉稳。听政时每道政令精当老练,惊得满朝文武冷汗涔涔哪还有半分痴傻模样? 五日后武宗驾崩,光王李怡登基为帝,改元大中。他连夜将母亲郑氏接到宫里尊为皇太后,改宪宗临幸郑氏的承香阁为佛堂,让母亲在此焚香祈福。 被冷落三十六年的郑氏,终于看见儿子在漫天朝霞中走向九五之尊的宝座。 登基当天,宣宗连颁三道诏书:贬黜专权宰相李德裕,终结牛李党争;削夺宦官兵权,改写太监干政历史;为甘露事变冤死的数百官员昭雪平反。 他效仿唐太宗亲视农桑,三年免税赋令万民称颂。当吐蕃内乱的消息传来,这位曾“学狗叫”的皇帝亲点大军,一举收复沦陷百年的河西十一州。 案头《贞观政要》被翻得卷了边,“大中之治”的美名传遍天下。昔日受尽白眼的“痴儿”,最终赢得“小太宗”的尊号。 深宫墙角那株无人问津的野花,历经三十六年风霜,终成撑起大唐江山的擎天巨树。人生际遇浮沉难料,最难得的是一颗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在漫长的岁月里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